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知識力
-
2 # 採藥雨霽喜虹見
1.什麼是差生?
在國外,“貧民區”是個非常扎眼的詞彙。一提到這個這三個字,我們會不由自主地聯絡到飢餓、混亂、貧窮、暴力、毒品、色情交易等一大堆負面詞彙。對於那些在貧民區生活的青少年而言,不求上進就像他們的標籤,為生活所迫而早早輟學混社會就像是他們的宿命。
按道理來說,貧民區裡那些父母文化程度不高、從小耳濡目染各種負面資訊、早早就學壞的孩子們算是“差生”了吧?
然而,美國一位小學女教師瑪法-柯林斯正是在這樣差生遍佈的環境中工作了半個世紀!
瑪法-柯林斯
面對如此惡劣的教學環境,瑪法-柯林斯又取得了什麼樣的成就呢?
她培養的學生中有政治家、商業人士、律師、醫生以及教師,所有的學生都認為自己的成就離不開老師瑪法的功勞!
她從一位普通的小學教師成長為開設特色教育學校、引領全美教育風潮的教育家,她成了眾多人們學習的傳奇!
她從一位根本與政治沒有多大關係的人物,成為了兩次受到總統邀約、能夠被國家認同的教育部長職位候選人!
差生?
在取得如此耀眼成就的教師瑪法-柯林斯的眼中,這個詞彙簡直帶有一定的侮辱色彩,它侮辱了她所信奉的教育理念,更侮辱了她心愛的孩子們,
“沒有不合格的學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師和教學!”
這句話或許就是瑪法-柯林斯在聽到“差生”這兩個字時的本能迴應。
2.讓差生的思維覺醒,先把差生的標籤摘掉!講到這裡,其實“如何讓差生思維覺醒”的問題(或者說偽問題)已經有了一多半的答案:作為教育者或者家長,你自己眼中是否還有“差生”這個概念呢?
和一位教師談過大學生裸貸的問題,他說大學生都是成年人,應該為自己的思維負責,所以那些價值觀扭曲的學生有了讓人不恥的過錯完全是咎由自取!
也見過一位教師在社交群裡對他所帶的學生們發出感嘆——你們到底誰能夠接過“共產主義接班人”的大旗?他的其他激烈言辭中,也充滿著對下一代學習能力和生活毅力的鄙夷。
無論是說學生咎由自取也好,還是說下一代垮掉也好,我沒有看到任何慈悲者或教育者的情懷,只有一股股撲面而來、以師自居的傲慢味和令人作嘔、冷酷無情的鷹屎味。
是的,從他們這些“教育者”的角度來看,這些差生完全不合格,不是塊材料,或許也就可以因此堂而皇之地指責他們。
這些指責的話語,不分場合,不分地點,就如同高飛在天上、俯視弱者的老鷹進行排洩一般,一遍遍地再給這些原本自己也認為自己是“差生”的孩子們帶來第二次致命的傷害!
什麼是讓別人思維覺醒?讓差生覺醒?
如果一個人自己都在無盡的沉睡中,他又如何有能力去叫醒別人???
3.摒棄所有偏見,堅信每個生命的巨大潛力《獵場》裡胡歌飾演的鄭秋冬在面試時有如下經典的臺詞——
時代週刊曾經引用過一位中年作家的話說,經驗豐富的領導們長輩們都表示,在他們的一生中從未遇到過像眼前的這代年輕人一樣,自私無禮和只會享樂。注意,這句話不是今天說的,而是在1911年《大西洋月刊》上的一封信,一百零二年過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都認為下一代的年輕人不如自己,可是社會發展已經證明,一代卻比一代強。社會在不斷地發展,每個時代的人都會有自己的價值觀和偏見,而所有偏見中最嚴重、也最可笑的就是鄭秋冬所描述的那種“長輩們認為後輩能力不如自己”的傲慢態度。
我想,瑪法-柯林斯之所以能夠在時代中脫穎而出,成為“讓差生覺醒”的教育專家,恰恰是因為她對上述人類固有偏見的背離和摒棄。
如果你認真地看過她的故事或者傳記,有一條清晰的教育理念貫穿於她教育生涯的始終。最簡單,最簡單,我們可以把它總結為一句話——敬畏生命,摒棄自己的偏見,堅信每個生命的巨大潛力。
正因為有了這個思想的起點,
那些往日裡在課堂上受挫,經常因智力低下或其他身體缺陷被人嫌棄,被老師們當做教學負擔的孩子,在瑪法-柯林斯的關懷下找到了自己;
正因為有了這個思想的起點,
那些看似不可能被調教,三天兩頭鬧事的混小子們,在瑪法-柯林斯的引導下在學習中找到了一個不同於現實的美麗世界。
也正因為有了這個思想的起點,
那些所有的不可能,才彷彿神奇般地變為了可能;
那些所有的平淡,才彷彿神奇般地變為了偉大。
所以說,怎樣才能讓一個差生的思維覺醒呢?
如果瑪法-柯林斯的故事能夠有一點點觸動我們,那個答案是非常確定的——
如果教育者或父母不把自己當做一個“差生”,不讓自己的思維覺醒,你無法改變任何人。
回覆列表
差生的問題不是思維問題,而是壓力問題,壓力源於父母的期望、擔心、要求。只要父母放下期望、擔心、要求。並且讓孩子自己做主,相信孩子本來就行,並且善於發現孩子的正向改變,把改變指明給孩子看,告訴他你相信他行,孩子就會慢慢愛上學習,主動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