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愛無疆為夢而奮鬥
-
2 # 木林森樹的開物
劉禪樂不思蜀是懦弱投降還是大智若愚?
1,首先,他是絕對有相當才能的人。
阿斗劉禪名字聽起來詼諧戲謔,其實劉禪的母親甘夫人因為夜裡夢到吞北斗而懷孕,所以才取了“阿斗”。象徵北斗星是吉祥如意,但受了《三國演義》和電視劇的影響,後人一談起阿斗,就覺得這是個荒唐可惜,軟弱無能,貪圖享樂的昏君。
《三國志》中,劉禪自小確實歷經磨難,童年就被拐賣週轉多次,飽嘗流離顛沛之苦,這導致了他性格上不張揚,冷靜平和而且隱忍。
劉禪223到263年在位41年,是三國時期所有帝王中在位時間最長的,在諸葛亮死後的30年裡,劉禪完全自己主政,國家穩定,可見阿斗劉禪雖不敢說文韜武略,一代雄才,但還是有相當的才能和手段,不至於昏庸蠢笨吧!
2,性格平和隱忍,不崇尚武力。
登基時候,劉禪只是個17歲的孩子,而諸葛亮當時可是位高權重,從民心,能力,權威,實力上,小阿斗都不是對手,而這時候,選擇聽從諸葛亮的意見,難道不是一種明智,理智,成熟的體現?諸葛亮有無謀反之意姑且不談,如果羽毛未豐的劉禪操之過急,很可能事與願違,甚至下場更慘,而他維持君臣和諧,大局穩定也是當時情況下最合適的選擇。
諸葛亮死後,劉禪改變了連年北伐的方針,恢復經濟,休養生息,這說明了他仁和厭戰的性格。
3,韜光養晦,大智若愚。
投降後,司馬昭總是找機會試探劉禪有無謀反之意?一次在宴會上故意湊起蜀國的音樂,眾人都有思念古國傷感情緒,而劉禪卻傻笑著回答: "此間樂,不思蜀。”這是他真傻嗎?試問,當時,他不裝瘋賣傻,韜光養晦,又能怎樣?
眾所周知,後主李煜,寫《虞美人》抒發下感傷的情懷,就被宋太宗趙光義殺了;當年越王勾踐,兵敗後臣服,才有機會臥薪嚐膽,最終打敗了吳王夫差;阿斗隱忍,平和,厭戰,韜光養晦不能不說也是一種大智慧,只是後來他沒有東山再起的機會而已。。
-
3 # 大國曆史記
所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馬昭透過一步步地奪取更大的權利
最終在他死後不久
他的兒子將曹氏魏國
改成了司馬家的晉朝天下
在這個過程中曾發生一件
非常出名的事情
留下了樂不思蜀這樣一個成語
“此間樂,不思蜀”
這是劉禪回答司馬昭
所問的“是否思念蜀國”時說的話
公元263年,魏國大將鄧艾攻入蜀中
雖然川蜀一地地形非常複雜
有很多山川丘陵
但是魏國軍隊中並不缺少
擅長翻山越嶺的精銳士卒
所以當鄧艾等人空降到蜀國的國度時
蜀國臣民都非常惶恐驚亂
尤其是在得知蜀軍前線將領戰敗被殺後
劉禪也知道再沒有反擊之力
於是他率眾投降魏國
為了防止劉禪和他的家人臣子
只是詐降魏國
大權在握的司馬昭
命人將他們都帶到洛陽去
並交代給劉禪最好的待遇
用酒肉歌舞等麻痺他們
以此來彰顯自己的仁德與強大
司馬昭雖然已經用了這種糖衣炮彈
但還是不放心劉禪
在晚上,他會派人監視劉禪等人
生性多疑的他故意安排蜀國歌舞
試探劉禪是否真心歸降
之後司馬昭又一次這樣做
但劉禪沒有露出半點要復國的想法
還表現得非常憨直
不過司馬昭的疑心是不好打發的
在司馬昭臨死前
他還是決定將劉禪殺死
但是司馬昭看到
劉禪在自己的大門上
寫了“中山寨”三個字
這三個字讓他殺心全退
對劉禪徹底放心了
當時司馬昭身邊的人都非常不解
司馬昭說中山寨反過來讀
就是“在山中”
這劉禪已經表明了自己永遠投誠的決心
當時很多大臣都恭維司馬昭高明
但是作為亡國之君能有個好下場
並且投降之後,日子還算安穩
也是非常不容易
雖然不知道劉禪本人是否真心投降
但是他的兒子確實曾自立為帝
還追封了劉禪!
-
4 # 神獸媽媽愛分享
劉禪確實是個有大智慧的人。頗有其先祖劉邦之風。大家都知道劉邦應和項羽相比較常被人稱為之為無賴皇帝。可是能屈能伸,確實是一個帝王,應該有的胸襟!相比較起來南唐後主李煜就差的多了。一首詩讓趙匡胤起了殺心。丟了小命。中國有句老話叫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劉禪確確實實是一個妙人。將越王勾踐的臥薪嚐膽玩的活靈活現。只能可嘆生不逢時吧。如果諸葛亮能再活幾十年。這世界就說不定。
回覆列表
劉禪如果有大智慧,蜀國也就不會忘了,幾千年的歷史不知為何到了現在有些人的嘴裡全變味了,好的變壞的,壞的變好的,弱的變成了大智慧,真是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