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塹壕中的大遊民
-
2 # 歷史深度揭祕
不是火力壓制,機槍能對坦克壓制什麼?還會暴露目標,被坦克一發炮彈端了機槍陣地哦。我們看到,影視作品中機槍玩命向坦克射擊,主要是劇情需要,打著熱鬧啊。還有,實戰中機槍射擊坦克,也是給攻擊手,比如反坦克導彈手,指明攻擊方向和目標。坦克視線有死角?對逼近的士兵,還得探出身子使用機槍掃射?筆者開的是一戰時期的坦克吧。現在的坦克沒有死角,視角採取電子儀裝置,坦克上面的高射機槍,坦克兵根本不用探出身來使用。
大部分都沒說準確,正常情況步兵要打坦克有兩種,一種是早期用炸藥炸,需要人上去,必須隱蔽,用機槍吸引坦克火力來掩護。第二種就是反坦克火箭筒,同樣也需要機槍干擾坦克的注意力,讓打坦克的更有把握打準。機槍雖然打不壞現代坦克的主體,但是可以擊毀其上的感測器,瞄準器,光學設施,和干擾坦克成員的活動。湊巧打到炮管裡,還會造成嚴重的卡彈甚至爆膛,何樂而不為呢?
戰場要麼雙方都是坦克,那就不會出現機槍掃射。要麼一方有坦克一方沒有,這種情況有坦克一方也不會也沒能力投入太多坦克主要攻壘及為步兵提拱掩護這樣的話機槍主要還是打擊後面的步兵。現在坦克的勁敵是直升機,美國在第二次打伊拉克時,就是用直升機將伊拉克的幾千輛坦克打成廢鐵。今後無人機將是坦克的剋星。現在,就有減少坦克,增加直升機的建議。
主要是分散注意力給友軍營造一個相對良好的攻擊環境,而且密密麻麻的子彈打在坦克上丁玲桄榔的對內部乘員也是一個不小的心理壓力,機槍本來就是用來壓制的對坦克也一樣適用。步坦協同的話,打在坦克上產生的流彈有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還有就是光學觀測儀之類的,就算有防彈玻璃,打一槍還是會裂開,影響它的視野,不怕同軸機槍和遙控武器戰的話,玩炮管裡塞個猴賽雷吧,中東那邊就有個栗子。
現在對付坦克的方法多種多樣。伊拉克戰爭時期,美軍用直升機就把伊軍的坦克搞掉了。坦克剛出來不久,炸藥包是絕對可以的,至於地雷,我不能說它沒用,但地雷主要是用來反步兵的。在平原怎麼用地雷對付坦克?用手槍秒準坦克炮口,打出去時迅速往下一抖,子彈會沿著炮管往裡飛入,炮管裡有炮彈的話會被打爆,這樣從內部爆炸殺人;如果沒炮彈的話,子彈直接飛出去打死填炮手! 這是我花了三天研究抖槍術研究出來的最佳方案。大夥看這可行不!
-
3 # 優己
用機槍射擊坦克是為了壓制坦克上的機槍手!這樣坦克的機槍手跟噴火手就失去作用了,這有利於掩護其他人逃走或者前去進一步破壞坦克。
坦克上對步兵威脅最大的武器是機槍跟噴火器,因為坦克炮在近戰有盲區。一般來說坦克炮在(150米~200米範圍內)無法攻擊低於坦克炮以下的目標。在這個範圍內只要趴在貼近地面的地方坦克炮就對步兵失去威脅了,這時候用來消滅200米範圍內的敵人就交給車載機槍跟噴火器了。
坦克裝備的車載機槍是重機槍,一般射程都在1000米~2000米之間,而且射速高,威力非常大,死在坦克機槍手下的步兵大約佔交鋒陣亡人員的80%以上。這時候用機槍對坦克射擊,坦克上的機槍手就會因為被壓制而無法探出頭來進行射擊。這樣的話可以掩護其他步兵找掩體躲藏,或者可以為其他人接近扔燃燒彈打掩護。
其次,用機槍射擊坦克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切斷對方的步炮協同戰術。在坦克發展的同時,反坦克武器以及反坦克的戰術也在發展,坦克也害怕陷入孤軍奮戰的境地,往往會有步兵跟隨在坦克身後對坦克攻克的陣地進行佔領,否則坦克也得趕緊撤退(害怕挨燃燒彈地雷等)。用機槍射擊坦克可以切斷坦克跟步兵的聯絡,如果坦克發現離自己的步兵太遠了,也會自己停止進攻的。
