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宋朝也有有作為的好皇帝,如趙匡胤、趙禎、趙頊、趙昚、趙煦。
1、趙匡胤
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兒、趙九重,生於洛陽夾馬營(今河南省洛陽市瀍河區東關) 。
五代至北宋初年軍事家、武術家,宋朝開國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在位)。後周護聖都指揮使趙弘殷(宋宣祖)次子,母為杜氏(昭憲太后)。
2、趙禎
趙禎(1010年5月12日-1063年4月30日),初名趙受益。宋朝第四位皇帝(1022年3月23日-1063年4月30日在位),宋真宗趙恆第六子,母為李宸妃。
早年曆封慶國公、壽春郡王、升王,官中書令。天禧二年(1018年),被立為皇太子,賜名趙禎。
乾興元年(1022年),趙禎即位,時年十三歲。他在位初期,由章獻明肅皇后劉氏垂簾聽政,至明道二年(1033年)始親政。
3、趙頊
乾興元年(1022年),趙禎即位,時年十三歲。他在位初期,由章獻明肅皇后劉氏垂簾聽政,至明道二年(1033年)始親政。在位中期爆發第一次“宋夏戰爭”,經三年交戰後,雙方簽訂“慶曆和議”。
期間,遼朝趁機重兵壓境,迫宋增輸歲幣,史稱“重熙增幣”。針對北宋日益嚴重的統治危機,趙禎於慶曆三年(1043年)任用范仲淹等開展“慶曆新政”,但因反對勢力龐大,改革旋即中止。
嘉祐八年(1063年),趙禎崩逝,享年五十四歲。在位四十二年,為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諡號體天法道極功全德神文聖武睿哲明孝皇帝,廟號仁宗,葬於永昭陵。
趙禎在位期間,經濟繁榮,科學技術和文化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4、趙昚
趙昚(shèn,1127年11月27日-1194年6月28日),初名伯琮,後改名瑗,賜名瑋,字元永,宋太祖趙匡胤七世孫、宋高宗趙構養子。南宋第二位皇帝、宋朝第十一位皇帝(1162年7月20日-1189年2月18日在位)。
紹興二年(1132年),被高宗選中育於宮中,紹興三十年(1160年),被立為皇子,受封開府儀同三司、寧國軍節度使,封建王。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五月,被立為皇太子,改名趙昚。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宋高宗讓位於趙昚,使宋朝的皇位再次回到宋太祖一系。淳熙十六年(1189年),趙昚禪位於三子趙惇,自稱壽皇聖帝。
紹熙五年(1194年),趙昚崩逝,在位二十七年,年六十八。諡號哲文神武成孝皇帝,廟號孝宗,葬於永阜陵。慶元三年(1197年),加諡紹統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聖成孝皇帝。《全宋詞》錄有其詞一首。
後世普遍認為趙昚是南宋最有作為的皇帝。他在位期間,平反岳飛冤案,起用主戰派人士,銳意收復中原。
內政上,加強集權,積極整頓吏治,裁汰冗官,懲治貪汙,重視農業生產,百姓生活安康,史稱“乾淳之治”。後世稱其“卓然為南渡諸帝之稱首”。
5、趙煦
宋哲宗趙煦(1077年1月4日-1100年2月23日),原名趙傭,宋朝第七位皇帝(1085年4月1日-1100年2月23日在位),宋神宗趙頊第六子,母親為欽成皇后朱氏。
趙煦早年曆封均國公、延安郡王。元豐八年(1085年),被立為太子,同年即位,年僅九歲,由祖母太皇太后高氏(高滔滔)垂簾聽政。高氏起用司馬光等,恢復舊法,史稱“元祐更化”。
元祐八年(1093年),高氏去世,趙煦開始親政。趙煦親政後,下令紹述並實施元豐新法,罷舊黨宰相範純仁、呂大防等,起用章惇、曾布等新黨。在軍事上重啟河湟之役,收取青唐地區,並發動兩次平夏城之戰,使西夏臣服。
元符三年(1100年),趙煦病逝,年僅二十四歲,在位十五年。諡號憲元顯德欽文睿武齊聖昭孝皇帝,廟號哲宗,葬於永泰陵。
不是,宋朝也有有作為的好皇帝,如趙匡胤、趙禎、趙頊、趙昚、趙煦。
1、趙匡胤
