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二齋

    我個人對於清代碑學大家,趙之謙的書法和繪畫印象是非常好的,而且還曾經非常喜歡他的篆書和篆刻,他的繪畫作品很少見,今天看到也非常的喜歡。

    之前學習書法,都是關注趙之謙的楷書,他的楷書以碑為題,以帖為用,雖然寫的是魏碑,但其用筆非常流暢,風格雄強之中帶著秀美,可以說是碑帖融合最早的一批書法家之一。

    我高中的時候非常喜歡趙之謙的楷書,那時候我正在學習北魏的《張猛龍碑》,作為參考,臨寫了一段時間的趙之謙的楷書,著實受益匪淺。 後來又接觸了他的篆書和行書和篆刻作品,越來越體會到他的書法的高深,最近幾年不少的全國展覽屢屢出現趙之謙風格的書法作品,也正驗證了這一點。

    我們這個時代又開始重新認識和學習趙之謙。 今天看到趙之謙的繪畫作品,更是讓人眼前一亮,對於趙之謙又多了幾分的敬畏,不僅感嘆大師就是大師,現在分享給大家。

    趙之謙書法繪畫,如下圖:

  • 2 # 中州耕牛堂主

    趙之謙書法之簡要印象:

    都說趙之謙的書法是醜書的源頭?這個說法不完全對吧?

    我認為趙之謙的書法不是醜書!

    趙之謙是中國近代一位書法,繪畫,篆刻,詩文等方面有卓有成就的藝術家,浙江紹興人。

    據史料記載,趙之謙真書初學唐人顏真卿的字,後轉入學北碑。他大量蒐集有關金石文字資料,考證、著尋,同時也是學書的範本。

    趙之謙的真書兼取諸多北魏墓誌的體勢和筆法,不專取一種,而從書風考察,以北魏諸多方正,用筆方勁舒展的風格型別為取法物件。經過多年的研習和領悟,最終形成了“趙氏書法風格”。

    趙之謙的隸書取法漢隸《封龍山頌》和 《石門頌》。為此,有時趙之謙所作真書隸意較多者與所作隸書真法較多置於一處,看起來既可定為隸又可定為真,筆勢、筆法及氣息均十分接近。

    趙之謙的真書特別是:體態方正而多姿,點畫多動勢,婀娜舒展,。用筆在起筆處強調其落筆形態,橫畫直落成形,再轉而平鋪至收筆處自左向右下方側按,成一斜面回收。直畫則在起筆處自左向右下方側勢落筆成形,再轉而翻毫平鋪直下,至收筆處向右下方側按上提。其它筆畫,如勾則平出,戈畫平轉向上直挑,撇、捺之腳部強化其方側形態等等,形成其貫穿全域性的定法,而且以此筆書寫篆書和隸書。

    有人說,趙之謙的書法為“醜書”,但我不是這樣認為的。趙之謙的書法不但不是醜書,而是真正高雅的書法藝術。

    以上為個人觀點,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說明:本回答參考了相關史料,再此一併向作者表示感謝!

  • 3 # 風從東方來163590821

    但凡提到有清一代的書家,必繞不開清末趙之謙。可惜英年早逝,卒於書法藝術創造的黃金年齡56歲。

    趙之謙是中國書法史上鮮有的集大成雜家。楷書,草書,隸書,篆體及篆刻金石和詩畫皆精。書法成就尤以吸取北碑和漢魏為藝術營養根基而又不拘於古法,自成一新。

    其與書法有關的著作有《補寰宇訪碑錄》,對碑史碑法作有深入廣泛的心得介紹,為近代習碑者瞭解碑書所必讀啟蒙書籍之一。

    趙之謙因此而在中國書法史上佔有濃重的一筆,並因之而成為後世攻碑書者楷模之一。

  • 4 # 子衿書法

    沒印象。

    沒印象還說不是瞎掰嗎?其實就是大家都共同有的一個情況:審美取向。

    一個人的書法審美觀,是在他的臨帖學習逐漸的培養起來的。有人說,不對,沒有學習書法的人,也有書法的審美觀,如何說是在學習臨帖以後才會建立起來?

    沒有學習書法的人,他們對書法作品的欣賞,是寬泛的。他們不會在乎你是什麼風格,什麼流派。只要閤眼的,他們就喜歡,看著不順眼的,就不喜歡。而學習書法的人,他們對書法作品的欣賞,就會偏向於自己的所學習的流派風格。對與自己所學發生衝突的風格,就會有牴觸。

    書法的風格是多樣性的,自己不喜歡的風格,不代表別人不優秀。趙之謙為清末碑學、金石篆刻大師。魏碑為刀刻作品,趙之謙又是精於用刀的大師,他對刀刻的東西,能夠比不善用刀的人,更能深入的理解什麼是筆痕,什麼是刀痕,哪些是用刀所為,哪些又是用筆所寫。正所謂‘透過刀痕看筆痕’。這就是趙之謙的魏碑,寫得比其它魏碑學習者高明的地方。不懂刀刻的人,在魏碑的學習上,就不能很好的取捨,只在外形上下功夫,以異於通常書法用筆的筆法來寫,把原本形態生動活潑的魏碑,寫的生硬死板。在這方面,學習魏碑的朋友們,應該多以趙之謙的作品來參考。從中吸收有益的營養。

  • 5 # 瀚墨無極

    趙之謙,晚清時期的書,畫大家,他對篆,隸,楷,草各體皆通,其字型既有魏碑樸拙的古韻,又有諸帖的風格。特別是他的篆刻,可稱謂一代宗師,他的篆刻受秦漢遺意的影響,創造出獨成一體的篆刻藝術特徵。本人認為:趙之謙的篆刻更勝他書畫一籌。

  • 6 # 讀書耕田人王七

    再說趙之謙的字,繼承了魏碑古樸的風貌, 又融入了一些現代流行的元素,雖看上去貌似美觀,卻多了一些刻意。

    再說功夫,趙功夫是有的,但刻意的安排削弱了其功夫的表現力,亦為現在的醜書的流行埋下了種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唐太宗喜歡看自己的“起居注”順便修改幾筆,你認為他在哪幾個方面落筆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