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覺20992319

    好辦,給講臺標配麥克風和大喇叭,就有了師道尊嚴,若還不行,可以掛上皮鞭棍棒,教務處可以放上老虎凳辣椒水,就不信還有學生扛得住!

  • 2 # 四棲職場—山海客

    作為一名教師,說話是一項必要的工作內容。大聲說話(當然要根據場合的需要),是一項必要的職業技能。

    我們要區分“不敢、不願、不能”大聲說話這三種情況,加以區別對待。

    一、敢不敢、願不願是心理(心態)問題。

    心態問題,要用適合的心法,持續修煉方能解決。

    ASKP這個縮略語(Attitude心態、Skill技能、Knowledge知識、Practice實踐)是我們企業培訓師經常用到的一個專業詞彙,ASK是對培訓內容體系的一個分類,P指出了取得培訓或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方法。

    從專業內容學習和培訓效果看,A是難度最高的。心態的形成和塑造,不是一時一晌的,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多種因素持續作用的結果。筆者從個人經驗和同很多同行的交流出發,提出調整、改變心態比較有效的方法,是體驗式培訓。角色扮演、情境模擬、身邊榜樣的力量、沉浸式學習、教練導師輔導,特別是組織文化無時不在、潛移默化的影響,是起關鍵性作用的。

    二、能不能是能力和技能問題。

    能力訓練的關鍵是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勤訓練、多使用,自然熟能生巧。前述提到的ASKP模型中,P指明瞭取得良好培訓效果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要刻意、持續、精進的訓練和使用。

    賣油翁,將油透過一個銅錢口不停地倒入瓶子中,銅錢眼兒一點也不沾油,屢試不爽。路人對此很是驚異。賣油翁一句話道破訣竅,“唯手熟爾”。

    三、優秀的教師,要具備優良的專業素質和綜合素養,才能讓學生敬畏。

    大聲說話,只是一個重要因素,但不是必要因素;換言之,筆者不認為它是優秀教師的一個充要條件。

    聲音大小與教師的權威性大小,不能畫等號。筆者有幸接觸了“綠椅教練”(下面會講到“綠椅”的含義)創始人、美國神經語言學大咖麥克·格林德(Michael Grinder)先生,他是“非語言教學”體系的世界級權威,還參加了一天的Demo實踐課。老人對教育的熱愛、對“學生”(現場是150多人的北京市海淀區優秀教師)的關注、對“非語言教學法”的純熟使用、講解、對角色扮演老師的細緻指導,至今仍印在筆者的腦海裡。

    麥克是著名現代神經語言學(NLP)創始人約翰·格林德的胞弟,曾多年榮獲“美國華盛頓年度最佳教師”稱號,是一名頂尖教育工作者。當年,他隨身攜帶一張綠色露營椅走遍全美6000多間教室,歷時數年觀察教師與學生及整個課室環境間的互動關係,並結合自己的教師生涯和受到的專業神經語言學訓練,於1993年創建出這套非語言溝通教學法——又名“全球教師的非語言教育標準”。自1994年起,在美國教育部倡導下,運用於全美K12中小學教師培訓,後又延伸到幼兒園和部分高等教育師資培訓。它實實在在地幫助老師更好地管理課堂,與學生建立健康的關係,提高教學質量、學習質量。同時,採取這種教法的學校在招生效果、與所在社群和學生家長的關係上,也都取得了更好的成效。目前,“非語言教學法”已在英、德、日、加、澳、南非等數十個國家推行和實踐,影響了全球數千萬人。

    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應具備多種技能,其中一項容易被忽視的重要技能就是包括肢體語言、微表情、語音等在內的“非語言溝通能力”。老師必須能與、要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才可能產出高質量的教育成果。傳統教育專注於教師“教什麼”,而非語言溝通法要訓練教師“怎麼教”。

    一個嘈雜的教室環境,可能會因大嗓門老師的一聲命令或呵斥,而變得安靜下來。這種效果能持續多久?下次、下下次,出現類似情況,作為老師,你再接著大吼一聲嗎?久而久之,學生疲沓了,自己疲實了,效果降低了。

    如果你換一種方式,先大聲給出命令、之後降低聲調、再變得更低,配以眼神關注重點學生,我們發現學生們逐漸安靜下來了,最後不說話了,注意力都集中到老師身上了……這就是“非語言教學法”的一個實際使用的場景。兩者一對比,差異產生了,效果不同了。

    這就是“綠椅教練”給筆者的另一個重要啟示——就是對“有、無”的更寬視角、更深層次的思考。真是應了大詩人白居易的那首詩句,“無聲勝有聲”!

    四、人都是可以(有所)改變的,人都是可以持續進步的。

    環境、社會、人際關係、組織文化、家庭、朋友,都可以對一個人產生這樣那樣的影響。人的一生,其實就是各種關係、各種因素作用的過程。不愛、不敢大聲說話的老師,經過刻意的糾正和歷練,是完全可以做到根據不同場景,使用合適的音高、語調、語氣和微表情等,與學生形成良性、有效的溝通關係,從而產生突出的教學成效。

    最終,我們還是要拿結果說話的。聲大聲小重要,教學過程很重要,結果更重要。我們不必糾結於聲音大小,只要把握住關鍵過程節點,措施和機制到位,執行有力,達成滿意效果只是殊途同歸而已。對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們為什麼要努力?(學歷真的很重要,不然連門檻都難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