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冰城野史亮
-
2 # 夜話青史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項羽是後人一直歌頌的英雄,真漢子,真性情,他的性格和劉邦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而項羽在烏江自刎之事,也成了世人所不解的謎團。那麼項羽為什麼寧可自殺,也不願過江回到江東呢?
第一, 那時的江東並非此時的江東“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從來未可知”。可是那個時候的江東,就是吳越的故地,人口稀少,物資匱乏,完全就是待開發的開發地。就算江東人才輩出,但是劉邦和項羽亥下之戰之後連四匹純色的馬都找不到了,劉邦如此,項羽也是如此,雙方損失程度絕對不相上下。項羽可一直都是劉邦的眼中釘,肉中刺。劉邦是絕不會允許項羽東山再起,即使項羽渡過烏江,劉邦也肯定會大肆討伐,畢竟已經佔取先機。
第二,項羽想明白了一個問題。假如項羽就此過江,劉邦必定會率領漢軍殺進江東,給江東百姓帶來災難。當初為了成就一番偉業,江東的兄弟們犧牲了自己,現在斷斷不能再讓江東的百姓因為自己而遭殃。
第三,眾叛親離,四面楚歌,心理崩潰。項羽率領八百騎突圍,到出來的時候,僅僅剩下一百人,這一百人還沒有戰鬥就剩下二十八人,還沒有打仗就剩下了二十八個人。好不容易突圍出去,又被一個農夫誘騙到沼澤地裡,英布背叛,鍾離昧,季布,龍咀,虞子期的戰死,讓項羽也再無良將,再加上韓信的四面楚歌,誰扛得住,最後的心理防線依然崩潰。
第四,性格使然。項羽可是楚國貴胄之後,自出道以來,都是他追著別人打,然而這次卻經歷慘敗,礙於自己的顏面,接受不了這個事實,高傲的他最終選擇高傲的死。
但是,項羽為何“乃欲東渡烏江”?逃到烏江?
面對垓下週圍的四面楚歌,項羽惦記的是誰?是忠貞於他的愛妾虞姬,是他牽掛的心愛的虞姬。當然,還有他的駿馬名騅。
“霸王別姬”之時,項羽似乎已經感覺到自己末路的來臨,因為“騅不逝兮可奈何”,所以“虞姬虞姬奈若何”。於是項羽率八百騎兵潰圍。
項羽為什麼還要潰圍呢?說明此時他還沒有死心,似乎還有一搏的意志。
可是,田父都欺騙他,使得兵陷大澤,八百騎只剩下二十八騎。田父的欺騙讓項羽明白自己已經不得民心,傷亡慘重讓項羽“自度不得脫”,於是說“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明白“今日固決死”,至此,項羽似乎已經死心了。
但臨死之前,項王還想為將士“快戰”一場,目的不是為了求生,而是為了求名,是為了讓將士們明白,也讓漢軍明白,“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 東城之戰,項羽一人如出無人之境,斬漢將,叱赤泉侯,使之退後數里,突圍之後,又斬一都尉。漢軍損失數十百人,項羽二十八騎僅亡兩騎。項羽此時豪情萬狀,立馬長嘯:“何如?”眾將士皆伏曰:“如大王言。”
本為求名得東城之戰,卻使得項羽保全了一線生機!“今日固決死”的情況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項羽成功突圍,直奔烏江。
綜上,項羽“乃欲東渡烏江”的原因便很明確了,東城之戰,讓項羽似乎從英雄末路的淒涼中解脫出來,似乎又找回了昔日霸王的豪氣。
-
3 # 聊史文苑
第一,此天之亡我,失去信心了。第二,無顏見江東父老。第三,為虞姬殉情。第三,不願再使百姓處在戰爭之中。第四,博取好名聲,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回覆列表
歷史的真相,已經無人知之,剩下的只是猜測。
首先,項羽突圍的目標是自己的老家彭城,而不是江東,所以前面的突圍和後面的不肯過江東並不衝突。這就好像人生病了都會去治療,但當得知是絕症的時候又會放棄治療。人在最困難的時候總是會想著回家,但是當你無法回家的時候,或者無家可歸的時候,人可能就會消沉甚至自殺。很多災難影視作品中,也會經常出現這樣的畫面。災難開始時,人們會一起逃亡,想辦法活下去,但是當發現逃亡之地也是一樣災難的時候,大多數人選擇自殺。希望和絕望,往往都是一線之間。當有一線曙光時,人們會朝著這個方努力,但是當這縷餘暉都不復存在時,人們就會迷茫,不知所措,自暴自棄。項羽也是如此,即使他武功再強,內心也不過是一個正常的人,而且一生被沒有受到過重大的挫折,所以當他的期望和現實發生嚴重扭曲和分歧時,其內心是崩潰的。從他的“天要亡我非戰之罪”,可以知道內心的崩潰使其膽怯,這句話是一種自怨自艾情緒的表達。
希望和絕望,一線之間。是什麼是項羽絕望的呢?我們還是從“天要亡我非戰之罪”這句來分析。項羽的絕望源自於他認為天要亡他。這就很有意思啦,為什麼項羽認為天要亡他呢?
從專案的平生可以得知,垓下之圍前,項羽幾乎一路順風順水,即使處於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的危機情況下,他還抱有突出重圍,東歸彭城的希望。所以可以斷定一定是突圍過程中的事情使其迷茫,然後陷入絕望。
1,路途受阻,東歸無望。
2,天降大霧,迷途失路。
3,楚失人望,民心向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