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五毛侃史

    汜水關前華雄連斬數將,曹操的猛將為何不上?既然提到這個問題,那就只能從三國演義的角度來分析了。我認為是曹操想儲存實力,另外誅殺華雄對於曹操而言實在沒有什麼實質性利益可言。

    首先曹操刺殺董卓失敗後,返回陳留,通過其父和陳留鉅富衛弘的資助下,開始組建自己的第一支軍隊,可以說是耗盡家財。

    其次,我們再來看看曹操起兵初期都有哪些將領吧。分別是樂進,李典,夏侯惇,夏侯淵,曹洪,曹仁。相信也不用我介紹,這六個人的實力不弱,比所謂的名將潘鳳,俞涉要強的多。

    一方面好不容易拉扯起來的軍隊也不過千人,能用的人也都是家族子弟。和其餘諸侯相比,實在太弱。《三國演義》記載:

    諸路軍馬,多少不等,有三萬者,有一二萬者,各領文官武將,投洛陽來。

    另外一點,天下皆知曹孟德刺殺董卓的事情,並且還帶來天子的討賊檄文,此時的曹操完全有資格穩坐一鎮諸侯之位。這也是為什麼關羽會出戰華雄的原因,劉備三人根本不能進入眾人的眼中,所謂的漢室後裔,不過一席空話,實力才是關鍵。所以,又何必冒損失的風險,與那些家大業大的各路諸侯相比,他實在是輸不起。

    讀《三國演義》都知道曹操是奸雄,這個時候正好能體現他的“奸”。在各路諸侯會盟時,就已經確定盟主之位是袁紹。所以即使曹操的部下打敗了華雄,對於他來說也並沒有什麼實質性利益,袁紹也不可能將盟主之位轉給曹操。而後來,在董卓遷都長安,各路諸侯停滯不前,卻唯獨曹操敢單獨追擊呢。因為天子!如果曹操成功了,那麼他就是第一大功臣,所有損失也就不算什麼了。

  • 2 # 心遠219374159

    《三國演義》之所以能成為四大名著,作者豈能是凡夫市井的見識水平……好好細看《三國演義》,提些“成年人”的問題……?!

  • 3 # 世界人文通史

    汜水關之戰時,曹操的實力其實還很弱小,帳下的猛將不多,根本就無將可用,當時曹操手下能與猛將華雄過招的將軍更是寥寥無幾。在《三國演義》原著第5回,描寫了董卓的西涼猛將華雄在汜水關前叫陣,連斬諸侯聯軍的數員大將。

    冀州牧韓馥推薦的上將潘鳳,面對華雄很快就被斬殺。南陽太守袁術推薦的猛將俞涉,僅與華雄戰了不到三回合就被斬殺。

    盟主袁紹雖然振振有詞地說:若我上將顏良文丑在此,何懼華雄!

    奈何袁紹的上將根本就不在,諸侯聯軍中沒有人能對抗華雄。如果顏良文丑在,我相信對付華雄根本沒有問題。作為諸侯聯軍一員的曹操一直沉默不語,始終沒有讓自己的部下出陣。

    當時,曹操的實力還很弱小,在十八路諸侯中屬於倒數的存在。他不讓自己的部下出戰,是出於儲存實力的原則。除了儲存實力,曹操確實也是無將可用。

    以《三國演義》為依據,曹操後來手下的猛將眾多,其中以典韋、許褚、張郃、張遼、徐晃、夏侯惇等人為代表,實力均在華雄之上。不過,汜水關之戰時距離曹操剛剛起兵不久,手下根本沒有幾員大將可用。

    熟讀三國演義都知道,典韋是後來才由夏侯惇推薦給曹操的,“此人逐猛虎過澗,氣力過人”;徐晃則是楊奉部下的降將,靠謀士滿寵遊說而來的;張遼是呂布的降將,是多年後曹操平定徐州才收服的;而張郃是袁紹的降將,比張遼歸降的時間還要晚。

    至於曹操最喜愛的那位“虎痴”許褚,那位能夠“赤膊鬥馬超”的猛人,此時更是不認識曹操是誰,還在鄉里守衛塢堡。

    所以,曹操手下實在是無將可用,只能保持沉默。夏侯惇、夏侯淵兄弟在三國演義裡倒是少有的猛將,這兩人出陣或許能夠斬殺華雄。

    不過,曹操是當時諸侯聯軍中實力最弱的一方,兵馬糧草都是最少的。面對氣勢洶洶的猛將華雄,諸侯聯軍各自心懷鬼胎,不肯賣力,所以曹操也選擇了低調地保持實力。

  • 4 # 愛尚文史

    沂水關前華雄囂張叫陣,連斬聯盟軍中數員大將,可謂猖狂至極。曹操作為此次聯盟的發起人,麾下亦不乏強兵猛將,但卻始終不見其部將的身影。這是為何呢?——這就要從各路諸侯討董的心態說起了!

