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詩中的遠方
-
2 # 殘荷
文成公主(625年-680年),是唐太宗的宗室女(即不是太宗的親生女兒),史書對她和她的父親都缺乏記載,人們推測為她是江夏郡王李道宗的女兒。李道宗是唐高祖李淵的堂侄,所以文成公主應是太宗的侄女。唐貞觀15年(公元641年),唐太宗為了緩和唐與吐蕃的民族矛盾,應吐蕃普贊松贊干布的要求,將文成公主嫁給了松贊干布。並下令江夏郡王李道宗持節陪同前往。松贊干布對聰慧賢淑的文成公主十分喜愛,不但封她為王后,還為她修建了宮殿(布達拉宮)。文成公主入藏,不但使漢文化在吐蕃得以傳播,而且為唐與吐蕃的友誼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她入藏十年後,公元650年松贊干布病逝,她又在吐蕃生活了30年。從她入藏到去世的40年間,唐與吐蕃始終沒有發生戰爭。由於她母儀天下,深受當地人民的愛戴。至今在青藏高原的藏民區,仍保留了不少為紀念她所修寺廟、塑像。她的故事和傳說仍在當地以戲劇、歌謠、壁畫等形式得以流傳。
-
3 # 紙上談歷史
文成公主是個怎樣的人呢?
文成公主本名李雪雁,是唐朝一個侯爺的女兒,知書達理,性行溫和。漢族的百姓因為她,換來了幾十年與吐蕃和平相處,自然對她充滿感激。而吐蕃人民則因為她從中原帶來了先進的紡織,冶鐵等技術和一些作物的種子,對她不僅感激,更是崇拜。吐蕃有了她的幫助,農業有所發展。用現在的史觀看,文成公主入藏,促進了民族團結,是中華民族長期友好共存的象徵。
文成公主死後,吐蕃人為她立廟設祠,以示紀念。一些隨她前來的文士工匠也一直受到豐厚的禮遇,他們死後,也紛紛陪葬在文成公主墓的兩側。至今文成公主和這些友好使者,仍被西藏人視為神明。
文成公主的為人;深明大義顧全大局為了吐蕃和唐朝的友好,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在吐蕃,排除萬難,以自己的才幹和寬懷,贏得了吐蕃人民的愛戴,併為吐蕃帶去了先進的技術 她是吐蕃當之無愧的偉大王妃。
1.從自身來說,文成公主知書達禮。
2、深明大義、捨己為人。為唐與吐蕃的友好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3、有使命感,影響深遠。文成公主入藏時,帶去了大批穀物種子、書籍和能工巧匠,把先進的生產技術帶到了西藏高原,為西藏的經濟文化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文成公主拿出五穀種子及菜籽,教人們種植。玉米、土豆、蠶豆、油菜能夠適應高原氣候,生長良好。而小麥卻不斷變種,最後長成藏族人喜歡的青稞。文成公主還帶來了車輿、馬、騾、駱駝以及有關生產技術和醫學著作。當時漢族的紡織、建築、造紙、釀酒、製陶、冶金、農具製造等先進生產技術,以及歷 法、醫藥等都陸續傳入了藏族地區。同時,漢族也吸收了不少藏族的文化。
4、功績卓著,澤被後世。文成公主使吐蕃的政治走出原始性,走向正規化。松贊干布因娶公主,羨慕華風,派吐蕃貴族子弟至長安國學學習詩書,在唐境聘請文士為他掌管表疏,又向唐請求給予蠶種及製造酒、碾磑、紙墨的工匠。當時藏族沒有文字,記事用繩子打結或以木刻劃記號來表示。在文成公主的主張下,松贊干布派人進行專門研究,創造了30個藏文字母和拼音造句文法,結束了藏人無文字的歷史,從此漢文書籍可以譯成藏文,對藏族文化的發展起了促進作用。西藏過去無完整的歷法,以麥收的季節(約為夏曆三月)作為一年的開始。文成公主入藏後推行夏曆制,大大便利了藏族歷史文化的紀年和著錄。文成公主帶去的宮廷樂隊,豐富和繁榮了藏族的民間音樂、提高了藏民的文化生活水平。她帶去的許多工匠使藏人深得其利,從此藏民掌握了漢族的先進工藝技術,推廣了漢族的農業生產工具,大大發展了藏族的農業生產力。
5、為促進唐蕃間經濟文化的交流,增進漢藏兩族人民親密、友好、合作的關係,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
.
簡單來說就是遠嫁塞外,促進唐朝與吐蕃和平與民族凝聚力,並將唐朝關於文學,紡織等先進文明帶到吐蕃,大大提高吐蕃的經濟發展。
文成公主入藏之後,把唐朝的優秀文化和先進的生產技術傳入了西藏,和松贊干布同心協力發展吐蕃的經濟和文化。文成公主帶去的各種植物種子,也在西藏土地上生根、開花、結實,改變了藏民的食品結構,豐富了藏民的食物品種。文成公主信佛,松贊干布在她的影響下,大力提倡佛教,還特地在拉薩修了大昭寺,這對西藏人的精神生活影響之大,的確難以估量。在文成公主的倡導下,松贊干布不斷派人到長安留學,學習漢族優秀的文化和先進的生產技術,還聘請漢人到西藏掌握文書,傳授知識。此後唐朝又不斷送去蠶種,幫助發展養蠶事業。送去酒麴,派人幫助發展釀酒事業。還有碾磨、造紙、造墨等等,也派專人傳授。文成公主本人還親自傳授了刺繡、紡織的技術。
5.弘傳佛教,為藏民祈福消災。當時,唐朝佛教盛行,而藏地無佛。文成公主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她攜帶了佛塔、經書和佛像入蕃,決意建寺弘佛。她讓山羊背土填臥塘,建成了“大昭寺”。
綜上所述,文成公主也是一位奇女子。不但緩和了漢藏關係,改變了藏族人民的生活。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是一位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