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趙
-
2 # 新9棟
第一侵犯了孩子該有的屬於她或者他自己的空間,會讓孩子心理上不容易長大,成熟。
第二過度關心孩子,會讓孩子養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壞習慣,容易被孩子吃定,滋長孩子好逸惡勞的習慣。
第三讓孩子喪失主動思考的習慣,反正有個人替他事事考慮好了。
-
3 # 從小愛發呆
謝謝提問。有句話其實以前就有了,“捧在手裡怕嚇著,含在口裡怕化了”,這就是說的對孩子過分關心。現在孩子都是無價寶,家長對孩子的一舉一動都心心念念,被過度關心的孩子往往會在生活中有以下表現:膽小、嬌氣,脆弱,沒主見,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或者乾脆沒有自己的想法,有事就眼巴巴看著家長。過度關心會在以下幾個方面對孩子產生不利影響:1、在生活上過度關心孩子,會使孩子少很多能夠接受外界因素刺激的機會,進而少了很多體會生活中各種狀況的機會。比如寒冷、飢餓、睏倦等,被過度關心的孩子往往會缺乏對這些常見的狀況的體會及應對,這一方面不利於孩子免疫能力與應激能力的成長,另一方面也不利於孩子對他人的感受的共情能力。2、被過度關心的孩子往往缺乏自己應對與選擇的能力。衣來伸手 飯來張口,任何要求都能很快被家長滿足,任何問題也會被家長以成年人的經驗快速得到處理。這樣看似孩子從不會吃虧,但是孩子沒有得到獨自面對問題和困難的經歷與體會,也無法自己去認識問題,自己提出問題的解決方案,自己做出選擇並承擔後果。長此以往,孩子以後真的必須獨自面對困難的時候很可能無所適從。因此,我們要關心孩子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不要過度關心,家長應該學會把關心略微隱藏起來,不妨站的遠一點,在可控的程度下讓孩子多自己體會並處理問題,哪怕一開始孩子的選擇會很糟糕,但這是成長的過程,在可控的程度下多做甩手掌櫃,反而孩子會更全面更有勇氣與智慧去面對未來的挑戰。
-
4 # wlzdy
過度關心孩子最直接的後果就是讓孩子產生依賴性,不論生活起居,外出學習、遊玩等都要由家長扶持幫忙,隨著年齡的增長雖能有所好轉,但很難去除早已產生的依賴性。
飯菜要盛上,衣服給洗了,被子給疊上,書包給拿好……現在家庭標準對待孩子的模式。隨著時間的推移,多數孩子自然就產生了這事就應該由家長來做,自己不必伸手的潛意識,孩子變得非常懶惰,生活能力差。
孩子成家立業獨立後,雙方要都是懶惰的孩子難免產生矛盾,面對幹不完的家務活,你躲我怨容易造成雞犬不寧的家庭氛圍,不利孩子們健康成長。
懶惰、依賴性強的孩子難於適應艱苦的工作環境、強大的工作壓力,職場競爭處於劣勢,減少了孩子們增加收入的機會,不利於改善他們的生活水平。
當然,以上提到的那些問題,不是普遍現象,許多孩子走向社會後都會有所改變,適應了社會發展。
為了減少可能出現不利於孩子的局面,我們關心孩子但不要過度關心他們,努力培養他們獨立自主的精神,以便他們有更好的能力走向未知社會。
-
5 # 歡樂育兒家
凡事都要有個度,你也說了“過度”,說明你已經知道問題了。不僅是育兒,人和人相處,只要“過度關心”,就會給對方造成壓力,不舒服。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自我修養的過程。
-
6 # 茅簷炊煙
阻礙他的思維
削弱他/她的生存能力
比如你教騎腳踏車,給他車子自己多練,不用老是手把手教
-
7 # 瀟常媽咪
任何事都講究一個度,愛孩子也是一樣。過度關心孩子不僅會限制孩子各種能力的發展,性格方面也會大有影響。甚至會失去幸福的生活。
對孩子的壞處
①孩子容易玻璃心。孩子一遇到什麼困難和挫折,家長就去幹預,更多的家長去幫助解決,最後孩子會接受不了大的波折,玻璃心就是這樣形成的。
②失去獨立生活的能力。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什麼都不會做,試問父母能照顧孩子多久?
④不知道感恩、孝順,事事依賴不像一個孩子,更像是寄生蟲。
很多現象是,家長一開始過度關愛孩子,導致孩子能力的缺失。等到一定的年齡想放手,發現孩子什麼事情都不會。開始抱怨、打擊、焦慮、恨鐵不成鋼。
不幫助孩子,孩子生活艱難,幫助孩子心裡有不情願。
父母放不下孩子,生活受到影響。
也有的孩子反過埋怨父母,生活亂成一遭。
希望父母們把握一個度,天下的父母都愛孩子,但不要過度。孩子們早晚有一天會獨立生活,為了他們能夠獨立的過自己的日子,該放手時就放手。
-
8 # 我不是公主命有女王範
我的兩個孩子現在讀小學,他們自己也很獨立,他們讀他們的書,我們家長也有我們家長的事要做,互不相干。我昨天剛剛告訴我的孩子們的,我們家裡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要做。他們還小,現在我就要開始培養他她們的獨立性了,比如,寫作業孩子們從不磨磳,放學回來馬上自己寫作業了,我也從不陪孩子們寫作業。我有跟孩子們說過寫作業是你們自己的事,與媽媽無關。孩子們從我這裡得不到依賴了,自然會自己獨立去完成作業了。
回覆列表
過度關心小孩會讓他有一個依賴性,沒有自主意見,沒有主見,什麼都要靠你,小孩子應該以正確方式來教育,要有獨立性,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