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ViscaElBarcelona
-
2 # 淡漠乾坤
人類的認識起源於追逐現象,是從模仿開始的。然而,導致人類的認識產生質的飛躍,使人類的認識有別於其他的動物,卻是在於人類能夠超越現象,具有了抽象思維的能力。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透過現象看本質。然而,由於人類認識的相對性,我們“看到”的本質並不是自然界本身,而僅只是相對於現象關於自然界的同構系統。所以,透過現象看本質,實際上其只是我們認識世界的一種方法,即僅只是一個認識的工具。
比如,經典力學看到的是機械的世界、廣義相對論看到的是幾何的世界、量子力學看到的是機率的世界。這些世界都只是自然界的同構系統,因而都在一定的範圍內是有效的,符合自然界的現象,但卻都並不是自然界本身。
因此,要回答宇宙及其空間的問題,首先要明確地定義宇宙與空間的概念。如果上述兩詞僅只是抽象的概念,那麼宇宙就等於我們常說的自然界。
於是,作為一個抽象的概念,宇宙就只屬於哲學的問題,具有了無限的可能性。而抽象的空間,也只是盛納物體的幾何框架,在哲學上與物質相對應,是無的代名詞。
所以,若要從物理的角度回答問題,那麼宇宙及其空間就應該是具體的概念,受到了現實的物理限制。
比如,自然界是不連續的,存在著質的變化,創造我們人類並且還在繼續影響我們人類生存的宇宙,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一個相對獨立且封閉的物理系統。
作為一個物理系統,宇宙的內部並不是虛無的,是由無數個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即量子構成的。能量是關於粒子運動能力的度量。所以,宇宙實際上是一個巨大的能量包,物質只是宇宙極速膨脹時,由於宇宙內部的不平衡所臨時聚集起來的小能量包即生成了各種基本粒子。這就好比我們攪動水,會產生出各種大小不一的氣泡。
所以,類似氣球,宇宙是由無數個離散的量子構成的,宇宙的體積是這些量子高速運動,相對於其外部空間產生遮蔽效應,所形成的封閉體系。
所謂物理空間,實際上就是各種物體的存在背景,比如水是魚的空間,空氣是鳥的空間。這些空間,在表面上是連續的,然而卻都是由相對獨立的粒子構成的。
不同的空間,構成空間的粒子不同。在我們的宇宙中,最為基本(本底)的空間,是由宇宙中的最小粒子即量子構成的,因而被稱為量子空間。
由於普朗克常數h是量子的角動量,具有不變性,說明量子具有最低質量和確定的半徑。由於宇宙是一個封閉體系,雖然其能量和能量密度會隨其膨脹或收縮而變化,但是宇宙所含有的量子數目是不會改變的。因此,宇宙的最小體積等於宇宙所含有的量子數目乘以單個量子的體積,是大於零的。
總之,作為具體的宇宙及其空間,是由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構成的,是一個具體而有限的物體。宇宙的體積是由最小粒子的運動所形成的。
-
3 # 河北薛之謙
宇宙是所有時間、空間與其包含的內容物構成的統一體,包含行星、恆星、星系、星系際空間、次原子粒子等所有物質與能量, 它處於不斷的運動和發展中。許多科學家認為,宇宙是由大約137億年前發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宇宙內的所存物質和能量都聚集到了一起,並濃縮成很小的體積,溫度極高,密度極大,瞬間產生巨大壓力,之後發生了大爆炸,這次大爆炸的反應原理被物理學家們稱為量子物理。大爆炸使物質四散出去,宇宙空間不斷膨脹,溫度也相應下降,後來相繼出現在宇宙中的所有星系、恆星、行星乃至生命。
空間有宇宙空間、網路空間、思想空間、數字空間、物理空間等等,都屬空間的範疇。
它由不同的線組成,線組成不同形狀,線內便是空間。空間是一個相對概念,構成了事物的抽象概念,事物的抽象概念是參照於空間存在的。
除了空間,還有時間,時間是與空間相對的一種物質客觀 存在形式,但兩者密不可分,時間是一個較為抽象的概念,是物質的運動、變化的持續性、順序性的表現。時間概念包含時刻和時段兩個概念。時間是人類用以描述物質運動過程或事件發生過程的一個引數,確定時間,是靠不受外界影響的物質週期變化的規律。例如月球繞地球週期,地球繞太陽週期,地球自轉週期,原子震盪週期等。
而宇宙是包含了他們所有,可以說沒有宇宙就沒有這些東西,一切都是的宇宙的規律下誕生的。
回覆列表
宇宙就是宇宙
空間即“宇”無邊無際
時間即“宙”深不可測
“宇宙”包含了空間和時間,時間決定空間
只有經過時間的磨練,才能看到與眾不同的空間!
人生亦是如此
要有廣度、也要有深度
廣度決定生活是否多彩;
深度決定多彩能否持續!
人們對於宇宙的好奇
不過是對生命起源,和生命終點的探索
但是我們的時間和宇宙的時間本就不在一個量級上;
即使推測出千萬種可能,也無法真正感受;
無法真正感受就無法真正創造和利用其本事
未知的世界,到底是什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