    那麼!何以曹操振臂一呼,眾諸侯反倒風起雲湧、如火如荼般的積極響應呢?

    因為這次聯盟對眾諸侯來說是個機會,並不是令其仕途坦蕩的機會,而是使天下大亂,其割據稱王、代漢自立的好機會。這些人等這個機會已經很久了。起初,他們雖然擁有自己的割據勢力,但必須聽從朝廷的調遣,否則就不具備合法性。董卓被冠以國賊,是他們最願意看到事,只要敲定了國賊董卓的身份,此後這些人就可以打著討伐國賊的名義,名正言順的擴張領土。同時,朝廷的命令也不再限制他們,因為這是國賊董卓的命令。

    因此!十八鎮諸侯明知曹操手中的檄文是矯詔,卻絲毫不持懷疑的態度,都爭先恐後的加入了諸侯聯盟軍。目的是為自己的割據勢力爭取合法性。

    當然!他們的討董,並不是出於真心

    說白了,如果現在把董卓剿滅,把獻帝接出來以後,那麼!天下仍然歸屬於獻帝。僅以他們現有的實力,根本不足以獨自稱雄。當務之急最要緊的是儲存實力,暗中發育集團力量,藉助其他諸侯的力量與董卓兩敗俱傷,然後再坐收漁翁之利。

    除了孫堅與劉備,其他每一路諸侯都是這麼想的。因為自劉表入駐荊州後,孫堅便成了無家可歸的喪家之犬,暫時寄居在袁術的麾下。袁術想把他牢牢的綁在自己麾下。而孫堅要脫離袁術,就必須以戰養戰,在戰爭中尋求希望。

    劉備是泥腿子出身,既無顯赫的家世,亦無打造隊伍的錢糧,世人連劉備是誰都不知道。他的首要任務是攬名,先得把自己的名聲建立起來,至少讓世人知道有劉備這麼一路諸侯,才能吸引到更多人才的歸附。

    事實上他們麾下有很多猛將,且實力不下於孫堅的江東集團。比如袁紹麾下有顏良、文丑、韓猛、高覽等人;韓馥麾下有鞠義、張郃等人;曹操麾下有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樂進、李典六員大將;馬騰久居西涼;公孫瓚威震塞外;袁術雄據淮南;皆有不俗的實力。

    只不過他們的大將通通憑空消失了,其原因大概與顏良、文丑一樣……

  • 5 # 愛說歷史的紫氣東來

    都不要搶,我來回答。

    華雄確實連斬數將,確實有猖狂的資本和實力

    汜水關前華雄武藝高強,連斬討董聯盟數將,猖狂至極。

    第一戰華雄先斬了急功近利的鮑信之弟鮑忠,向董卓報捷。

    華雄這一出場果然如他之前誇下的海口一樣,眾諸侯都是草芥,華雄的武藝可以說是非常強的了。那麼真的就沒有人可敵華雄了嗎?不是,作為盟主的袁紹說了,若是顏良文丑有一人在此,定可斬華雄,顏良文丑幹啥去了,記得沒錯的話好像是押運糧草未歸。

    那麼曹操作為討董聯盟的倡導者,曹操手下當時也有夏侯惇、夏侯淵、樂進、李典、曹仁、曹洪這幾員猛將,為何不上場為眾諸侯長臉呢?

    我試著分析下曹操是否有儲存實力的可能性,這裡面肯定有。

    其二:華雄連斬俞涉、潘鳳時,眾人的反應是大驚道失色。可以說是要不是後來的關羽出戰,就憑華雄就可以攔住十八路諸侯,曹操敬酒給關羽,也是對關羽的實力抱有懷疑,所以提醒關羽借酒壯膽。

    其三:華雄武藝不錯,曹操雖然帶著六員猛將,但曹操也沒有把握這幾個人誰是華雄的對手。畢竟這些人投奔曹操時並沒有經歷過多少戰役,曹操總不能把辛苦招來的幾個人全都賠進去吧,還是靜觀其變比較好。

    總結:華雄再汜水關前猖狂,是有非常強的實力的。曹操不是不想上,一是沒有十足的把握可以戰勝華雄,多次戰敗士氣更加低落。二是曹操並沒有多少話語權,連其他諸侯面對華雄都無可奈何,曹操乾著急也沒用啊。三是曹操當時兵微將寡,把大將都拼完了,後面就沒有曹操什麼事了,曹操就可以回沛國譙縣老家了。

  • 6 # 使用者8587989391838

    關羽溫酒斬華雄本來就是演義虛構的,羅貫中再想壯關羽的氣勢,也不至於蠢到叫曹操的大將上去送死吧,那後面的演義怎麼寫?