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兒、趙九重,生於洛陽夾馬營(今河南省洛陽市瀍河區東關) 。
五代至北宋初年軍事家、武術家,宋朝開國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在位)。後周護聖都指揮使趙弘殷(宋宣祖)次子,母為杜氏(昭憲太后)。
2、趙禎
趙禎(1010年5月12日-1063年4月30日),初名趙受益。宋朝第四位皇帝(1022年3月23日-1063年4月30日在位),宋真宗趙恆第六子,母為李宸妃。
早年曆封慶國公、壽春郡王、升王,官中書令。天禧二年(1018年),被立為皇太子,賜名趙禎。
乾興元年(1022年),趙禎即位,時年十三歲。他在位初期,由章獻明肅皇后劉氏垂簾聽政,至明道二年(1033年)始親政。
3、趙頊
趙禎(1010年5月12日-1063年4月30日),初名趙受益。宋朝第四位皇帝(1022年3月23日-1063年4月30日在位),宋真宗趙恆第六子,母為李宸妃。
早年曆封慶國公、壽春郡王、升王,官中書令。天禧二年(1018年),被立為皇太子,賜名趙禎。
乾興元年(1022年),趙禎即位,時年十三歲。他在位初期,由章獻明肅皇后劉氏垂簾聽政,至明道二年(1033年)始親政。在位中期爆發第一次“宋夏戰爭”,經三年交戰後,雙方簽訂“慶曆和議”。
期間,遼朝趁機重兵壓境,迫宋增輸歲幣,史稱“重熙增幣”。針對北宋日益嚴重的統治危機,趙禎於慶曆三年(1043年)任用范仲淹等開展“慶曆新政”,但因反對勢力龐大,改革旋即中止。
嘉祐八年(1063年),趙禎崩逝,享年五十四歲。在位四十二年,為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諡號體天法道極功全德神文聖武睿哲明孝皇帝,廟號仁宗,葬於永昭陵。
趙禎在位期間,經濟繁榮,科學技術和文化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4、趙昚
趙昚(shèn,1127年11月27日-1194年6月28日),初名伯琮,後改名瑗,賜名瑋,字元永,宋太祖趙匡胤七世孫、宋高宗趙構養子。南宋第二位皇帝、宋朝第十一位皇帝(1162年7月20日-1189年2月18日在位)。
紹興二年(1132年),被高宗選中育於宮中,紹興三十年(1160年),被立為皇子,受封開府儀同三司、寧國軍節度使,封建王。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五月,被立為皇太子,改名趙昚。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宋高宗讓位於趙昚,使宋朝的皇位再次回到宋太祖一系。淳熙十六年(1189年),趙昚禪位於三子趙惇,自稱壽皇聖帝。
紹熙五年(1194年),趙昚崩逝,在位二十七年,年六十八。諡號哲文神武成孝皇帝,廟號孝宗,葬於永阜陵。慶元三年(1197年),加諡紹統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聖成孝皇帝。《全宋詞》錄有其詞一首。
後世普遍認為趙昚是南宋最有作為的皇帝。他在位期間,平反岳飛冤案,起用主戰派人士,銳意收復中原。
內政上,加強集權,積極整頓吏治,裁汰冗官,懲治貪汙,重視農業生產,百姓生活安康,史稱“乾淳之治”。後世稱其“卓然為南渡諸帝之稱首”。
5、趙煦
宋哲宗趙煦(1077年1月4日-1100年2月23日),原名趙傭,宋朝第七位皇帝(1085年4月1日-1100年2月23日在位),宋神宗趙頊第六子,母親為欽成皇后朱氏。
趙煦早年曆封均國公、延安郡王。元豐八年(1085年),被立為太子,同年即位,年僅九歲,由祖母太皇太后高氏(高滔滔)垂簾聽政。高氏起用司馬光等,恢復舊法,史稱“元祐更化”。
元祐八年(1093年),高氏去世,趙煦開始親政。趙煦親政後,下令紹述並實施元豐新法,罷舊黨宰相範純仁、呂大防等,起用章惇、曾布等新黨。在軍事上重啟河湟之役,收取青唐地區,並發動兩次平夏城之戰,使西夏臣服。
元符三年(1100年),趙煦病逝,年僅二十四歲,在位十五年。諡號憲元顯德欽文睿武齊聖昭孝皇帝,廟號哲宗,葬於永泰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