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可樂可樂板栗
-
2 # 使用者6515625022043
京劇八大樣板戲包括:《智取威虎山》、《海港》、《紅燈記》、《沙家浜》、《奇襲白虎團》、《龍江頌》、《紅色娘子軍》、《白毛女》。
1、《智取威虎山》
1958年,上海京劇院據曲波小說《林海雪原》中“智取威虎山”的一段故事並參考同名話劇改編,最初由上海京劇院一團創演於1958年夏。該劇經歷了無數次的修改和打磨,終成為上海京劇院的經典保留劇目,也是京劇舞臺上久演不衰的現代戲代表作。
2、《海港》
1963年,江青插手上海的京劇現代戲創作。以需要一出寫工人題材的戲為由,決定改編李曉民創作的淮劇《海港的早晨》為京劇。劇中主要寫了人民內部矛盾,並無暗藏敵人。1965年2月1日首演於人民大舞臺。
3、《紅燈記》
京劇藝術片《紅燈記》,是文化大革命期間的八大樣板戲之一,八一電影製片廠1970年攝製。 故事取材於電影《自有後來人》,影片根據中國京劇團的現場演出拍攝,片中講述的是抗日戰爭時期,黨地下工作者李玉和一家三代,為向游擊隊轉送密電碼前仆後繼與日寇不屈不撓鬥爭的英雄故事。
4、《沙家浜》
革命現代京劇劇名。1966年12月26日《人民日報》發表的《貫徹執行毛主席文藝路線的光輝樣板》一文,首次將京劇《紅燈記》、《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襲白虎團》,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白毛女》和“交響音樂”《沙家浜》並稱“革命現代樣板作品”。
《沙家浜》它的前身是滬劇《蘆蕩火種》。1963年,北京京劇團接受了改編滬劇《蘆蕩火種》的任務。改編成京劇的《蘆蕩火種》最初取名為《地下聯絡員》,後經國家領導人審看,提出了修改意見,劇名由毛澤東主席定為《沙家浜》。
5、《奇襲白虎團》
現代京劇《奇襲白虎團》是根據華人民志願軍偵察兵副排長楊育才在金城戰役中的英雄事蹟編寫,1955年進行首演,參加了1964年的現代戲曲匯演。文革時期被確定為八部革命樣板戲之一。1972年被攝製成電影藝術片。
6、《龍江頌》
該劇產生於“文革”之前,其主旨在於讚美犧牲自己、顧全大局的共產主義精神。該劇在反覆修改的過程中,直接受到“樣板戲”的影響,其藝術上的成就是突出,但過分誇大階級鬥爭的內容,以及對人物概念化的描寫,也使該劇的藝術感染力受到消弱。影片基本保持了舞臺劇的特色。
回覆列表
1現代京劇《白毛女》2現代京劇《杜鵑山》3現代京劇《紅燈記》4現代京劇《海 港》5現代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6現代京劇《龍江頌》 7現代京劇《平原作戰》8 現代京劇《奇襲白虎團》9 現代京劇《沙家浜》10 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