-
4 # 舟亢5661
謝邀。這個其實很好理解,人在緊張的戰鬥環境中。。。這樣說可能你體會不到,打個比方吧:你身處二戰的戰場上,硝煙瀰漫,血肉橫飛,身邊有誰呢,有腦袋開花的連長,有捧著自己腸子哀嚎的通訊兵,有一個只有下半身的軀體,有縮在角落等死的新兵,有斷掉胳膊昏迷不醒的醫療兵。一陣炮彈掃過,你的耳朵被炸掉一隻,陷入了暫時的失聰狀態。炮火停止了,恐懼油然而來,因為你知道,這是敵軍準備衝鋒的時候了。你接過通訊兵手中的電臺,發現電臺早已損壞。新兵發現炮火停止了,瘋了一樣爬出戰壕想要向後方逃跑,你還沒來得及喊,他的背部和胸口已經出現一個足球大小的洞,隨後倒下又摔回了戰壕,滾到地上,臉衝著你,眼角清晰的淚痕,嘴裡發出的咕嚕咕嚕的聲音。回過神來你已發現身邊的戰友大半都已陣亡,絕望的你慢慢爬到戰壕高處,映入眼簾的是300百米開外,幾輛黑壓壓的戰車正面緩緩向你駛來,坦克後面,是敵人排成列的敵軍,坦克的機槍不停的向陣地前沿掃射著。10輛?20輛?你也來不及數,趕快躲下戰壕,再看一眼戰壕裡的戰友們,突然你想到了什麼,在三米外的泥土裡挖出了你的發小,的上半身,臉上依然保持著生前的猙獰,手裡攥著一張黑白照片,那是他的妻子——你的妹妹,正遠在家鄉等著你們的歸來,你放聲怒吼,咒罵著這地獄般的世界,對,這不是你們所知道的世界,這裡就是地獄。你絕望著,憤怒著,拉開槍栓,看到裡面一顆子彈都沒有,這時你的內心只想快點結束這一切,哪怕被炸成碎片也好,無意中你抬頭看到了機槍陣地,槍上還掛著不知道誰的頭皮。你擦擦眼淚跑到了上面,你看到百米處,敵人的坦克緩慢駛來,坦克的機槍手發現了你,開始向你射擊,你也趴在地上操作著機槍,一邊咒罵一邊把憤怒化作子彈傾瀉過去。。。那個時候的你,已經失去了理智,已經無法冷靜的判斷,什麼反坦克手段,什麼隱蔽射擊,什麼命令不命令的,一切都是浮雲了,你唯一想要的,就是快點結束這一切。。。一陣硝煙過後,你躺在了泥巴里,望著灰濛濛的天空,彷彿看到自己在夕陽下奔跑,那是你逝去的青春。
還記得德軍閃擊波蘭的時候,波蘭騎兵刀砍德軍坦克的場景嗎?你說那是為什麼呢?(雖然後來說這段是謠言,不過我並未我求證,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查閱相關資料)
另外,機槍打坦克還有一點作用就是可以吸引對方坦克的注意力,聲東擊西,以便掩護我軍爆破手暗度陳倉,轟掉對方的坦克。坦克的視野有限,被連續不間斷的子彈射擊時,戰車指揮員一定會循聲而來看那個方向,因為一般來說,坦克的一大作用就是為了幹機槍陣地,面對坦克除非萬不得已,否則不可輕易暴露機槍陣地。在成功吸引敵方坦克注意力後,我方爆破手就可以從盲區靠近坦克,給予坦克致命一擊。
還有一點,步坦協同作戰的時候,步兵一般都會排成豎列躲在坦克後方跟隨,有時候你看到機槍在向坦克射擊,實際上可能是在攻擊坦克後方的步兵而已。這個時候如果出現第二個隱蔽的機槍陣地從側面形成交叉火力,那後面的士兵們就妥妥領便當了。
不過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概率很小,但子彈確實有一定機率傷害到坦克,坦克儘管是鐵王八,也存在薄弱環節,尤其是老坦克, 很多附加裝置都容易受到攻擊,比如天線,同軸機槍口,觀察口等,現代坦克還有精密的夜視儀,鐳射測距儀等等,隨便哪個附加裝置受傷對坦克戰鬥力有影響。例如海灣戰爭時期,據說一名伊拉克士兵曾用機槍打傷了美軍坦克的附加裝置導致起火,最後整輛坦克燃燒了起來。
綜上所述,題主是否能夠稍微理解為何會出現機槍打坦克的場景了呢。
-
5 # 前沿陣地
