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禮記·曲禮下》記載:“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史記》中記載皇帝去世都是“崩”,為何《梁孝王世家》、《五宗世家》中記載諸侯王去世都是“卒”?
6
回覆列表
  • 1 # 貓員外

    你太咬文嚼字了。

    卒是很通用的說法,史學家沒有那麼教條。

    比如《左傳》,除了魯國國君,基本所有的諸侯死了都叫卒。

  • 2 # 三意人生

    《禮記·曲禮》中對於不同身份死者的稱呼確實做了詳細規定:

    天子死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壽考曰卒,短折曰不祿

    也可能因為與寫史人的主觀認識有關,主客觀評價不一樣。不同的人對同一個人物,會有不同的評價。雖然是諸侯該用薨,可內心認為不夠級別就用卒而已

  • 3 # 嚴維權

    《漢書》謂文王用薨,武王而用崩,兩字意義不同,薨似夢,上了西天,封了神,而崩與卒,則死得突然,崩,如山崩地裂,影響太大,卒,快,自然死亡!

  • 4 # 劉一千五

    等級制度森嚴的往古社會,一個人的"嗚呼哀哉"也有不同的稱謂。為什麼會這樣呢?根本原因就是階級社會,層次社會造成的。

    在食物鏈最頂端的,也就是那個君臨天下的人,叫皇帝。他一切都封頂了。沒辦法再高了嗎?有的。

    ——這又要把秦始皇拉出來。皇帝是他發明的,他做了幾年,不感興趣了。他又不準別人幹,就把這尊號放在一邊。他稱真人。顯然是受了術士們的忽悠。什麼是真人呢?就是,水淹沒了頭頂也淹不死(切題了?),跳入火中也燒不痛,沒感覺。秦始皇一聽來興趣了,說"吾慕真人",這回是連"朕"也不要了,要了個空洞無物的名詞來玩。這樣一來,就是想與天地同壽了。

    回頭來說上層人物的"與天地同壽"了。

    金字塔,大家都明白是個什麼東西,從尖頂往下,一層層下來,(按吾大漢勳業分封爵二十級以降,到最下一層)。大概就是皇帝,諸侯王,大夫,士,庶人這些了。他們死的實質一樣,但喊法不一樣。自佛教傳入,道教忌諱,又有許多稱謂。

    據《禮記,曲禮下》曰:天子死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

    宗教忌諱死,稱為西歸,仙遊,昇天,坐化,羽飛,圓寂,就木,入土,謝世,作古。而當下也如逝世,長眠,遇難,捐軀,殉國,夭折……可謂名目繁多。

    從天子死曰崩而言,這特指周天子,他是共主。後來秦始皇變天了,要作皇帝,就稱皇帝了。但後世依舊在天子,與皇帝之間劃等號。同"朕"一樣專用。他們的死,也專用"崩","駕崩","山陵崩"了。諸侯的薨,與大夫的卒,士的不祿,不是太嚴格,這三類人是交叉關係,都在大臣之內。庶民就太廣泛了,直接到底,不玩虛的,死就死了。死了入土為安。

    史書上記載,有個互補和褒貶關係。這與作者在寫作時有些關係。再說,梁孝王是諸侯王,應該是薨才對,但又在之前來個"卒",這個"卒",與"薨"相交使用,不重複詞語。這跟"之"字十九個,個個寫法不一直相類。就是疊補借用之法。這在戰國以後就不再是嚴格的要求了,因為春秋時,周禮就崩壞了,誰也不想再擬古不化了。

  • 5 # 萬里長空夜未央
    先來看一個該“薨”不“薨”的例子。

    《左傳.隱公三年》

    夏,君氏卒。聲子也。不赴於諸侯,不反哭於寢,不祔於姑,故不曰薨。不稱夫人,故不言葬,不書姓。為公故,曰“君氏”。

    (魯隱公三年,周平王五十一年,公元前720年)夏季,君氏去世。君氏就是聲子。因為沒有發訃告給諸侯,安葬後沒有回到祖廟哭祭,沒有把神主放在婆婆神主的旁邊,所以《春秋》不稱“薨”。又由於沒有稱她為“夫人”,所以不記載下葬的情況,也沒有記載她的姓氏。只是因為她是隱公的生母的緣故,所以才稱她為“君氏”。

    理解:

    由此可以看到,根據先秦時期的禮法,名份不到,禮儀不盡,不可稱之為“薨”,能在史書上記錄這位女性為“君氏”,還是因為她的兒子是國君的緣故。

    疑問:

    不過,這個例子可與世家中的諸侯王的情況不同,他們是正經的諸侯,為什麼不可以“薨”呢?

    答案在《史通》中

    內篇 卷五 因習第十八

    古者諸侯曰薨,卿大夫曰卒。故《左氏傳》稱楚鄧曼曰:“王薨於行,國之福也。”又鄭子產曰:“文、襄之伯,君薨,大夫吊。”即其證也。案夫子修《春秋》,實用斯義。而諸國皆卒,魯獨稱薨者,此略外別內之旨也。馬遷《史記》西伯以下,與諸列國王侯,凡有薨者,同加卒稱,此豈略外別內邪?何貶薨而書卒也?蓋著魯史者,不謂其邦為魯國;撰周書者,不呼其王曰周王。如《史記》者,事總古今,勢無主客,故言及漢祖,多為漢王,斯亦未為累也。班氏既分裂《史記》,定名《漢書》,至於述高祖為公、王之時,皆不除沛、漢之字。凡有異方降款者,以歸漢為文。肇自班《書》,首為此失;迄於仲豫,仍踵厥非。積習相傳,曾無先覺者矣。

    唐朝劉知己(劉子元)在著作《史通》中為我們解答了這個問題:因為春秋時期大家都是諸侯,只有魯國自己搞特殊化,史官把其他諸侯都叫“卒”,唯獨自己家的國君去世了叫“薨”(人都死了,爭這口氣有什麼意思?);孔子據此修訂《春秋》,自然很愉快地不做任何調整。到了太史公司馬遷的《史記》,站在客觀公正的角度上記錄歷史,連漢高祖都被稱為漢王,更何況他的子子孫孫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wow橙裝胚子怎麼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