  • 7 # 庭州行者

    然而,令人感到不解的是,作為日後天下霸主的曹操,此時卻沒有讓自己帳下的任何將領出戰迎擊華雄。按理來講,至此危難之際,但凡誰能斬殺華雄,則必然在諸侯中的威望大增,此乃一筆政治資本,曹操居然不去取,實屬反常,這究竟為何?

    夏侯惇的實力,應當是與華雄相當,或者稍稍高出一些,但曹操依舊未令他出戰。原因亦不難理解,當時曹操的家底太薄,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曹操不敢輕易去讓自己的部下冒險,雖然夏侯惇實力不錯,但華雄畢竟自出戰以來連戰連勝,先後擊敗孫堅,斬殺祖茂,俞涉和潘鳳,士氣正盛,夏侯惇一旦撞上,結局如何,尚未可知。

    其實此時的曹操,還是一腔熱血,並沒有太大的政治野心。董卓大軍撤退時,曹操是追擊最為積極的一方諸侯,並且因此遭受及其慘重的損失。由此可見,曹操並不存在所謂的“坐山觀虎鬥”,而是真心實意想要打倒董卓,興復漢室。

    因此,曹操純粹是為了保險起見,所以才並沒有派出自己手下的大將迎戰。

  • 8 # 始終先生

    十八路諸侯討董卓,都有哪十八路呢?

    分別是: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郡太守王匡、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喬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北海太守孔融、廣陵太守張超、北平太守公孫瓚、上黨太守張楊、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驍騎校尉曹操、西涼太守馬騰、徐州刺史陶謙。

    這十八人中,除了太守、刺史,就是州牧,都是封疆大吏,只有曹操是驍騎校尉。驍騎校尉是一個範圍很籠統的官職,總的來說就是統領御林軍。而當時,董卓在驍騎校尉下設立了八個部隊,成為西園八校尉,曹操只是其中之一,典軍校尉,只負責掌管禁衛軍,負責皇城的治安.

    從職位上來看,太守的官職明顯大於典軍校尉。典軍校尉只負責皇城那一畝三分地,自然不能和封疆大吏,一城之主的太守相比。而且曹操在刺殺董卓失敗後,實際上已經不再掌管御林軍了,也就是說,曹操在討伐董卓的時候,只有一個虛銜而已,除了自己曹家和夏侯家招攬來的人馬之外,並沒有勢力。

    換句話說,這十八路諸侯中其他十七人的官職都比曹操大。所以在當時,曹操說話是沒有分量的。

    再說說當時曹操手下的武將都有誰呢?

    滿打滿算六個人:夏侯惇夏侯淵兄弟,曹仁,曹洪,李典,樂進。

    我們且不說這六個人的武藝如何,在討伐董卓之前,這六個人毫無名氣。

    不知道大家還記得不記得,在《三國演義》第五回 發矯詔諸鎮應曹公破關兵三英戰呂布 中,關羽自報家門,主動請纓去戰華雄的時候,是這樣描寫的:

    忽探子來報:“華雄引鐵騎下關,用長竿挑著孫太守赤幘,來寨前大罵搦戰。”紹曰:“誰敢去戰?”袁術背後轉出驍將俞涉曰:“小將願往。”紹喜,便著俞涉出馬。即時報來:“俞涉與華雄戰不三合,被華雄斬了。”眾大驚。太守韓馥曰:“吾有上將潘鳳,可斬華雄。”紹急令出戰。潘鳳手提大斧上馬。去不多時,飛馬來報:“潘鳳又被華雄斬了。”眾皆失色。紹曰:“可惜吾上將顏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懼華雄!”言未畢,階下一人大撥出曰:“小將願往斬華雄頭,獻於帳下!”眾視之,見其人身長九尺,髯長二尺,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聲如巨鍾,立於帳前。紹問何人。公孫瓚曰:“此劉玄德之弟關羽也。”紹問現居何職。瓚曰:“跟隨劉玄德充馬弓手。”帳上袁術大喝曰:“汝欺吾眾諸侯無大將也?量一弓手,安敢亂言!與我打出!”曹操急止之曰:“公路息怒。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試教出馬,如其不勝,責之未遲。”袁紹曰:“使一弓手出戰,必被華雄所笑。”操曰:“此人儀表不俗,華雄安知他是弓手?”關公曰:“如不勝,請斬某頭。”操教釃熱酒一杯,與關公飲了上馬。關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來。”出帳提刀,飛身上馬。眾諸侯聽得關外鼓聲大振,喊聲大舉,如天摧地塌,嶽撼山崩,眾皆失驚。正欲探聽,鸞鈴響處,馬到中軍,雲長提華雄之頭,擲於地上。其酒尚溫。