機槍確實打不穿坦克,但是卻能通過毀傷其裝置等來達到削弱其戰鬥力的目的,而且有時運氣夠好的甚至還能殺傷敵軍坦克車組成員。
首先坦克在外部有很多裝置,比如光學觀瞄裝置、外部油箱等,都是比較脆弱的,機槍射擊就能對其構成損傷,削弱坦克的戰鬥力。而現代坦克,則有了更多的光電裝置,顯然是更加脆弱的,機槍射擊就能幹掉這些裝置,讓坦克的觀察能力更低。
殺傷乘員。坦克其實也有很多薄弱的部位,比如駕駛員前方就是一塊玻璃用於觀察,而車長四周也有周視鏡,用於觀察,而一旦擊中了這些部位,就極有可能殺傷敵軍坦克內部的乘員,這能直接讓坦克無法正常作戰。
還有就是戰術需要了。步坦協同一直是比較常見的戰術,而機槍射擊坦克周圍,就能有效壓制住敵方步兵,吸引敵方注意力,為己方的反坦克火力贏得時機,掩護反坦克炮、反坦克步兵等去殲滅敵方坦克。
不過有倒也不是機槍完全打不穿坦克,比如美國的M2重機槍、蘇聯德什卡重機槍等,使用的是大口徑槍彈,本身就有不錯穿透力,在對付一些輕型坦克或者中型坦克的薄弱部位時,能夠產生有效殺傷,甚至直接擊毀坦克。
-
6 # 慕什塔戈
若論機槍的穿甲能力,以目前口徑最大的14.5毫米重機槍為例,僅能在300米距離上射穿20毫米厚的鋼板。而坦克的裝甲厚度,在二戰時期就已普遍達到60~100毫米,即使是側裝甲,其厚度值也在40毫米左右。進入現代,世界各國的主戰坦克均採用貧鈾裝甲、主動反應式裝甲等新型複合材料技術,更是成倍提高了防護水平。以穿甲能力極其有限的機槍火力對坦克射擊,無異於以卵擊石。既然如此,為什麼還會有“機槍主動對坦克實施射擊”這種戰法呢?
圖示:12.7mm重機槍射擊火力
主要有以下三種情況:
一是目標指示。進攻一方為了達成戰鬥的突然性,通常首先將坦克隱蔽部署在敵方反坦克兵力較少的薄弱部位,戰鬥發起後,令坦克快速前出,以便在敵方陣地上撕開口子,突破其防禦。這時,對於防禦一方來說,在敵方坦克快速逼近、己方反坦克兵力尚未到位的情況下,需要指定一處機槍火力點對敵坦克實施射擊,通常採用曳光彈。其目的是引導反坦克分隊向敵坦克逼近方向集結,為反坦克分隊指示敵坦克的概略方位,以便集中火力予以摧毀。
圖示:演習中,坦克引導步兵開闢通路
二是火力牽制。在敵人坦克的進攻正面實施抗擊,往往不易奏效。防禦一方應以容易暴露方位的機槍火力,從正面射擊敵坦克,誘使其向機槍火力點所在位置機動。此時,防禦一方則以反坦克分隊從敵坦克的側方或後方,對敵坦克的薄弱部位實施攻擊。為遲滯敵坦克的機動速度,戰前防禦一方需在機槍火力點的陣地前沿,預先埋設反坦克地雷,或構築反坦克壕,從而提高反坦克作戰的成功率。
圖示:二戰時期,搭載步兵前進的蘇軍T-34坦克
三是迫敵冒進。進攻之敵通常採取坦克引導步兵,或步兵伴隨坦克這兩種方式,向陣地發起衝擊。無論是坦克引導步兵,還是步兵伴隨坦克,對於防禦一方來說,當務之急是要割裂敵坦克與步兵之間的聯絡,使敵坦克突出冒進,變成孤立好打之敵。為此,防禦一方要發揚機槍火力,對坦克及其周圍實施壓制射擊,重點打敵步兵,使敵步兵與坦克相互脫離,為反坦克分隊接近並摧毀敵坦克創造戰機。
-
7 # 99隨便
題目描述內容,應當不是發生在坦克大叢集作戰環境下,而是另一種作戰環境,即陣地防禦戰中,防禦一方為了遲滯敵方坦克衝鋒,利用機槍持續射擊。
第一,什麼是步坦協同?
坦克首次被運用於戰場,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期,1916年索姆河戰役,英軍首次使用坦克,採取坦克配屬步兵的方式。
坦克率先發起衝鋒,摧毀敵方機槍火力點,破壞鐵絲網。
緊隨其後的步兵一擁而上,實施突破後,對隱藏於敵方陣地上的敵人,予以有效打擊。
這就是最原始的步坦協同!
