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猛禽950

    這個問題要客觀的分析,要一分為二理解,

    在五,六,七十年代的時候,國內的作詞,作曲家們以及歌唱家們,那絕對都是大師級一流水平,所創作出的經典無數,

    就是一般業餘工作者都能創作出經典,

    有一首歌叫《我愛北京天安門》就是上海一位工人兄妹所作,一直流傳到現在,

    你說利害不利害,

    也許朋友們不知道,在七十年代臺灣地區流行歌曲的音樂人,把我們國內的紅色經典改了詞,用原曲翻唱我們的歌曲,更有甚者,連詞也不改就原詞演唱,能記得住的是以下歌曲~

    《土魯番的葡萄熟了》被他們改詞演唱,演唱者是~鳳飛飛,

    《九九豔陽天》被他她們原詞演唱,新馬歌手~陳潔,

    《歌唱二小放牛郎》被他她們改詞演唱,新馬歌手~張小英等

    我所說的這些被改歌曲都是在七十年代,

    八十年代以後,那就更多了,象香港歌手~奚秀蘭,新馬歌手~莊學忠等,太多了。

    在流行歌曲方面,在八十年代的時候,對於我們國內來說,我們都是新手,瞭解的國際流行歌曲方面知識也少,國家的經濟能力也差,

    所以在流行歌曲方面,當時是臺灣流行歌曲引領華語歌曲的方向,

    在流行歌曲的產業鏈,臺灣地區是非常先進和發達的,音樂人(無論歌者,作詞,作曲……)也是人才濟濟,

    還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天然優勢,就是臺,港,新,馬地區的人,說話唱歌的口音,發音等特點,更加適合唱流行歌曲,

    這一點,是我們內地人不可比擬的,曾經我們內地歌手就學臺灣說話的發音,但他她們怎麼學,一唱歌也不是那個味,

    後來乾脆不唱了,改~喊,改~吼,

    然後就颳起了西北風,就這個西北風的風格,直到現在都存在,

    雖然不喜歡現在的歌曲,但零惺的也聽過,

    現在的歌手唱歌,都用一種好象嘴裡含著豆腐一樣的唱,

    這種唱法,就沒有國內和港臺的區別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收藏的數個乾隆孝粉漢白玉玉碗的圖片,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