    文中有兩句話,被我標註了橫線,不知看到這裡,大家是否已經瞭然。關羽在當時只是一個弓手,入不得這些太守的法眼。同樣,追隨曹操的這六員將領,在當時也沒有身份,曹操作為一個典軍校尉,根本沒有權利給自己的手下任命官職,只能說:這是我的族弟或者手下。當然,這樣的頭銜,同樣也入不得這些太守的眼。

  • 9 # 蘋果黑莓

    曹操:典韋,拿我將令,速傳夏侯惇迎戰華雄

    典韋:夏侯將軍昨夜剛至,水土不服,正鬧肚…

    曹操:惜曹仁正在後軍協調糧草,萬萬不能徵調前來

    典韋:殺雞焉用牛刀,某願斬之

    曹操:放肆!汝乃吾帳前一養馬小卒,安敢大言造次,參贊軍機,還不與我退下!

    典韋:喏。

    (毛宗崗評曰:奸雄善藏拙,可也)

    ………

    玄德竊謂關公:汝速請命出戰華雄。

    關公:?……?

    玄德:操以奸,吾以誠,每與操反,事乃可成。

    關公:諾。

    (毛宗崗評曰:梟雄能算卦,可也)[可愛]

  • 10 # 叢中笑6603

    華雄之勇令諸侯膽戰心驚,曹操手下猛將頗多,為何曹操不用呢?曹操何等聰明:

    一,討伐董卓,諸侯起兵,擁袁紹為盟主,袁紹擁兵不動,我曹操何必起勁。

    二,戰場廝殺,生死難說,華雄有萬夫不當之勇,萬一我曹將上陣被斬殺,一辱沒我曹操威風,二損失了我曹操軍力,那不幹。

    三,時機不到,待到各諸侯都上陣拼殺,被華雄殺了,才動我部將,那時,如一但得勝,那以後我曹操在諸侯中講話的地位就大增了,替代袁紹做盟主的機會就多了。

  • 11 # 燭影亂談

    很多人將華雄捧得很高,一些三國類遊戲中將其武力值設定在九十以上。更有甚者,覺得曹操麾下諸將不動,是因為沒有把握拿下華雄,這種想法本人不敢苟同。

    那麼如果曹操麾下諸將有拿下華雄的把握,為何卻不出戰?個人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華雄的實力

    十八路諸侯陳兵汜水關,董卓本想派呂布前去,結果華雄自告奮勇,於是董卓遣華雄迎戰諸侯聯軍。

    書中對華雄的相貌描寫很不錯,就是說看起來就很威猛不好惹的那種。首戰大破孫堅,數合間打得孫堅不敢戀戰,並擊殺祖茂讓人眼前一亮。

    之後會戰諸侯聯軍,先後秒殺袁術麾下驍將俞涉和韓馥所謂的上將潘鳳。直到命中剋星,還是馬弓手的關羽出戰,來了一出溫酒斬華雄。

    從後面能夠得知,關羽是毫無疑問的超一流大將,但是《三國演義》中,超一與一流差距不大,很難分出勝負,甚至於超一對準一都經常四五十合不分勝負。

    此時的關羽沒有赤兔加成,也就是在酒涼之前憑藉勇武實打實的速殺,試問這樣的武將能強到哪去?

    有人拿華雄的所謂戰績說話,請問,華雄擊敗的那些人有說服力嗎?

    孫堅,數合退走,主要因為兵勢不利,而且孫堅雖然號稱江東之虎,但並沒有什麼出彩的鬥將戰例,他的定位高完全是因為有個叫小霸王的兒子。但是兒子牛老子就一定牛嗎?曹操能打得過曹彰嗎?

