-
1 # 楷書13
-
2 # 童嘔霸
諸葛亮和曹操在各自國家的地位幾乎是一樣的,同樣的開府建衙門,同樣的軍政大權獨攬。而為什麼他們留給後人的印象卻截然不同呢?
1.路線不同。曹操是標準的梟雄路線,白手起家,後迎了立獻帝,開疆拓土,一步步從一個宦官之後成長為一方諸侯。他的丞相地位也是因為軍功而使得皇帝不得不給他的。而諸葛亮是標準的能臣路線,是先帝三顧草廬請出來的,而且是託孤之臣,權力是先皇賦予的,所以從名義上諸葛更符合後世推崇的正面形象。
2.與皇帝的關係不同。曹操與漢獻帝之間一直存在競爭和對立。初期是漢獻帝佔主動,後期曹操取得了鬥爭的勝利,基本剷除了漢獻帝內外部的勢力。所以曹操是站在皇權對立面的。而諸葛亮完全是皇帝賦予他的權力,他是皇帝的乾爹,皇帝心甘情願讓他掌權。這也是文人夢寐以求的待遇。
3.結果不同。曹操成功了,憑藉無可辯駁的軍功,架空了皇帝,甚至逼迫皇帝更改祖制,封了他異姓王,而且傳給了他兒子,兒子成功篡位。而諸葛亮沒有成功,雖然內政外交上成績斐然,但是數次北伐失敗,沒有立寸土之功。如果諸葛亮和曹操一樣開疆拓土,可能他也會走曹操的老路,一路封侯封王,最後也可能會生出取而代之的心思。但是不管怎麼說他沒有成功,所以他也不具備自立的條件。不管怎麼說吧,結果就是曹操踐踏了皇權,諸葛維護了皇權。
所以為什麼文人多貶曹操而狀諸葛。因為諸葛就是文人心中的理想模板,君禮賢下士,授予重權又絕對信任,臣鞠躬盡瘁,盡職盡責,忠心耿耿。這樣的人當然要大加歌頌,最後越塑造越完美,最後成了神。曹操不符合君、臣包括老百姓的價值觀,所以越摸越黑,最後成了奸雄。
-
3 # 南門太守
諸葛亮和曹操都以丞相的身份“開府治事”,壟斷了權力,但曹操事後被評為權臣、奸臣,而諸葛亮成為千古名相,二者的區別可謂天地懸殊。
諸葛亮和曹操生前都沒有稱帝,都尊奉在位的天子,他們以人臣的身份理政,但對他們的評價仍然如此不同,其根本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諸葛亮生前沒有稱公稱王,沒有加九錫,而曹操做了曹操雖然沒有稱帝,但生前先稱魏公,後稱魏王,還加了九錫,雖然是漢獻帝下詔頒佈的,但大家心知肚明,知道那一定是曹操本人的意思。
諸葛亮沒有這樣做,以他的權勢,如果想這樣做也是可以辦到的,甚至效果比曹操還要好,因為劉備說過“君可自取”的話,諸葛亮做了,也能得到廣泛擁護。
李嚴曾勸諸葛亮受九錫,進爵稱王,九錫是皇帝專享的九種特權,主要有車馬用具、儀式儀帳等,加九錫就是把皇帝的這幾種特權賜給臣子,所以有人認為九錫是從九賜來的。
諸葛亮給李嚴回信道:“我和你相處的時間也不算短,可你為什麼一點兒都不瞭解我?你勸我不必拘泥禮數,因此我不能沉默了,我本是東方一個普遍人,被先帝誤用,地位已經很高了,而且賞賜給我的錢財上億。”
諸葛亮還說:“現在討伐曹魏還沒有成功,你卻不明白我的志向,把我比作齊桓公、晉文公,這實在不對。如果能滅掉曹魏、斬殺曹睿,讓陛下還歸故都,我與諸位一齊升遷,即使十命都可以接受,何況九錫呢?”
所謂十命,就是九錫之外再加一物,諸葛亮的意思是說,待到大功告成,賞賜九種也罷、十種也罷,到那時再說吧。
二、曹操的兒子和孫子當了皇帝,諸葛亮的兒子和孫子死於沙場曹操雖然沒有稱帝,但他的兒子曹丕繼位後馬上就稱了帝,兒子死後,孫子曹叡接著稱帝。
諸葛亮與之形成了鮮明對比,諸葛亮的養子諸葛喬死於北伐之戰,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死於蜀國保衛戰,孫子諸葛尚也為保衛蜀國而陣亡。
曹操生前就為兒子鋪路,兒子被立為王太子,刻意培養,在當時就已經成為曹魏事實上的“二把手”,這就使曹操死後曹丕很容易就稱了帝。
以諸葛亮的權勢,想培養諸葛喬、諸葛瞻是輕而易舉的事,但他沒有這樣做,對兒子要求很嚴格,沒有特殊照顧,在這一點上,諸葛亮既不同於曹操,也不同於司馬懿。
三、諸葛亮一生忠君愛國、清正廉潔,不僅這樣說的,他也是這樣做的諸葛亮說“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大家聽了都很感動,覺得他很偉大。其實,這不是語言的力量,而是行動的魅力,如果換成曹操或司馬懿說這個話,大家會認為是諷刺。
諸葛亮一生踐行了他說的這句話,他一次次北伐,不忘先帝遺詔、遺志,都是有目共睹的事實。
諸葛亮一生還清正廉潔,死時家裡沒有太多財產,經得起檢驗,自然得到大家的愛戴。
有本事的大臣不難找,有本事又肯幹事的大臣就很難得了,有本事、肯幹事又清正廉潔、忠心不二,這樣的大臣更為難得,所以古代帝王們都喜歡諸葛亮這樣的臣子,對於曹操、司馬懿那樣的十分不喜歡。
回覆列表
我理解的,是天下臣民擁漢為正統,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名為漢丞相實為漢賊。他的兒子又廢漢篡位建立魏國,險惡之心昭然若揭。不同的是,劉備乃皇叔披上正統外衣且不說,諸葛亮乃先帝託孤之臣,後代也未代蜀,反而是戰死了,一門忠烈無須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