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過一個問題——活在中國,你感覺這個國家最讓人不解的是什麼?
有一個答主回答了這個問題,他說,生育是頭等大事,性事卻是骯髒的。人們總是恥於談性,乃至很多孩子在青春期發育的時候都不知如何去保護自己,不清楚自己在這個年紀會碰到什麼事,該怎麼處理。
而影片中男主所在的小村,顯然也是一個不甚開明的地方。在這裡,女性的經期之事是個禁忌話題,經血被視為不潔之物,人們恥於談論這件事,甚至處在經期的女人也被視為汙穢之身,她們在經期的時候,按照習俗,會被關在陽臺或者小黑屋裡進行隔離。
男主在結婚以後發現了這個問題,他試圖照顧妻子,但卻被他的母親和姐妹們告知,這段時間女人不能與男人接觸。
他試圖使用更衛生的姨媽巾來替換妻子用來清潔身體的髒布,卻被對方以姨媽巾太貴的理由拒絕,最後他決定自己動手製造姨媽巾,卻被村裡人視為鬼上身的變態。
電影《印度合夥人》講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男主為了妻子可以獲得更衛生的姨媽巾和不再每個月被禁足的人權自由,頂著家鄉人們的謾罵和輿論遠走他鄉,努力創業製造出低成本的衛生護墊製造機,然後報答社會,回到家鄉為萬千女性提供就業機會的故事。
這部片子原名叫《護墊俠》,顧名思義,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男主之所以偉大,不僅僅在他幫助妻子解決了生理期潛在的衛生問題和禁足自由,更在於他在功成名就以後,沒有成為被名利和金錢裹挾,放棄了把專利賣出幾百上千萬的機會,回到家鄉,用自己的能力幫助更多的人。
藏在兩個小時劇情下的,是如冰山之下一般龐大的印度社會落後地區的傳統陋習,它們像頑疾般根深蒂固,牢牢禁錮著印度女性的思想。但這些問題卻並非印度獨有的,影片中反映出來的社會矛盾,和同處發展中國家的人口大國中國有不少相似之處。
譬如電影裡剛來月事的小蘿莉在完成成人禮後,按照母親囑咐把自己關到了陽臺外面,使用骯髒的布來為自己情節私處,這本質上是一種對女性生理期的愚昧與偏見。
很多中國孩子的性知識同樣也不是由專業的老師在課堂上教會的,而是透過一些影視或文學作品獲得,這就導致了很多人對性沒有一個正確的認知。開啟新聞資訊,我們可以看到留守兒童生理知識匱乏初來例假以為將死,公交車上女童遭猥褻渾然不知這類新聞比比皆是。
知識不會產生悲劇,只有無知才會。因為對生理期的無知,導致了每年印度大量的女性因為不淨的生理期清潔方式患病死去,也加劇了女性因為生理期禁足造成的地位低微——印度男性可以在妻子生理期期間對其理所應當的鄙夷,等到生理期過後態度也不會好到哪兒去。
對觀眾來說,《印度合夥人》反映的更多的是一面印度底層社會家庭的鏡子,和印度女性人權喪失的悲哀。而在印度電影一貫的“一言不合就唱歌二言不合就尬舞”的輕快表現形式下,這種喜慶氛圍過後的沉重,歡脫背後的觸目,反而更加引人深思。
本片我最欣賞的人物還是幫助男主成就事業的女二,與男主的原配不同的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女二,是一個懂男主精神世界,理解他的人。兩人在工作的發展中暗生傾訴,但階級的不同讓女二明白,如果她強留男主在自己身邊,勢必要讓他離開他的農村老家,不再去幫助底層,違背初心變成另一幅模樣。所以她最終選擇放手,用自己的犧牲,去成全男主和妻子破鏡重圓的愛情。
