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人心厚道

    謝邀。我喝茶,什麼都行分不出好壞,只為解渴。答不好,見笑了。 茶是世上三大無酒精飲料之一,不同國家,不同膚色的人都喜歡它,這當然是茶可以提神,消暑,解渴,解毒的原因,更主要是飲茶已成為一種高雅的文化,給人清心,愉悅,暢快,柔暖的享受。茶道還成為了生活禮儀,被看成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 一般,四川的蒙頂山被認為是中國的“茶祖”,也是世界茶文化的發祥地,那裡有茶神吳理真的雕像。2000多年來,茶文化已經發展成為中華文明的一朵絢麗的奇葩。茶的種類很多,有按色系分為黑紅綠白青的,也有按工藝分為全發酵,半發酵,不發酵的。現在把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信陽茅尖,君山銀針,六安瓜片,黃山毛峰,祁門紅茶,鐵觀音奉為名茶。喝茶喝什麼都可以,但一般說到要品茶,那大都選上好的名茶。因為喝和品,是不樣的。 喝茶的目的是滿足人的生理需要,你可以大口喝,也可以牛飲,感到舒暢,解渴就好。這種暢快的愉悅感還不能算是美感。茶只有品,這種心理上,感觀上的愉悅感才會上升為精神享受,成為撥弄在心絃上的一絲絲愜意,流淌在血脈中的一串串幽香。 喝茶與品茶的不同,古人就區別的很清楚。《紅樓夢》中妙玉說:一杯是品,二杯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驢飲了。從這句話中不難看出喝茶與品茶的區別,也不難感悟到快感與美感的不同。品茶是細細品啜,在慢慢體味和欣賞中,使自身心性昇華,獲得精神上的愉悅。品茶不講求數量,但一定要有質量。喝茶要稍快些,解渴就好,品茶時間要長些,讓人有時間慢慢去觀,去想,去評,去贊,去感受茶的清悠,茶的芳香,茶的神韻,茶的精華。品不同的茶,真正懂茶而又文化涵養厚閱歷深的人,能品出不一樣的人生味道。 品茶時,不能杯子一遞來 ,端起就喝,首先要靜觀。這是一個審美的過程,看杯型,看湯色, 在凝視中看茶在沸水的浸泡中(當然是玻璃器皿)慢慢淅出茶色,善品的人這時會達到渾然忘我的境界。 二要聯想。想什麼,自己由心而去, 隨意而思。只要和茶能聯想到一起的,那就會在心裡感受到美好。古人在品茶時,興起常常吟詩作畫,把所想所思留在筆下。也有的感慨人生,抒發內心情感。三要評價。茶好不好,此茶與彼茶有什麼不同,有什麼特色,能用優美的詞句把所品之茶描述出來,這時成了一桌品茗人的一件美事。東坡先生對茶的評價,可謂精典。“若把西湖比西子,從來佳茗似佳人”。用心中仰慕的佳麗來比喻茶的美,應該說是對茶的絕妙讚賞了,這種品茶的美感也只有東坡自己才體味到了。 品茶是人對審美感受的一個舒適愜意的過程,是對茶這一客觀事物的欣賞聯想和精神反映,從而讓人進入到一個只有自身才能體會的美的境界,品茶是中華文明高潔清雅的體現,會品茶善品茶也是一個人藝術生活的結晶。

  • 2 # 義芳君說茶

    老家牆角依然是一大塊煙燻過的印記,農忙時大家忙著採製茶葉,也沒來得及清理,佈滿了蜘蛛網;茶盤上日積月累的茶鏽,正閃現了一層黑光;茶杯有的已缺了一角,有的出現了一絲裂痕,卻捨不得扔掉;圍坐在一起喝茶的鄉鄰們臉上都堆滿了皺紋,一頭銀絲在微風中輕拂……

    這樣的喝茶場景,雖然缺少了品茗論道的儀式感,也沒有城市茶空間裡的美學佈置。但,誰能說這樣的品茶不是最接地氣、最自然、最富有人情味的呢?

    水,是來自屋後深山石縫裡蹦噠出來的一眼清泉,屬於“揀乳泉石池漫流”的山水;茶,是半成品的“茶索”(閩南語,即已揉捻成型、尚未烘乾的茶葉);人是純樸善良的父輩們……

    我想,再講究的品茶,再精心的佈置,再高階的場所……也似乎缺少了這樣源乎自然、出乎本心、其樂融融的品茶意境了。

    品茶,可以是豐子愷筆下月朗星疏,獨坐窗前的月下獨飲,是一種自我的寫照;也可以是節假日家庭聚會、其樂融融的家長裡短。明月清風,鳥叫蟲鳴,花開花落,品茶是生活的點綴,亦是生活的本真。

    義芳君一直認為,最講究的品茶應是源於“本心”,發自內心,注重真情實感的流露,感受生活的本真。具體表現,無外乎以下這三點:

    其一,茶適口,即適口為珍。喜歡綠茶的清香,未必喜歡烏龍的醇厚;心儀紅茶的甜潤,未必看上黑茶的綿柔……

    其二,人對路,即同道中人。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話不投機半句多,強扭的瓜終究不甜。

    其三,泡得法,即沖泡正確。泡茶是一門技藝,注重講究茶、水、火、器等諸要素的和諧統一,注意避免“嫩茶熟泡、老茶嫩泡”。

    電影《霍元甲》裡有個經典片段:

    日本武士安野問霍元甲:“這茶卻有高低不同和品性之分。”

    霍元甲:“什麼是高,什麼是低?茶品的上下高低,並不是由茶對我們說,倒是由人來決定的。”

    您瞧!

    真正的武術高手在於“無招勝有招”, 而非具體的一招一式。於茶而言,品茶的講究,亦不在一範一式,而在於遵從生活的本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造衛星的國家共有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