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博耀鄉村
-
2 # 李志忠眉山市人
土豪的兩字就以告訴了大家,以勞動和節省後找準投資的專案而成,土豪是從風險中辦到的,沒有風險就沒有土豪的形成。
-
3 # 農業一枝花
土壤主要成土過程
1. 原始成土過程:在裸露的岩石表面或薄層岩石風化物上著生細菌、放線菌真菌等微生物,藻類地衣、苔蘚,它們開始積累有機物併為高等植物生長創造條件。這是土壤發育的最初階段,即原始土壤的形成.。
2.灰化過程:土體亞表層SiO2殘留R2O3及腐殖質淋溶澱積的過程。在寒溫帶冷溼針葉林植被條件下,由於有機酸(富里酸)溶液在下滲過程中,與上部土體中的鹼金屬和鹼土金屬螯合,土壤中的矽、鐵鋁發生分離,鐵鋁膠體遭到淋失並澱積於土體下部,而二氧化矽則殘留於土體上部,形成一個灰白色的淋溶層。
3. 黏化過程:土體中黏土礦物的生成和聚集過程。主要在溫帶、暖溫帶、半溼潤和半乾旱地區,土體中水熱條件比較穩定,發生強烈的原生礦物分解和次生礦物的形成,或表層粘粒向下機械淋溶,在土體中下部明顯聚集,形成一個較黏重的層次。
4. 富鐵鋁化過程:土壤形成中土體脫矽富鋁鐵的過程。在熱帶亞熱帶溼熱氣候條件下,土壤形成過程中原生礦物強烈分解、鹽基離子和矽酸大量淋失,鐵鋁錳在次生粘土礦物中不斷形成氧化物而相對積累。由於鐵的染色作用,土體呈紅色。
5.鈣化過程:碳酸鹽在土體中淋溶澱積的過程。在乾旱半乾旱氣候條件下由於季節性淋溶,使礦物風化過程中釋放出的易溶性鹽類大部分淋失,而矽、鐵、鋁氧化物在土體中基本上未發生移動,而相對活躍的鈣鎂的碳酸鹽發生淋溶和澱積,在土體下部形成一個鈣積層。
6.鹽漬化過程:土體上部易溶性鹽類的聚集過程。在乾旱-半乾旱地區,地下水或成土母質中的易溶性鹽類,隨水搬運至排水不暢的地平低地,在蒸發作用下,使鹽分向土體表層集中,形成鹽積層
7.鹼化過程:土壤吸收復合體上交換性鈉,佔陽離子交換量30%以上,pH>9, 呈鹼性反應,並引起土壤物理性質惡化(如板結)的過程。鹼化過程與鹽化有密切聯絡。松嫩平原鹼土發育
8. 潛育化過程:低窪積水地區土體發生還原的過程。由於土層長期被水浸潤而厭氧,有機質在分解過程中產生較多的還原物質,高價鐵錳轉化為亞鐵錳,形成一個顏色呈藍灰或青灰色的還原層。
9. 瀦育化過程:土壤形成過程中的氧化還原過程。主要發生在直接受地下水浸潤的土層中,由於地下水雨季升高,旱季下降,土層乾溼交替,引起土壤中鐵錳物質處於還原和氧化的交替過程。土壤漬水時,鐵錳被還原、遷移,土體水位下降時,鐵錳氧化澱積,形成一個有鏽紋鏽斑、黑色鐵錳結核的土層。河岸、湖岸帶和水稻田發生比較多
10. 白漿化過程:土壤表層由於土體上層滯水而發生的瀦育漂洗過程。發生在質地粘重或凍層頂託,水分較多的地區。土壤表層經常處於週期性滯水狀態,引起鐵錳的還原淋溶。其中一部分低價鐵錳淋出土壤並逐漸脫色形成白漿層,另一部分低價鐵錳旱季時就地氧化形成結核。
11. 腐殖質化過程:在生物因素影響下,在土體中尤以土體表層進行的腐殖質累積過程。是土壤形成中最為普遍的一種成土過程,結果使土體發生分化,在土體的上部形成一個暗色的腐殖質層。
12. 泥炭化過程:有機質以植物殘體形式的累積過程。主要發生在地下水位接近地表,或者地表有積水的沼澤地段,特別是在低溫潮溼的環境中,溼生植物因厭氧不能徹底分解而以未分解、半分解狀態的有機質積累於地表,形成了泥炭,有時可保留有機體的組織原狀。
13. 土壤的人為熟化過程:在人類合理耕作利用改良及定性培育下,使土壤向著肥力提高的方向發展的過程。
-
4 # 新泉小駐
其一是岩層風化,經過溫度和溼度、壓力的共和作用下零落成泥。其二是水流沖積形成的灘塗。其三是植物遺體的沉積層。
回覆列表
一.道庫恰耶夫的土壤發生學觀點認為:
1.土壤是岩石經過風化作用形成母質,成土母質在氣候、地形、母質、生物、時間、人類活動等因素作用下形成土壤。
2.五大成土因素中,母質是形成土壤的基礎,生物是主導因素,時間是強度因素,氣候和地形是重大影響因素;這五大因素同等重要、不可替代、相互作用、相互影響。
3.土壤形成過程中還存在著地質大迴圈(養分釋放)和生物小迴圈(養分積累和迴圈利用),二者同時並存,相互聯絡、相互作用,推動土壤不停的演化發展。
二.具體的成土過程有:
1) 原始成土過程
2) 有機質積累過程
3) 淋溶澱積過程
4) 粘化過程
5) 鈣積與脫鈣過程
6) 鹽化與脫鹽過程
7) 鹼化與脫鹼過程
8) 富鋁化過程
9) 灰化過程
10) 潛育化和瀦育化過程
11) 白漿化過程
12) 熟化過程
13) 退化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