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無藏南即951W
-
2 # 一個笑臉
首先,很多的歷史資料都說光緒是個開明君主等等,但是有個歷史事件證明,就算光緒掌握大權,也不一定可以挽救清朝。
戊戌變法之時,光緒帝對於日本的崛起是很羨慕的,他認為日本和自己國家體制類似,日本能成功,清朝肯定也能成功,於是他和康有為多次商議。
兩個人的談話中心,就是清朝如何強大起來,說來說去,二人就說到了日本強大的關鍵人物——首相伊藤博文身上。二人認為日本的強大是伊藤博文的改革造成的,於是光緒認為,清朝要強大,必須請伊藤博文來執政。
很難去評價光緒和康有為兩人,就憑他們想請伊藤博文來看,很明顯兩個人都是年輕氣盛,也可以說是年輕浮躁,而且對於權力不怎麼看重,沒有城府。可能光緒認為伊藤博文是日本,日本又是自己的屬國,所以很放心吧。
於是這件事情大張旗鼓地開始了,結果被慈禧為首的保守派給直接扼殺了,而且保守派也看出了光緒等年輕人的確書生氣太重,不適合掌權,乾脆直接來了政變。
其實這個時候慈禧對於光緒是報有很大希望的,她雖然作為保守派的首領,但是卻放權給了光緒,容忍光緒去做一些改變,但是沒想到光緒竟然想直接推到統治基礎,於是不得不出面干涉了。
從這一件事可以看出,光緒的想變強大的心是好的,但是身為一個年輕皇帝,他更像是憤青而不是皇帝,起碼對比他的祖宗康熙十多歲平定吳三桂叛亂等事蹟,實在不知道差了多少。
就這一件事,基本可以斷定,如果光緒掌權,估計清朝不會強大,而且直接共和或者直接被日本暗中掌控了。
-
3 # 金鱗龍甲
不存在成功的可能性,光緒雖然奮發圖強,銳意改革,但胸無城府,且皇權虛弱,根本無力掌控一個4億人口的巨大帝國。
-
4 # 小黃賣建材
戊戌變法如果成功了,光緒帝是否可以扭轉乾坤。歷史沒有假如喝重來,如果真的要去假設,我們首先要看看戊戌變法變的是什麼,戊戌變法從1898年6月11日開始實施。其主要內容有:改革政府機構,裁撤冗官,任用維新人士;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開辦新式學堂吸引人才,翻譯西方書籍,傳播新思想;創辦報刊,開放言論;訓練新式陸軍海軍同時規定,科舉考試廢除八股文,取消多餘的衙門和無用的官職。無論從文教,經濟,軍事,社會還有政治來看,真的只能算是一次大膽的嘗試,我們即使拋開強大的守舊勢力和外國勢力的干涉,戊戌變法即使成功,單單靠著維新派和光緒帝也是註定失敗的。
變法之時,國力疲怠,百姓生活已成問題,外國列強虎視眈眈,一個如此的整體環境,即使變法成功,也難以深入人心,滲透全國。
維新派缺乏正確的理論指導。康有為的《新學偽經考》指責西漢的古文經書全系劉歆偽造,《孔子改制考》將孔子打扮為“改制立法”的祖師爺。兩書都沒有充分的、有說服力的證據,不用說守舊派反對,當時的一些開明人士也不贊成。此外,維新派某些激進的宣傳也增加了社會阻力。即使成功,兩邊都不討好的思想路線也註定不會有堅實的盟友,而且歸根到底還是依照舊路子,換湯不換藥。
光緒帝或許多少預見了未來,找到了正確的方向,但是基本毫無真正從政經驗的他更多的是像在和慈禧賭氣一般。一百餘天的變法時間,過家家的成分更高於真正的國家利益,變法一開始,光緒就因不滿自己的老師、軍機重臣翁同龢的持重、頂撞,將其開缺回籍。大量裁減冗官,僅京師一地,涉及閒散衙門十多處,失去職務者近萬人,但是又沒有安排出路。因王照上書被阻而一下子罷免六個部長級大員,也操之過急,並且失之過重。即使成功,手上無持重之臣,維新派作為智囊顧問又缺乏經驗,難堪大任,高層領導就此斷層。
除此以外,又有諸多爭議至今的問題,比如維新派的賣國割地,康有為的扭曲史實等等,這些尚有爭議之處在此便一言帶過。
-
5 # 歷史課課代表
首先我可以肯定的回答:不會!
戊戌變法失敗後,康有為逃到了南洋,成立了個保皇公司,說自己是戊戌變法的功臣,大說慈禧壞話,欺騙和敲詐南洋愛國華僑的募捐,其實就性質來說就是黑社會,而且凡是要去中國投資的南洋華僑都要先給他錢,要不然就來黑社會那套,最後還為這個殺了人。梁啟超後來看透了他並且與他決裂,徹底斷絕了來往。康有為靠著在南洋坑蒙拐騙,敲詐了很多愛國華僑的錢用來過著奢侈的生活,走到哪裡都妻妾成群。這樣的一個人?!會是安邦輔國的肱股之臣麼?!?!
慈禧太后在光緒大婚後雖不情願把權利交出去,反也到還好,她確實不放心年輕的光緒皇帝,而光緒皇帝因為在慈禧太后常年的高壓控制之下鬱郁不得志。所以可以這樣理解,光緒皇帝激進的變法是長期壓抑後的一種發洩和急於求成。在戊戌變法開始時,慈禧太后是支援變法的,公車上書讓她很感動,她看到了知識分子和有識之士對國家命運的殷切擔憂,她看到了風雨飄搖的大清帝華人心尚在!只不過,後來的變法超出了她的忍耐範圍。孱弱的光緒皇帝不是一個有能力帶領這個衰弱帝國走向復興的君主!
回覆列表
如果君主立憲成功,光緒只是個象徵,沒有實際權力。中國能否重新走向輝煌,要看民主選舉出來的首相及內閣成員的能力。君主立憲最大好處,能夠避免軍閥混戰,保持國家統一,避免國家分裂,使得國家能夠在和平環境中穩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