所謂步坦協同,指的是步兵、坦克兵、炮兵在統一協調一致情況下,密切配合,形成同一作戰體系,有效殲滅或抗擊敵人。
現代坦克戰術中的協同作戰,進一步得到擴充套件,不僅有步炮坦協同,還是戰鬥機,直升機,預警機,導彈兵,雷達兵,前線指揮中心等戰場立體協同體系中,重要一個環節。
第二,機槍持續射擊坦克,發生在何種情況?
首先必須說明的是,進入21世紀的現代戰場條件下,機槍打坦克戰術,基本被廢棄。
相比於能夠快速移動的坦克,機槍的生命力太脆弱了,哪怕是隱藏在永固機槍堡壘中的機槍,一旦暴露位置,極易遭到導彈等火力攻擊,分分鐘被摧毀。
反之,現代坦克移動速度快,防護力強,跟隨協同作戰的不再是兩條腿走路的步兵,而是乘坐裝甲車的步兵,比機槍的優勢強大很多。
所以,題目中所指的“機槍拼命向坦克射擊”的情況,應當是一戰二戰時期的場景。
通常在陣地防禦戰中,第一波攻擊是轟炸。
執行轟炸任務的可能是空軍,也可能是重炮,還可能是隱藏於前線的短程炮兵。
在轟炸之後,就該輪到步坦協同出場了,就是經典的坦克帶頭衝鋒,一群步兵緊隨其後,相互保護,衝擊敵方陣地。
這種時候,陣地防禦一方無法及時獲得重武器火力支援,前線最強大的反擊武器,就是重機槍,為了遲滯對方的步坦叢集衝擊,當然會全力射擊。
第三,機槍全力射擊坦克,目的何在?
(1)打擊坦克的觀察能力。
任何武器都有利有弊,坦克當然不能例外。
坦克是個鐵罐頭盒子,加裝火炮和重機槍,對於缺少防護的步兵來說,無論攻擊力或防禦力,都太強大了,但坦克最致命的缺陷,是視線受阻。
我們可以想象,假如坦克的視線與步兵相同,依靠強大的火力,坦克根本無需與步兵協同作戰,僅僅依靠自身的火炮和機槍,足以攻下一處陣地。
但事實並非如此!
戰場環境下,坦克處於閉艙戰鬥狀態,坦克內部人員靠什麼觀察周圍?
除了車手之外,靠的是觀察鏡,車長有車長觀察鏡,炮長有炮長鏡,二炮手有二炮手鏡。但每一個觀察鏡都有缺點,比如車長鏡小倍率,大視角;炮長鏡大倍率,小視角。
當機槍向坦克全力射擊,有一定概率擊中觀察鏡,一旦其中一個觀察鏡被破壞,坦克就等於半個瞎子,空有強大火力而已。
(2)打擊協同步兵。
戰場上發起衝鋒的坦克,假如失去協同步兵的保護,等於棺材盒子,因為,坦克不僅視線受阻,坦克炮和機槍的射界更是有很大的空白。
陣地情況複雜,失去步兵保護的坦克,很容易受到反坦克武器的攻擊,不僅是反坦克炮,反坦克槍,就算炸藥包,燃燒瓶,也能給坦克致命的殺傷。
所以面對坦克衝鋒時,機槍全力射擊的第一大目的,就是割斷坦克與步兵之間的聯絡。
(3)吸引坦克火力,給戰友製造反擊的時間和空間。
戰場上,一挺連續開火的機槍,幾乎等於自殺行為,面對坦克衝鋒時的全力射擊,更是如此!
但即便是自殺,為了戰鬥勝利,也必須那樣做!
坦克的火力強大,當一輛坦克衝向防禦陣地,假如沒有人犧牲自己,吸引坦克火力,對於整個陣地就是災難性的後果。
坦克機槍的持續掃射,會讓防禦陣地上缺少防護的步兵,處於崩潰狀態!
這種時候,重機槍或者輕機槍,必須勇敢站出來!