    再說祖茂。他跟程普、黃蓋、韓當並稱四將就實力相當了?偷襲都能被反殺,還是一招秒,從哪看都是戰五渣。

    至於俞涉、潘鳳,呵呵,那都是為了鋪墊瞎整出來的人。

    總體來說,華雄和曹操麾下一個人很像,都是心比天高,命比紙博,面子不小,本事不大,那個人叫做蔡陽。

    曹操麾下六大將

    曹操剛起兵時,除了四位本家兄弟(三國演義中的設定曹操原姓夏侯,這個在歷史上有爭議,此處選擇演義設定)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淵之外還有李典、樂進二人來投。

    也就是諸侯會盟的時候,曹操麾下拿得出手的只有這六將。

    其中,夏侯惇是拔矢啖睛的狠人,武藝雖然不是頂尖,但極為勇猛,敢硬撼呂布(雖然敗了,勇氣可嘉),也曾四五十合擊退高順(說不好是不是誘敵)。

    夏侯淵論統兵的才能在其兄之上,特別是擅長奔襲,論勇武與夏侯惇也在伯仲之間。

    曹仁正史上極為勇猛,《三國志》稱其勇在張遼之上,小說中也有衝陣救牛金的經典橋段。

    此三人都稱的上一流大將,另外曹洪曾拼死擋住馬超五十合;李典曾與趙雲大戰十七八合,料敵不過從容退走;樂進曾一刀砍斷孫權兩個護衛將軍的方天畫戟。也都處於準一流和二流。

    華雄不過是被關羽溫酒斬殺的角色,夏侯兄弟與曹仁即便不能將其秒殺,二十合之內也可從容拿下。其餘三將或許會時間長一些,但也只是斬殺華雄也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已。

    曹操為何不派將鬥華雄

    其實不派大將出戰的何止曹操,孫堅新敗,十七路諸侯都在觀望,連碌碌之輩都曉得儲存實力,何況曹操?

    袁術是出名的愛出風頭,而且本身就不服袁紹,雖然他手下也沒什麼太像樣的大將,但紀靈能擋關羽三十合,擋張飛十合,足以與華雄一戰。袁術若真心退敵,何必派出一個什麼驍將俞涉?勝了好,不勝也沒關係,被戰五渣秒殺的雜魚實力還不如前腳種地後腳起義的黃巾賊,勝了固然好,死了也沒損失。

    而一向傻缺的韓馥也未必沒有算計,他派出自以為不錯的上將潘鳳,結果被秒殺,但他並未展露全部實力,別忘了,此時他冀州有一個人,後來名揚天下,這個人叫做張郃。

    所以,不知水有多深,又急於正名的關羽出戰了,曹操這個老狐狸人情賣的很漂亮,話說得也好聽。而袁術則不慣毛病,本來嘛,這是諸侯之間相互試探深淺的機會,生生讓一個馬弓手給攪和了,以他一貫的行事作風,豈能不怒?

    而袁紹之所以提了一句顏良文丑,是因為這兩人是早已成名的上將,你藏也藏不住,不過袁紹也不傻,說二人未到,可他麼的孫堅和你拔刀時候這倆人咋就及時出現了呢?

    羅貫中才是決定性人物

    眾所周知,歷史上根本沒有溫酒斬華雄,這個不知道到底叫華雄還是葉雄的傢伙本來應該死在與孫堅交鋒時。

    但是羅貫中篡改了孫堅與華雄交戰的過程,又找了幾個戰五渣襯托了一下華雄,無非就是為了捧後面出來的關羽,這樣的寫作手法,在後面官渡之戰關羽斬殺顏良文丑時也用過,顯然,關二爺是羅先生的真愛。

    前面分析了那麼多,其實都是帶有個人感情色彩和主觀性的見解,您認同不認同都沒關係。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因為羅貫中要在這裡讓關羽成為此刻主角,誰也改變不了。連事件都是虛構的,目的還不顯而易見嘛。

    所以說,根據書中內容,將其當成真實事件的話,曹操包括十八路諸侯都不派大將出戰,其實被看著虎了吧唧的袁術一句話總結了——俺大臣尚自謙讓。至於是謙讓還是其他什麼,我想就不用言明瞭吧。

