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outhCross

    這又是一個很大的題目。限於篇幅,只能回答一個大概。概而言之,一個帝國的建立和繁榮,是因為在一個時代裡,該帝國的某個理念以及措施產生了決定性成功,而取得了某種控制權(筆者不太願意使用"霸權"這個中國思維很濃的詞),然後在其影響範圍內,各國活在一個秩序當中。當各國慢慢理解到帝國成功的原因,並各自仿效學習該帝國成功之處後,遊戲就不再擁有那「唯一者的優勢」,漸漸的競爭能力和其他對手拉近,在這時候,帝國就開始衰落。

    這時帝國就不再依賴競爭優勢,而是依賴既有秩序去繼續維持控制權,一旦這種秩序受到有力衝擊,往往就會崩潰,帝國也會因此而謝幕。

    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大英帝國分崩離析,只是「秩序崩潰」的觸媒而已,英國的競爭優勢下降和消失,是十九世紀末已有的現象;在十九世紀的後期至二十世紀的初期,德國和美國的工業力已超越了英國,從鋼鐵的產量方面都可以看出。 其中英國因為要管理大量的殖民地,因此對於管理官僚有大量的需求。在十九世紀後期的英國,學生們大多投身官僚或者政治,相對而言,投入理工和發明的興趣就減少了。在十九世紀英國建立的世界貿易體系,帶動了全世界科技的高速發展時,偏偏英國自己在這方面就走偏了。簡單來說,雖然表面上英國是霸主,實際上英國花費自己的國力去維持秩序,而美國和德國則在這個時候發展其工業和科技骨幹。這點可以反映在專利的申請數量上,美國和德國在當年專利申請的數字從慢慢超越英國去到完全蓋過英國,除此之外,實驗室的數量,英國作為當年的大國,也是相當稀少的,已經成為了權威的教育體系,對於開設實驗室興趣缺缺,英國在技術上落後是成為霸權的副作用。

    也就是說,英國的成功種下了英國的衰落原因。英國創造了一個新時代,但是創造新時代的方法,跟在新時代裡成功的方法,不見得是同一件事情。英國繼續依賴海權和海上秩序,維持世界上最大的利益,問題是維持海權本身是有代價的。當時最大的問題是應對新興海軍國家的挑戰。德國、日本、俄羅斯,都各自發展自己的海軍,過去這些國家沒甚麼海軍,英國也不需要維持太多艦隊,但是當大家押下的注碼上昇的時候,英國一家作莊跟所有人對賭,負擔必然地是變重,這在英國海軍的開支上可以明顯的看出來。英國面對來自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挑戰,為了防止英國本身的力量分數,必須向殖民地下放權力,以使他們更有能力防衛自己,建立各處獨立的軍事和政治力量,這是種下了日後帝國瓦解的原因和本錢。

    而隨著英國競爭力下降,就變得更需要守成,要保住自己的市場,為了這原因,英國最終也放棄了自由貿易,轉為保護主義。英國會做這樣的行為,就是因為這對英國有利,而對英國有利,就是對殖民地本身以及競爭者不利。

    在 Scramble of Africa ,也就是最後要開發的殖民地空間,非洲在二十年裡被瓜分完之後,英國在這場爭鬥當中,顯示了其實力之強,得到最多和最好的殖民地,建立了從開羅到開普敦的一直線,而德國得到的卻不多。日後軸心國的形成,都是後進的國家,即德國、義大利和日本,這些國家因為在英國的帝國時代是較後起之秀,在他們開始強大時,世界上已經沒有甚麼殖民地可以供他們去「和平地搶」了,換句話說,人家以前殖民是派兵去欺負原居民,但他們醒來時的世界,大家都已經分清光。

    英國最後的擴張,就是為英國製造了更多的對手和敵人,因為保護主義對這些殖民地少的國家影響更大,他們面對的問題是,要不就是忍受長遠的經濟不景(因為沒市場可出,人家的殖民地不給你賣),要不就是試圖破壞這個秩序。

    當英國的競爭力消失後,就只能靠秩序,而秩序也崩潰後,英國就打回原形了。雖然如此,英國已有的本錢,過去的人脈,也一樣存在的,只是他們不再受秩序的加持而變威,而只是回復其本來的水準而已。英國發覺自己根本保護不了這麼多殖民地,正好那邊崛起英國最信任的美國。

    所以,雖然說大英帝國是沒落了,但其實大體上英國的勢力範圍,是被美國繼承了的,今天我們活在的是「後大英帝國」的世界,雖然霸主是美國,但藍圖卻是英國畫好的,英國靠對了人,所以美國也照顧英國,讓他坐了常任理事國,即使他如果只靠自己的話,這位是坐不穩的。這世界沒有不衰落的帝國,而帝國的崩潰不是因為失敗,而是因為成功,而進入下一時代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買的梔子花換盆需要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