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e醫路同行
-
2 # 銀杏葉的守望
心臟支架手術是冠心病等冠狀動脈狹窄或閉塞性疾病治療中十分重要的手段之一,植入後可以迅速開通血管、恢復血供,減少心肌缺血、缺氧和壞死的發生。雖然支架植入後就永久存在,但卻並不是一勞永逸的方法,其原因在於支架本身屬於異物,加之支架並沒有解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等基礎疾病,支架術後仍有可能發生支架內血栓形成和再狹窄,所以術後仍需進行積極規範化的治療,注意改善生活方式,並規律服藥。我們建議大家在支架術後如無禁忌症應長期服用阿司匹林、他汀類藥物,以穩定斑塊,預防血栓形成。並需配合使用至少一年的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以加強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同時,對於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礎疾病者,也應積極治療基礎病,控制血壓、血脂、血糖達標。我們在規律服藥的同時,也要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做到低鹽、低脂、低糖飲食,戒菸限酒,適當規律運動,控制體重,規律作息和保持良好的心態,並注意監測病情變化和定期複查,以穩定控制病情,減少併發症發生,提高生活質量。
-
3 # 子樂健康科普
冠脈狹窄主要跟高脂飲食、吸菸、長期酗酒等因素致動脈血管狹窄, 大腦供氧、供血減少有關。患者主要表現為頭痛、頭暈、意識模糊等。
目前臨床治療冠脈狹窄主要包括手術治療和藥物治療。藥物治療主要是使用抗凝藥物以防止血栓形成, 延緩動脈血管狹窄的程序, 但無法根治冠脈狹窄。
冠狀動脈內支架植入術是介入治療, 是運用外力解決冠脈狹窄的方法。
心血管介入治療在臨床應用較廣, 冠狀動脈內支架植入術是治療冠心病的有效方法, 是將金屬支架永久的放置於冠脈病變部位, 用球囊擴張支撐血管壁, 確保冠脈順利開放, 可有效降低心梗的病死率。不過在放置支架後, 內皮下基質會完全暴露在血液當中, 手術對原有血管的完整性造成破壞, 在出血時, 血小板聚集於皮下基質處, 可造成血栓形成, 啟用凝血系統, 使血管狹窄加重。
因此,為了預防放置支架後血栓形成, 患者需要長期服用抗血小板藥物治療。
常用的抗血小板治療藥物(1) 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透過不可逆地抑制血小板內環氧化酶-1 (COX-1) 防止TXA2形成, 從而阻斷血小板聚集, 為首選抗血小板藥物。
對不能耐受阿司匹林者, 氯吡格雷可作為替代治療。
(2) 氯吡格雷
為第二代抗血小板聚集藥物, 主要透過選擇性地與血小板表面的ADP受體結合從而不可逆地抑制血小板聚集。
冠心病合理用藥指南指出,接受支架置入[無論是接受裸金屬支架 (bare metal stent, BMS) 還是藥物洗脫支架 (DES) ]的患者, 術後均應使用氯吡格雷75 mg/d, 至少12個月。對阿司匹林禁忌者, 可長期服用氯吡格雷。
對於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徵(ACS)患者, 無論是否接受介入治療, 均可考慮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雙聯抗血小板治療 (DAPT) , 療程12~36個月。
(3) 西洛他唑
是選擇性磷酸二酯酶Ⅲ抑制劑, 具有抗血小板、擴血管、抑制平滑肌增殖等多種生物學活性。
近年來, 在DAPT基礎上加用西洛他唑的三聯抗血小板治療方案由於顯著降低血栓事件及支架術後再狹窄風險而受到關注。
兩項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發現與標準雙聯抗血小板治療相比,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西洛他唑的三聯抗血小板治療可顯著降低支架內再狹窄率, 且不顯著增加出血事件, 提示加用西洛他唑的三聯抗血小板治療對於改善高危患者的長期療效有益。
參考文獻
[1]李春英.抗血小板與抗凝藥物在冠狀動脈內支架植入術後的應用[J].繼續醫學教育,2019,33(04):143-144.
[2].冠心病合理用藥指南(第2版)[J].中國醫學前沿雜誌(電子版),2018,10(06):1-130.
回覆列表
心臟支架後長期服用阿司匹林等藥物的目的,就是為了抗血小板聚集,降低再梗的風險。
一般來講,不穩定型心絞痛、心肌梗死的患者,冠脈狹窄程度比較嚴重,狹窄處多是不穩定斑塊,經過支架植入,可解除狹窄,再通血流。然而支架植入,只能解決急性血管梗阻的問題,無法改善血管環境,而且支架植入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是裸露在血管腔中的,支架直接接觸血液成分,容易啟用凝血,如不口服藥物,很容易再梗,那支架植入也就沒有實質性作用了。支架植入後,一般要接受為期一年的雙抗血小板治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這是因為支架在血管腔內需要6-9個月的時間才能與血管融為一體、被血管內皮完全被覆(支架內皮化)。之後根據個人情況,可改為阿司匹林單抗。對接受支架植入的冠心病患者而言,抗血小板治療只是一方面,降脂、降壓、降糖治療,也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告別“三高”、戒菸戒酒、低鹽低脂飲食,血管環境改善了,才能最大限度降低急性心血管疾病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