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非假追真
-
2 # 頗好筆翰
是一回事。但是,單說過年,也可包括公曆的元旦,從這一點上來說,過年同春節還是有點區別的。不過人們說“過年”含有特指過春節的意味。如同我們說吃肉,一般是指豬肉,如指免肉、鵝肉、羊肉等須指明別的動物的名稱。
現在,我們有兩個年節,一個是春節,一個是元旦。
古代沒有這個區分,過春節,古人一般也不稱春節,他們會說元旦,或元日。辛亥革命後,宣佈曆法上採用公曆。可民間始終沒有放棄過陰曆(大家都這樣叫,實際上叫陰曆是錯誤的。可以叫夏曆吧)年。為了區別這兩個年,公曆年的名稱,借用了我們老祖宗對新年的稱呼,叫元旦。夏曆的新年則另起名叫春節。春節可以說是中國第一大節日,它經歷了要淡化春節和傳承古代傳統文化遺產等階段。現在所處階段是後者。春節,不管對它的態度如何,它本身從未被民眾忘記過。
-
3 # 偉傑110789986
春節和過年當然不一樣。春節是指一年四季,春,夏,秋冬輪轉中。冬盡春來,天氣是寒極慢慢轉暖走勢,以易經來說,是極陰之後一陽生,事物正朝另一方面發展。天地也剝盡則復,樹木也從光禿禿樹幹中,輕長出嫩芽來。隨氣溫升高,各種花草都來湊熱鬧,春花爛漫,桃李紛芳,春是一年中最有生機的季節。人們也沐浴在春光中,在花紅草綠中,尋春,踏春,盡情擁抱春天。
過年則是,人們因為在一年冬季漫長的苦寒之中,工作生活,生產上諸多不便。特別是上古時代人民,禦寒物也較貧乏,所以總盼望春暖花開,給自己帶來舒適天氣。當春季降臨時,那也表示寒冷即將過去,人們高興啊,過這個年也是辭去苦寒迎來溫暖,是辭舊迎新年。所以家家都辦豐盛食物慶祝一下。另外,據說年這貨,原是一種猛獸,終日睡懶覺,一到快春節時候,便醒來,打點下山,逢人吃人,逢動物吃動物,兇殘無比,人莫能敵。後來先民們發現,年獸怕紅,和響聲。所以,過年時家家門上貼紅對聯,放鞭炮,敲鑼打鼓。把年獸嚇得魂飛天外,再也不敢下山來為害人間了。以後這風俗也代代相傳,過年貼春聯,放鞭炮,敲鑼打鼓,驅趕惡獸,老少平安,趕走年獸對生命的威脅。大家也高高興興,團團圓圓生活在一起。
-
4 # 三禾日72
過年與春節雖有聯絡,但不是一回事。
春節,就是一種節日,是華人民的傳統節日,是所有中國節日中最具儀式感、文化感、認同感的,時間跨度從臘月到正月,從小年、大年到年十五。
而過年,涉及的主體是人,是人事活動。對於華人而言,過年的“年”,指農曆年——春節,華人的過年,就是指過春節期間的一系列活動,包括迎神、祭祀、團年、守歲、貼春聯、拜年、走親訪友,還有一些各民族特色慶祝活動等等。這與西方的聖誕節有些相似。
雖然元旦也叫年,但在華人的心底中,元旦新年的感覺與平日幾乎沒什麼差別,唯有的差別是政府機關工作以公曆年進行計劃安排及考核,工作人員還可以放一天假休息。
-
5 # 真書門
時間上也許是同一時刻或者相近,春節是對即將到來的溫暖春天的期待,過年是對過去嚴寒困難的即將或希望離去的期盼。
春天是未來,是希望,在最寒冷的時刻升騰才能燃起火熱。
過年是過去,現在還在進行,是動態,需要用行動用勞動來撐過。
春節過年是這樣,很多事,很多時候也是這樣。
-
6 # 石軒述樓市
不是一回事,過年說的是12月到正月,春節只算除夕到正月15。還是有區別的。
過年是一個籠統的概念。
回覆列表
感謝問答!在現實中人們對於過年與過春節的意識概念似乎有混淆的感覺,其實這是不對的。因為中國社會從古代到現在的生活習俗幾千年沒有多大的改變,雖然文化文明在人們的生活中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過年過春節卻依舊如同往昔,沒有產生任何實質性的改觀。
古時候聽老一輩人講,許多艱苦樸素的農人為地主耕種,一年到頭無論你如何精打細算也很難養活自己一家,還得找地主借債,而地主每年付債可以一般限至除夕之前,也就是除夕之夜前亥時為止。而舊時代我們的祖先大多數是勞苦大眾,欠債的人想要過好年除非東躲西藏或找新債主而還舊債。可想而知這種艱辛的日子以至延用到我們今天不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嗎?我記得在農村有不少企業和社會貧困人群在除夕這天晚上都非常忙碌,為討錢,為還債有的爭得不可開交,甚至也有因此產生打架傷人,造成犯罪等情形。所以對於這種現狀我們可以把過年看成是苦到盡頭與不平靜的日子。也難怪人們常說的大人苦於年終,小孩不懂事當然樂於過年以接來年新的一天。
然而,除夕過後的第一天就是春節,也是人們辛苦一年放下所有壓在心頭的大小事情,包括人與人之間的債務關係。因此,這似乎可以悠悠自在地長吸一口寬舒感嘆的氣息,今天特別舒服,也許是春節吧,感謝春節給我自由和替我分擔了苦煩;也感謝春節無私的幫了我們一家和諧團圓。
這就是兩個不同心境的世界,也是兩種完全不同概念的生活寫照。人們只要親身經歷這一現實就能感悟到除夕的艱難和過春節的快樂,也能正確地分清與理解“過年和春節”是一個相對而非相提並論的節日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