其實我倒覺得,回到老家的男主和妻子已經是兩個世界的人了,在影片的中段,男主和妻子多次因為姨媽巾的事情在陽臺發生爭吵,鏡頭在屋內拍攝站在屋外的兩人,分隔在畫面兩端的窗框隱喻著兩人價值觀的迥異——
一個敢於反抗,一個逆來順受。這段被世俗偏見所衝散的婚姻能不能回到如影片開始前般恩愛,真的不好說。即使男主不介意,女主心中未必會沒有芥蒂。
不過這個問題..影片沒有交代,就權當是一個美麗的結局好了。
這部片子我是一個人在電影院看完的,有兩段劇情印象深刻,極戳人淚點。
一是男主和女二第二次見面的場景,男主為了獲得第一個使用者的反饋,找到女二的住所,追問她對於姨媽巾的使用感受。女二表情怪異,說姨媽巾就是姨媽巾呀,有什麼好問的。
男主再三確認和市場的姨媽巾沒有什麼異同,知道自己研發成功後,開口一度哽咽,“你知道我為了它丟掉了什麼嗎?妻子母親還有家鄉...”而在此之前,男主被誤解被攻擊,被謾罵被眾人嘲諷,失去了愛情親情還有友情,不吭一聲,所謂鐵漢柔情,大抵都是委屈和孤獨背後的榮光。
安靜的影院裡,隔著寬厚的熒幕,我似乎也感受到了男主的那份赤忱。人不知而不慍,純粹,善良,不被浮華所迷惑,喪失自我,這些核心也讓這部影片更具魅力。
在男主參與創新大賽時,臺上的大佬釋出講話,他說,其他國家的人認為印度有十億人,實際上印度有十億的頭腦和思想。而在當下浮躁的社會下,面對名利的衝擊,能堅持自己思想的人已然不多,而男主的初心,卻是矢志不渝的——為了保護自己的女人和更多的女人。
這也是中國產片可以學習的——當印度電影堅持的用文化輸出來改變國家形象,來反映社會問題的時候,我們是不是也需要這樣的片子,讓更多的人能從電影中看到現實,看到反思
曾經有過一個問題——活在中國,你感覺這個國家最讓人不解的是什麼?
有一個答主回答了這個問題,他說,生育是頭等大事,性事卻是骯髒的。人們總是恥於談性,乃至很多孩子在青春期發育的時候都不知如何去保護自己,不清楚自己在這個年紀會碰到什麼事,該怎麼處理。
而影片中男主所在的小村,顯然也是一個不甚開明的地方。在這裡,女性的經期之事是個禁忌話題,經血被視為不潔之物,人們恥於談論這件事,甚至處在經期的女人也被視為汙穢之身,她們在經期的時候,按照習俗,會被關在陽臺或者小黑屋裡進行隔離。
男主在結婚以後發現了這個問題,他試圖照顧妻子,但卻被他的母親和姐妹們告知,這段時間女人不能與男人接觸。
他試圖使用更衛生的姨媽巾來替換妻子用來清潔身體的髒布,卻被對方以姨媽巾太貴的理由拒絕,最後他決定自己動手製造姨媽巾,卻被村裡人視為鬼上身的變態。
電影《印度合夥人》講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男主為了妻子可以獲得更衛生的姨媽巾和不再每個月被禁足的人權自由,頂著家鄉人們的謾罵和輿論遠走他鄉,努力創業製造出低成本的衛生護墊製造機,然後報答社會,回到家鄉為萬千女性提供就業機會的故事。
這部片子原名叫《護墊俠》,顧名思義,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男主之所以偉大,不僅僅在他幫助妻子解決了生理期潛在的衛生問題和禁足自由,更在於他在功成名就以後,沒有成為被名利和金錢裹挾,放棄了把專利賣出幾百上千萬的機會,回到家鄉,用自己的能力幫助更多的人。
