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幼小的孩子(0——2)可能不需要故事,更需要母親的歌謠
再大一點(2——3)手指謠,三歲以上簡單的自然故事、動物故事、連續故事、重複故事
3——4歲 重複故事(如蘿蔔回來了、拔羅卜、老婆婆和小豬、甜粥)
5——6歲 幽默故事 無意義故事
學前:“我記得那時候。。。”古老故事、記憶故事、被“餵養著”的祖父母,父母,自己的故事
對於五歲以下的孩子,什麼是有滋養的故事?
故事如一口鍋,保護幼小的孩子不受到現實中強烈的刺激,慢慢的學習戰勝困難的力量,故事的描述不要太誇張,用平靜的口氣複述故事,不表達自己的情緒,讓孩子自己體驗故事中的情緒,而不用成人的情緒帶動。
1、 講故事前可以唱歌,讓歌聲帶引孩子坐下來,歌怎麼唱不重要,可以是自編的要講的故事的一些內容;
2、 七歲以前不要給孩子講大道理,可以用一個隱喻的故事幫助孩子的行為(自編治療故事,譬如愛掐人的孩子——小螃蟹的故事)
3、 故事是接近並遵循自然(程式)的情節
4、 故事有一個快樂的結局
5、 正義的打敗邪惡的
6、 故事充滿希望
7、 解決的方式是正面積極的
8、 動作的描述多於形容
9、 故事不要太長,故事是充滿節奏,韻律的(以重複故事為主)
比較幼小的孩子(0——2)可能不需要故事,更需要母親的歌謠
再大一點(2——3)手指謠,三歲以上簡單的自然故事、動物故事、連續故事、重複故事
3——4歲 重複故事(如蘿蔔回來了、拔羅卜、老婆婆和小豬、甜粥)
5——6歲 幽默故事 無意義故事
學前:“我記得那時候。。。”古老故事、記憶故事、被“餵養著”的祖父母,父母,自己的故事
對於五歲以下的孩子,什麼是有滋養的故事?
故事如一口鍋,保護幼小的孩子不受到現實中強烈的刺激,慢慢的學習戰勝困難的力量,故事的描述不要太誇張,用平靜的口氣複述故事,不表達自己的情緒,讓孩子自己體驗故事中的情緒,而不用成人的情緒帶動。
1、 講故事前可以唱歌,讓歌聲帶引孩子坐下來,歌怎麼唱不重要,可以是自編的要講的故事的一些內容;
2、 七歲以前不要給孩子講大道理,可以用一個隱喻的故事幫助孩子的行為(自編治療故事,譬如愛掐人的孩子——小螃蟹的故事)
3、 故事是接近並遵循自然(程式)的情節
4、 故事有一個快樂的結局
5、 正義的打敗邪惡的
6、 故事充滿希望
7、 解決的方式是正面積極的
8、 動作的描述多於形容
9、 故事不要太長,故事是充滿節奏,韻律的(以重複故事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