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安靜烏鴉
-
2 # 心怡情感圈
認同,兩個人的錯不應該讓孩子去買單,孩子是無辜的,孩子渴望與自己的爸爸媽媽在一起,如果做不到,但應該去應自己該盡的義務,平時打打電話帶孩子去玩玩,不能讓他感覺到自己沒有爸爸或媽媽,一個三歲的小孩都會說我怎麼沒有爸爸或媽媽,這種情況孩子內心都缺乏父愛或母愛了,時間長心裡會有陰影,希望離婚後的父母為孩子考慮一下,放下兩個人的恩怨,抽空陪陪孩子,盡一下自己該盡的義務吧。
-
3 # 天涯柳隨風
關於離婚後,孩子的處境問題,著實是讓人牽動人心的。
而樓主提出的問題和初衷是美好的,心地也是善良的,只可惜,事實往往事願與違。
一:沒媽的孩子像根草
《世上只有媽媽好》這一首歌,其實是非常寫實的,沒媽的孩子像根草。
絕大多數情況下,離婚之後跟著母親的孩子,相對來說,他的生活條件還算比較穩定的,但至於樓主說,應該得到父母的愛,話題就扯遠了。
離異的雙方,只要是母親擁有孩子的,會把孩子當成自己的生命來看待,可以不再結婚,讓自己在孤獨寂寞中度過餘生,但絕不想讓孩子受一點點傷害。
但即便這樣,由於缺乏父愛,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心理還是異於擁有父母的孩子,心理比較敏感、孤僻,不大喜歡合群。而在成長之後,尤其對情感特別敏感。
現實的環境之下,尤其在農村,夫妻雙方離異,就是老死不往相來。擁有孩子的一方,會用盡各種方法去醜化另一方,可以說,用盡天下最惡毒的語言,漢字之中最齷齪下流的詞語把對方說的一無是處,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把生父母的一方說成是萬惡不赦之人。
至於說,法律規定允許沒有孩子的一方,可以去探望,但在農村,法律的約束還是相當無力的,缺乏法律基礎的離異一方,自認為受害者的前提下,絕對不可能讓另一方來探望共同的孩子,就不要說得到父母的愛了。
人的寬容度,其實不僅僅跟一個家庭的傳承有關,更同教育相關,相對而言,所受的知識越多,明白事理的胸懷會寬廣一些。
二:離婚的孩子要得到父母雙方的愛,那只是天方夜譚
即便,我們有善良的心懷,有體恤他人的同情心,但是,離了婚的孩子,要得到自己父母的愛,是何其的難。
這難度是難於上青天。
父母離異之後,雙方擁有新的家庭,即便再婚前,伴侶知道你以前有個孩子,但新的家庭組建之後又有孩子,那種思想會徹底改變。
愛,其實是源於朝昔相處,人性之中的愛,才會產生共鳴。
與自己朝昔相處的孩子,給予的愛不僅多,而是會把生命的餘溫都奉獻給他,然而遠離的那個孩子,偶而的想起他過得好不好,但看到新的家庭,新的伴侶,那種念頭只是一閃而過。
而那些離異後又組成家庭的孩子,如果是後媽的,絕大多數的例子下,可以得到明證,孩子生活的異常悲慘。可以說生活在人間地獄。
近來媒體頻頻曝出的後母虐待孩子的事件頻出,就是在於他認為,自己的孩子的愛被人分享剝奪,明知自己的行為要被法律懲處,但那蛇蠍之心依然按捺不住,害人的法子逞出不窮。
試想,一個離異的孩子,想得到父母雙方的愛,那只是一個荒唐的笑話。
針對樓主的話題,還是開頭那句,想法和初衷是好的,但這是不可能的。即便有,一萬對離異中的孩子,或許只有一兩個能如此幸運。
回覆列表
離婚這件事,現如今不是什麼稀奇的事兒了,有多少婚姻家庭為了孩子還在硬撐著,每天吵吵鬧鬧,自己不幸福,還在影響著孩子,理由就是為了孩子。孩子就莫名其妙的成為了受害者。無形中帶給孩子一種壓力感。有多少父母敢於面對自己的問題,面對夫妻雙方的生活方式給家庭帶來的不和諧感。
離婚其實不是一件壞事,因為暫時的分開,透過時間的沉澱,也會認清很多事情。大人的事情就由大人去承擔,分開依然是好朋友,再不濟也是親戚關係吧!所以離婚只是生活形式變了,對孩子的愛每個人的責任和關愛不能變。
父母之間的快樂模式無形中傳遞給孩子,孩子的感受很重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洗禮,復婚也不是沒可能啊!孩子也會逐漸成熟,其實孩子在面臨問題得時候,會比大人要勇敢!
離婚,雙方都不要進行惡意攻擊,在我看來這樣的方式極其幼稚,有的總是時不時的在孩子面前說對方的壞話,大人倒是發洩了,卻給孩子心靈上帶來了傷害。這是一種不良迴圈。既然選擇分開,就是為了更好的生活,難道是為了更糟糕嗎?
家長的心理健康程度直接影響著孩子,如果真為了孩子考慮,請做每一件事情之前,每做一個決定之前,都要考慮將傷害減少到最低,爭取最大的力度去保護孩子。
很多事情我們都太想急於證明自己,分個勝負和好壞,其實在孩子看來,父母之間沒有好壞之分,沒有輸贏,都不重要,他只要求快樂就好!
所以即使分開了,也要保持良好的關係,因為父母造就了孩子的存在,造就了他無法選擇的命運,就請極力保護他的現在!
只要足夠愛,就不會計較!更沒有權利剝奪孩子的快樂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