藏在兩個小時劇情下的,是如冰山之下一般龐大的印度社會落後地區的傳統陋習,它們像頑疾般根深蒂固,牢牢禁錮著印度女性的思想。但這些問題卻並非印度獨有的,影片中反映出來的社會矛盾,和同處發展中國家的人口大國中國有不少相似之處。
譬如電影裡剛來月事的小蘿莉在完成成人禮後,按照母親囑咐把自己關到了陽臺外面,使用骯髒的布來為自己情節私處,這本質上是一種對女性生理期的愚昧與偏見。
很多中國孩子的性知識同樣也不是由專業的老師在課堂上教會的,而是透過一些影視或文學作品獲得,這就導致了很多人對性沒有一個正確的認知。開啟新聞資訊,我們可以看到留守兒童生理知識匱乏初來例假以為將死,公交車上女童遭猥褻渾然不知這類新聞比比皆是。
知識不會產生悲劇,只有無知才會。因為對生理期的無知,導致了每年印度大量的女性因為不淨的生理期清潔方式患病死去,也加劇了女性因為生理期禁足造成的地位低微——印度男性可以在妻子生理期期間對其理所應當的鄙夷,等到生理期過後態度也不會好到哪兒去。
對觀眾來說,《印度合夥人》反映的更多的是一面印度底層社會家庭的鏡子,和印度女性人權喪失的悲哀。而在印度電影一貫的“一言不合就唱歌二言不合就尬舞”的輕快表現形式下,這種喜慶氛圍過後的沉重,歡脫背後的觸目,反而更加引人深思。
本片我最欣賞的人物還是幫助男主成就事業的女二,與男主的原配不同的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女二,是一個懂男主精神世界,理解他的人。兩人在工作的發展中暗生傾訴,但階級的不同讓女二明白,如果她強留男主在自己身邊,勢必要讓他離開他的農村老家,不再去幫助底層,違背初心變成另一幅模樣。所以她最終選擇放手,用自己的犧牲,去成全男主和妻子破鏡重圓的愛情。
其實我倒覺得,回到老家的男主和妻子已經是兩個世界的人了,在影片的中段,男主和妻子多次因為姨媽巾的事情在陽臺發生爭吵,鏡頭在屋內拍攝站在屋外的兩人,分隔在畫面兩端的窗框隱喻著兩人價值觀的迥異——
一個敢於反抗,一個逆來順受。這段被世俗偏見所衝散的婚姻能不能回到如影片開始前般恩愛,真的不好說。即使男主不介意,女主心中未必會沒有芥蒂。
不過這個問題..影片沒有交代,就權當是一個美麗的結局好了。
這部片子我是一個人在電影院看完的,有兩段劇情印象深刻,極戳人淚點。
一是男主和女二第二次見面的場景,男主為了獲得第一個使用者的反饋,找到女二的住所,追問她對於姨媽巾的使用感受。女二表情怪異,說姨媽巾就是姨媽巾呀,有什麼好問的。
男主再三確認和市場的姨媽巾沒有什麼異同,知道自己研發成功後,開口一度哽咽,“你知道我為了它丟掉了什麼嗎?妻子母親還有家鄉...”而在此之前,男主被誤解被攻擊,被謾罵被眾人嘲諷,失去了愛情親情還有友情,不吭一聲,所謂鐵漢柔情,大抵都是委屈和孤獨背後的榮光。
安靜的影院裡,隔著寬厚的熒幕,我似乎也感受到了男主的那份赤忱。人不知而不慍,純粹,善良,不被浮華所迷惑,喪失自我,這些核心也讓這部影片更具魅力。
在男主參與創新大賽時,臺上的大佬釋出講話,他說,其他國家的人認為印度有十億人,實際上印度有十億的頭腦和思想。而在當下浮躁的社會下,面對名利的衝擊,能堅持自己思想的人已然不多,而男主的初心,卻是矢志不渝的——為了保護自己的女人和更多的女人。
這也是中國產片可以學習的——當印度電影堅持的用文化輸出來改變國家形象,來反映社會問題的時候,我們是不是也需要這樣的片子,讓更多的人能從電影中看到現實,看到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