機槍子彈的全力射擊,給了坦克一個明確的反擊目標,絕大多數坦克車長的第一反應,就是下令摧毀“敢於挑釁”的機槍火力點。
於是在這樣的“挑釁”和“摧毀”的過程中,防禦陣地上的步兵們,就有了攻擊坦克的時間和空間。
這就是戰場,犧牲的是自己一條命,救活的可能是眾多戰友的命。
結束語:戰場就是生死場。在一戰二戰時期,機槍手是犧牲概率最高的步兵兵種,一名機槍手存在的意義,有時候不是他殺傷了多少敵人,而是他的存在,讓其他人有了更多活下去的機會。 -
8 # 雷水初六
1、日軍坦克裝甲較薄,重機槍有可能連續射擊而擊穿。
2、德蘇英美坦克裝甲厚,但履帶是可以損壞的
3、坦克有觀察窗,有無線點通訊,附屬油箱,可以干擾或擊穿
4、坦克有協同步兵作戰,火力掩護己方的爆破手攻擊坦克
5、犧牲自己吸引火力,避免重要目標被坦克摧毀
這都是早期的做法了,現代基本都是反坦克火箭彈,反坦克地雷,反坦克導彈之類的,攻擊手段多樣了。其實同時坦克自身防護也在升級,複合裝甲、反應裝甲、主動防禦榴彈等。不過頂部和底部是坦克的罩門,很難防護。
-
9 # 王小二WML
外面的觀瞄裝置,天線等這些小東西是可以打壞掉的,一旦打壞掉,坦克絕對很難受。要是人品爆棚子彈打進炮管,那坦克炮精度肯定受影響甚至炸膛也不是不可能!所以實在沒重武器,機槍掃幾梭子沒毛病。
不過要是你沒反坦克裝備,也沒支援,坦克如果沒發現你的話,還是老實苟住的好。。。
-
10 # 狼皮狗心
坦克也不是鐵板一塊,也有“阿琉克斯之踵”,脆弱的地方不少,一、駕駛員觀察窗、車長觀察窗,炮手瞄準鏡,現代坦克還有紅外觀察儀、熱成像觀察儀,這些可是說是坦克的眼睛,最硬也不過是鋼化玻璃,一擊即碎;二、通訊天線,打斷了就會阻止其通訊聯絡;三、炮塔後部有彈倉,大口徑重機槍子彈有可能擊穿,彈倉底部薄弱,當坦克爬高時,露出彈倉底部,機槍可以輕易擊穿;四、坦克的履帶板雖說不易擊穿,但可以打得變形,造成坦克行進不穩,板與板之間的連結可以打斷,造成坦克履帶掉落;五、坦克後面往往跟隨步兵小隊,直接射擊打不住,機槍掃射打在坦克裝甲上,子彈反彈四處亂飛,可以造成其他坦克後面跟隨步兵的傷亡。三、四、五句屬於猜想,不知對錯,與大家切磋。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實際上並不嚴謹。坦克誕生在一戰時期,一直到二戰爆發前,其車體裝甲都有可能被大口徑重機槍發射鋼芯穿甲彈所擊穿。所幸當時的大口徑重機槍還不算大量裝備。實際上在太平洋戰爭後期,日軍裝備的95式戰車、97式戰車,都有過被M2 12.7mm重機槍擊穿的例子。
就算是在二戰後研製的輕型坦克,其裝甲同樣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厚實。62式輕型坦克的車體裝甲只有30mm,這可以在500米內被12.7mm重機槍和14.5mm重機槍發射穿甲彈擊穿。美軍裝備的M551“謝里登”,車體側面同樣是可以被機槍擊穿的脆皮~
即便是步兵手中裝備的中口徑、小口徑機槍,雖然無法擊穿坦克,但是可以對坦克造成一定的影響。坦克在作戰狀態下,一般會將艙蓋關閉。車組成員只能通過瞄準鏡、潛望鏡、車長周視鏡、攝像頭等觀瞄系統來瞄準、觀察四周;通過火控系統來控制火炮、機槍等武器的射擊。而現役主戰坦克的趨勢是將觀瞄系統高度智慧化:未來的瞄準系統不是趨於將熱成像、光電探測儀器和毫米波雷達等全部集成於坦克炮塔上,傳統的光學瞄準鏡基本淪為備份嗎?
智慧化,是坦克設計的趨勢。在這個趨勢下,坦克將會得到高科技的“加成”,但同樣會擁有弱點。步兵手中的各種口徑的機槍,都可以破壞外接在坦克炮塔外的各種光學視窗、天線。打壞了這些,坦克同樣可以受到影響。只不過向坦克射擊的射手需要一點運氣。
當然,向坦克射擊也不外乎是一種為自己壯膽的行為:士兵可以通過手中的武器跟坦克“較量”,當然這個恐怕是周圍無反坦克武器的無奈之舉。它同樣可以用來掩護隊友,在戰場上總不可能大喊大叫來吸引坦克車組的注意吧?子彈顯然更有話語權,也更容易引人注目。
在戰場上,戰友的協同合作才是重要的。使用機槍向坦克射擊,從而吸引坦克車組的注意力——為隊友的反坦克武器發射贏得時間和空間,這當然是很重要的。使用機槍向坦克射擊,在一百個人眼裡可能有一百種答案。人是萬物的尺度,這顯然可以被解讀成不同用途。以上答案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