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國楊瘦子

    瞭解一個文化,分內外兩方面。

    在其表,可以觀其衣食住行,皆有客家特色在其中。

    在其裡,曉其詩書禮藝樂,這裡的禮就包含了客家的習俗。

    如果只是旅遊看看熱鬧,我想一些人潤色後的小故事會更吸引遊客。

    而真正想了解其文化的人,無不是深入民間生活後,才能滿載而歸。

  • 2 # 讀書悟道

    要了解“客家文化”,先要從客家人說起。客家人屬於漢人,在世界範圍內分佈較廣,是一個不以地域命名而獨特存在的民系。以下從三個方面講述客家人及客家文化:1 客家人從哪裡來?“客家”的命名由來至今還沒有定論,但可以確定是客家人是南遷的漢民。客家研究先驅羅香林教授在他的《客家研究導論》裡指出,客家人在歷史上經歷了“五次大遷徙”,從而論證了客家人的祖先是中原漢人,這“五次大遷徙”分別是:

    第一次,西晉永康元年,發生了“八王之亂”,即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為爭權奪利而掀起的一場所皇族內鬥。這一斗深深的動搖了西晉的統治,於是外敵便乘虛而入,這便是著明的“五胡亂華”,“五胡”主要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大部落,事實上遠不止五個。在這樣的動盪年代,民不聊生,漢人大舉南遷,其中一路人南下至贛省中、南部。

    第二次,隋唐時代,天災人禍,唐代自“安史之亂”後,國勢急轉而下,並出現了藩鎮割據的局面。中原地區災荒連年,再加之爆發了聲勢浩大的“黃巢起義”,客家先民又開始了第二次遷徙。 這部分人進入鄱陽湖平原,並至贛南、閩西南等地。遠至惠州、嘉應、韶關等地,近至福建的寧化、長汀、上杭和永定等地。第三次,宋高宗南渡,元人入侵中原,客家先人被迫進行了第三次遷徙。這次遷徙的先民正在形成中的客家民系內部的人口轉移。由贛南、閩南流入粵東、粵北。第四次,遷徙原因有三個,一是本民系內部人口膨脹;二是滿人入主中原的影響,客家先民號召反清,戰敗後被迫遣散;三是受當時政策影響,當時四川、廣東沿海和廣西蒼悟柳江等地,因兵災或人口稀少,急需招募農民前往開墾良田。第五次,自同治六年起,由粵中粵東遷徙到高州、雷州、欽州、廉江各地,甚至渡海抵達海南島西南部。客家民系的族源最終的定論是,一部分來自於南遷的漢民,一部分為漢族民系的本地土著居民,這兩股先民相互融合,最終形成了有顯著特點的客家民系。2 客家文化客家文化是指客家人共同創造的物質與精神文明的總和,體現在語言、風俗、、人物、歷史、飲食等諸多方面。

    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閩粵贛,這個地區是百越文化、湘楚文化和嶺南文化的交匯點。因此,客家文化有既有中原文化的特點,又有其獨具特色的一面。

    客家的第一次遷徙發生在晉代,位於黃河和洛河之間的漢魏洛陽故都,客家先民的紀念地就位於偃師市,此地是華夏文化的核心地區,因此被認為是客家文化的源頭。在中原地區的文明 以河洛為中心,而河洛大地以洛陽為中心,所以客家文化繼承了黃河流域的文明,也是以儒家文化為中心而展開的。祖先觀念、重視教育、豐富多樣化的民風民俗等。隨著近現代史的發展,客家人向海外遷徙 ,陸路透過廣西、雲南邊境進入緬甸、越南等地,水路乘船冒險到達南洋各地。所以客家文化又披上了一層移民文化的特點,使客家人賦有了開拓精神。基於以上原因,客家人有“吉普賽”的稱號,還被譽為古漢文化的“活化石”。3 客家文化的特點客家文化的特色和形態,除了題主說的山歌和圍屋外,還有客家土樓,九廳十八井,獨特的穿衣風格和客家美食等。

    客家土樓歷史悠久,造型美觀,規模之大,又兼具實用性,是世界居民屋中的一朵奇葩。其形態各異,有圓形、半圓形、方形、四角形、五角形、交椅形、畚箕形等,其中又以圓形最引人注目。

    九廳十八井是客家民居三種典型代表之一,其餘兩個是土樓和圍龍屋。主要分佈在福建、廣東和江西等客家地區,主要的成因結合了北方的庭院建築和南方潮溼多雨的氣候和地理特徵。九廳是指門樓、下、中、上、樓上、樓下、左花、右花和天廳,9個正向大廳。十八井包括五進廳的五井,橫屋兩直各五井和樓背廳的三井。九和十八表示一個概數,意指數量多,不一定就是確定的9個廳18個井,有的甚至超過這個數。

    客家服飾融合了中原寬博的特點也有少數民族短窄為上的特點。客家婦女的服裝主要是大襟衫和牛頭褲。面料顏色主要以藍白和烏三色為主,通常在衣領、衣襟和袖口處鑲邊或繡花。

    客家美食可分為客家菜和家家小吃兩大類。客家菜、潮州菜和廣州菜並稱為廣東三大菜系。口味偏重,選料講究野生粗養,透過焗、煲、蒸和燉等烹飪方法加工。鹽焗雞、釀豆腐和梅菜扣肉被稱為“老三篇”。在文化藝術方面,除了山歌,還有客家情歌、閩西漢劇、贛南採茶戲、四堡拔龍、舞龍舞獅、花燈等等。客家人豐富的精神內涵創造了客家文化,隨著時代的發展,客家文化也在不斷更新,不斷豐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前任約我和我們共同的同學吃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