    而拋開陰謀論和分析,最直接的原因其實就是羅貫中想把這機會給關羽,誰奈何的了?畢竟,書是人家寫的。

  • 12 # 全球史下看中國

    華雄勇猛,連斬四將

    那華雄身長九尺,面如噀血,虎體狼腰,豹頭猿臂,其外貌描寫不輸關張。

    在隨後的表現中,華雄先是一刀斬了鮑忠。然後在夜襲孫堅大營的戰役中,十餘合擊敗江東猛虎孫堅,孫堅在逃跑過程中連放兩箭,皆被華雄躲過。孫堅的部將祖茂躲在樹林裡想要偷襲華雄,卻被華雄一刀砍於馬下。祖茂是與程普、黃蓋、韓當齊名的四大將,卻被華雄一刀斬,可見其強。

    次日,華雄引鐵騎下關,在寨前挑戰。“不到三合”,便斬殺袁術麾下驍將俞涉,“去不多時”,又斬殺了韓馥麾下的上將潘鳳。華雄出場五戰五勝,連斬四將,眾諸侯皆失色。

    當時的曹操手下猛將不多,沒有冒險必要

    當時曹操剛剛起兵,手下只有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樂進、李典六員大將。其中樂進、李典的武藝頂多也就程普、黃蓋、韓當的水平。與程普、黃蓋、韓當齊名的祖茂被華雄一刀斬,樂進、李典上去便是送死。曹仁在正史中非常勇猛,但在演義中卻不是單挑強將。所以能和華雄一戰的,僅有夏侯惇、夏侯淵與曹洪。

    我們再來看看夏侯惇、夏侯淵與曹洪的單挑戰績。

    一、夏侯惇

    1、呂布-戰不數合-抵敵呂布不住,飛馬回陣2、徐榮 -數合-刺於馬下3、橋蕤-戰不三合-被搠死4、 高順 -戰四五十合-高順抵敵不住,敗下陣來5、曹性 -一槍搠投面門,死於馬下6、關羽 戰不十合,使者叫停,(夏侯惇)指揮手下軍士,將關公圍住7、趙雲 數合,雲詐敗

    二、夏侯淵

    昌奇 —— 戰不三合,被淵一刀斬於馬下

    陳式——不詳 ,生擒

    楊任——三十餘合 ——不分勝負,夏侯淵佯敗而走,楊任從後追來,被淵用拖刀計,斬於馬下

    黃忠—— 二十餘合 ——曹營恐蜀有伏兵,鳴金收兵,夏侯淵慌撥馬而回

    黃忠 ——夏侯淵——未及相迎,黃忠寶刀已落,連頭帶肩,砍為兩

    三、曹洪

    1 何晏 —— 拖刀計砍之2 袁譚 —— 曹洪奮威突陣,正迎袁譚,舉刀亂砍,譚竟被曹洪殺於陣中3 甘寧 —— 二十餘合,洪敗走4 韓當 —— 三十餘合,洪敗走5 馬超 ——四五十合,氣力不佳。6 任夔 —— 交鋒三合,斬夔於馬下。

    總評:透過對比 夏侯惇、夏侯淵、曹洪在書中的單挑記錄可知,此三將雖然也曾秒殺對手,但其展現出的爆發力與攻擊力都不如華雄。而華雄一出場五戰五勝,連斬四將,其中擊敗的對手有江東猛虎孫堅,秒殺的名將有與韓當齊名的祖茂。而夏侯惇、夏侯淵、曹洪所斬殺的將領都是一些雜魚,因此就進攻端表現而言,華雄超過了夏侯惇、夏侯淵、曹洪。正如顏良二十合擊敗徐晃時,其進攻端表現也超過了曹營第一猛將許褚。華雄如此勇猛,而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都是曹操的至親,自然不會輕易讓其去冒險。而夏侯惇、夏侯淵等人見到華雄如此強悍的攻擊力,也沒有必勝把握。

    華雄被迅速斬殺,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華雄出場後五戰五勝,連斬四將,展現出強大的爆發力與攻擊力,這使得很多人高估了他的武力。但從華雄後來被關羽秒殺,可以看出,華雄的警惕性與防禦力不足,所以華雄便是那種遇弱則強,遇強則弱的猛將,其強大的攻擊力能夠迅速戰勝對手,但面對擁有更強大攻擊力的敵人時,就會被其秒殺。

    夏侯惇曾經與關羽多次交手十合左右,全身而退,如果他當時能預料到華雄在關羽面前如此不堪一擊,估計也有會想與之決戰。當然最主要的原因是書中是要體現關羽的武力,當場在場的張飛武力絕對高過華雄,不是也照樣被關羽搶先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債務逾期了,如何面對催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