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水煮周易
-
2 # 語境思維
講真:有用字,大概5千,佔比16%,其餘都是冷僻字。常用字,不超3千,佔比大約10%,其餘都是不常用的。
字典就是一部經典,一個故紙堆,好比一個博物館,收錄應有盡有的遺存。萬一碰到了,總會有個著落,可以尋根,僅此而已。
-
3 # 使用者87207115594
很有必要,大有必要。確有必要,閒來無事拿出來看看,噢還有這字,一個筆畫繁復,讀音可能是順字音,也可能怪音難糾,能砌底弄懂可能搭幾根菸,耗了兩刻鐘,辦公室的時間離5點所剩不多,趣著呢,留有留的說法,78年簡化了許多,繁體字,但是,但是繁復字一個沒簡化,還照常在字典,或偶有個別在教科書裡見到,我知道的只有這麼多,如有深點,或更大凝問請詢問,中國文字研究辦公室。電話114查詢北京文字研究辦公室電話☎️。
-
4 # 散木17
生僻字當然有存在的必要。字典的功能有三,一,解決閱讀問題,二,解決書寫問題,三,傳播文化。隨著一個人的文化水平的提高,因不會寫字而查字典的機率越來越小,但因不認識的字而查字典的機率越來越高。如果我們閱讀《唐詩三百首》,或《宋詩三百首》,或《古文觀止》,我們可能覺得生字不是很多,但如果讀《詩經》或《尚書》或《山海經》,就會發現有很多生僻字不認識。舉個《詩經》的例子,魯頌的第一篇,(手機打不出來那個字,只能發照片)
-
5 # 八磚學士
字典裡好多生僻字當然有存在的必要。
不錯,常用的字就五六千個,即便儒家經典《十三經》的正文,其單字使用量,也沒有超過7000字;二十五史及《清史稿》,有學者統計過,一般單書的用字量約8000個,《清史稿》書成眾手,大家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語,用字多一些,約12000個。
甚至,在現在的大多數場合,3000字就可以完成記錄現代漢語的使命。對於現代漢語來說,詞彙的主體是雙音節詞,雖然我們用字少,但不代表現代漢語的詞彙就少。大量的雙音節詞,透過漢字來記錄,比古人輕鬆多了。《說文解字序》說,“學童十七以上始試,諷籀書九千字乃得為吏”,翻譯過來就是,考生17歲就可以去考公務員了(和我們今天高考年齡差不多),認得9000字,才能有機會成為基層公務員。
我之前回答過漢字究竟有多少個的問題,有興趣的朋友可翻回去看。可以說,大型字典裡面收錄的絕大多數字,都屬於生僻字。那些不常用的字有存在的必要嗎?
當然有必要。
常用,是說它們跟現代一般人的關係。但是不常用,就不代表它沒價值。
打個比方,我們買菜只需要用到小學數學知識,買房算公積金投資理財算利率,頂多也就列個函式,用到高中知識,這些充其量算古典數學或者算術。但是為什麼還需要人去學大學數學、推進現代數學呢?因為這是人們認識物質世界最有力的工具。
生僻字固然不能和數學相提並論,但它們是民族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是歷史遺產,其中蘊含了很多資訊,等待學者去研究發現。妥善對待這些遺產,有利於認識自己的過去,有利於更好地面對未來。
所以,把生僻字放在合適的大型字典裡,既是對歷史負責,也是對後人負責。你如果覺得生僻字用不著,那就買一本小型字典合用即可。生僻字的事情,交給專家去解決吧。
回覆列表
字典裡好多生僻字有存在的必要嗎?這個當然是有必要存在的。文化是發展的。而文字是文化傳播和繼承的最好載體和紐帶。
文字在成熟的過程中,有過漫長的發展變化歷史,而且不同地域、不同歷史因為各種因素又使文字在傳承過程中發生變異,形成地域性的文字系統或部分奇異的文字元號。而在文化的交流和融合過程中,這些字也被更多的人接受,使它們具有了文字的功能,在一定時期流傳開來。雖然,它們在新的時代到來時,因為更新的更方便的快捷的符號代替了它們,使它們中的一些字元的使用越來越少,從而產生了生僻字。
雖然這些字在當下看來,它們在日常生活中很“生僻”,但在學習傳統文化中,研究歷史中,或者研究地方性文化中卻可能會經常遇到用到。所以還是有必要存在的。
而且,保留它們還要一個重要作用,就是使後人對文字(比如其中的字詞)的發展變化能追根溯源,從而發現文字的質意義,真正做到深入地理解自己的傳統文化。
比如,“後”字。現在只用一個字,如“後”。但這個字,在文言裡,表示君王、帝王及相關的意思。還有一個“先後”的“後”,表示走路遲緩,落在後面。這個字,現在就不用了。但這個字,在一些字典裡還有儲存,就是要讓人們明白它們的區別,在一些地方不能亂用。
比如書法中,寫“皇天后土”,就不能寫成“皇天後土”。
現在看來,後,就是生僻了。但它確實還有用,應該讓人知道它的存在。
一些生僻字,比如方言中的字詞,藏著人民群眾的智慧,反映了人們對文化的貢獻,對研究民間文化、民俗文化,研究民間生動活潑的生活狀態往往有重要的作用。取消生僻字,從某種程度上,可能形成割掉文化傳承脈絡的後果,會破壞文化甚至文明的完整性、多樣性和民族特色等,可能引發文化競爭力的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