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生活道
-
2 # 臨床營養科譚濤峰主任
特發性震顫多於十餘歲或成年早期發病,震顫是唯一的臨床症狀,表現為姿勢性或動作性震顫,常累及一隻手或雙手或頭部,症狀直到後來才逐漸變得明顯。
除了帶來外表和社交尷尬,通常不引起殘疾,有的病例震顫可妨礙手完成精細動作如書寫,喉肌受累時可影響發音,下肢多不受累。患者常述及少量飲酒可使症狀顯著緩解,但為時短暫,機制不清。檢查通常無其他神經系統體徵。
圖片
特發性震顫在發病10~20年後會影響活動,隨年齡增長嚴重程度增加,以致完成精細活動的能力受到損害至發病後第6個10年達到高峰86%的患者至60~70歲可影響社會活動和生活能力包括書寫飲水進食、穿衣、言語和操作。震顫幅度越大對活動能力的影響也越大震顫對性別健康搜尋的影響無差異。
據報道,特發性震顫可以伴有其他運動障礙疾病。在特發性震顫病人 中,帕金森病的發病率比正常對照人群高得多,即使在大於60歲的特發性震顫病人中,帕金森病的危險度是同年齡組的隨機人群的24倍。姿位性震顫在包括帕金森病在內的許多運動障礙疾病中很常見,甚至是早期唯一的症狀。如果缺乏嚴格的診斷標準會導致誤診為帕金森病。
病理性震顫分為:
A 靜止性震顫:震顫於靜止時發生,如“搓丸樣”。見於帕金森氏病(Parkinson)
B 意向性震顫:在動作時發生,愈近目的愈明顯,見於小腦病變,及特發性震顫又稱家族性、遺傳性良性震顫。
C 撲翼樣震顫:見於肝昏迷早期、慢性肝病。
D 老年性震顫:表現為點頭或搖頭,無肌張力增高。
應該說生活常見的是老年性震顫和肝病引起的震顫,其他的都會知道原發病的,中醫上稱之為顫證。
這個震顫輕者手足微顫,重者頭部搖動,甚至肢體顫動不已,有的可能會發展為手足攣急,生活上不能自理。
一定抓緊治療為好,一般中醫認為是氣血陰陽虧虛,痰火溼瘀阻滯造成的。有時候歲數大了,很難治療的,本身歲數大了,肝腎就虧虛了,肝陰虧虛,肝風內動了,不太好調理了。建議可以看看中醫,用點補肝腎之陰治本如杞菊地黃丸等,再用點息風止痙的中藥如天麻等。
總之震顫不太好治療的。平時注意用點食物也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