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迷霧中看花
-
2 # 小風說三農
說如果堅持使用孫承宗鎮守遼東,則滿清入不了關內,更不用說拿下江山了!真的是這樣嗎我們來看看孫承宗任遼東經略時的成績。孫承宗之前任遼東經略的是熊廷弼、王在晉。熊廷弼守遼,有大氣魄、大戰略。他策劃有一個“三方佈置”的方案。即:“增登萊、津門兵,而重兵屯山海關,待各鎮兵馬大集,登、萊策應齊備,然後三方大舉進兵”。所謂“三方”,分別是登萊、天津和山海關。也就是說,熊廷弼準備棄守關外,將重兵屯在登萊、天津和山海關三個方位。山海關,號稱天下第一雄關,易守難攻,將關外的軍隊拉回來集結關上,既可以尋找戰機,從正面出擊後金,同時也可機動靈活地策應和支援昌、薊、宣、大各要塞。就是這麼堅固的防線卻沒有發揮多大作用,但最具諷刺意味的是,清軍多次入關,都繞開了孫承宗砸銀子修出來的關寧防線,卻偏偏繞不過山海關。事實證明了熊廷弼、王在晉以山海關為本的戰略是正確的,而孫承宗做的基本是勞民傷財的無用功。
但是孫承宗的下臺與閹黨沒半毛錢關係。而他在遼東揮金如土的搞建築,已經把大明國庫搞空。大明王朝最後就是窮死的。
-
3 # 走遍中國的利哥
孫承宗(1563年-1638年)字稚繩,號愷陽,北直隸(今河北)保定高陽人。明末軍事家.教育家.學者.詩人。曾任東閣大學士.薊遼督師.兵部尚書等。
天啟元年(1621年)後金軍先後攻陷遼東.瀋陽.遼陽,遼東經略袁應泰自殺。孫承宗任兵部尚書,主持遼東防務。天啟二年(1622年)時任遼東經略王在晉主張在“八里鋪”築城拒敵,遭袁崇煥等將領反對,孫承宗舌戰王在晉,為主守寧遠前線。王在晉被免後,孫承宗任薊遼督師。孫承宗上任後啟用各部將領,人盡其能,打造出著名的關.寧.錦防線。孫承宗督師遼東四年,前後修復九座大城,四十五座堡壘,招練兵馬十一萬,開疆擴土四川百里,屯田五千頃,已有挽救大明之勢。
在孫承宗殫精竭慮為國效命之時,各種彈劾,誣衊之聲紛至沓來。以魏忠賢為首的一眾奸倿連劾孫承宗防務政策軍備超支,致國庫虧空,此舉將拖垮大明,如此等等。孫承宗被貶。
崇禎元年(1628年)明熹宗朱由校駕崩,其弟明思宗朱由檢即位。崇禎二年清軍大舉進攻,直逼京都。崇禎召見孫承宗,總督京城內外軍務。冋年底,袁崇煥因一系列罪名入獄。其部下與清軍作戰屢敗。崇禎四年(1631年)孫承宗在修復之前被高第撤除的寧錦防線右屯.前所.大淩河等城時被清軍圍攻,兵敗。被責喪師辱國,使清軍長驅直入。孫承宗回鄉高陽城至崇禎十一年(1638年)清軍破高陽,孫家滿門而亡,孫承宗縊,時年七十六歲。孫承宗死後六年大明亡。
弘光元年(1644年)南明弘光皇帝朱由崧追贈孫承宗太師,諡號“文忠”
-
4 # 深度工場
實際上,孫承宗主政的時候,正是有些人吹的魏忠賢在的時候,清軍還沒有入關的風光年景。所謂魏忠賢不死明朝不滅,是一個撐起了明朝的男人。
那麼大一個國家靠一個太監支撐?其實,那都是同時期孫承宗的功勞,只是為魏忠賢的徒子徒孫都搞到了魏忠賢的頭上。孫承宗是天啟皇帝的老師,也是皇上最信任的人之一。
1620年,孫承宗擔任太子老師,1622年,遼陽,瀋陽陷落,明軍在遼瀋之戰慘敗,隨後就是廣寧之戰慘敗。同年,孫承宗接過了殘破的遼東戰局,孫承宗首先是,堡壘政策對抗後金八旗的野戰衝突。
同時以袁崇煥建造兵營;李秉誠操練火器;鹿繼善、王則古治理軍備;杜應芳修理兵器;孫元化興築炮臺;宋獻購買馬匹;祖大壽守覺華島,趙率教收治難民,李承先練騎兵,楊應乾募遼人當兵。
這也是憑堅城用大炮,遼人守遼土戰略的雛形。4年時間,孫承宗修復大型城池9座,堡壘45座,練精兵11萬,建立火炮戰車營11個,水軍營5個,還有2個炮兵營和8個前鋒後勁營。
製造大炮,盔甲,武器,弓箭,火槍和各種彈丸上百萬,開闢田地5千頃,開拓土地400多里。後金不敢再隨意大舉進攻。很快,魏忠賢由於拉攏孫承宗不成,就派人比如,李蕃、崔呈秀、徐大化每天上奏摺汙衊孫承宗。天天表現出一副敢於仗義執言的樣子,無中生有。
最後,孫承宗終於下臺,袁崇煥接班遼東。另外,魏忠賢陷害孫承宗的搭檔袁可立,導致袁可立下臺。很多人不知道袁可立,袁可立其實是一位有名帥潛質的人。他是整個明清戰爭當中唯一敢於主動出擊,還能獲勝的明軍統帥。
在收復了金,復,蓋三衛,旅順,永寧,望海等地。還招降了後金女婿劉愛塔,安撫收納了毛文龍。袁可立去,毛文龍無人能御,後被袁崇煥所殺, 隨後,導致了後來一系列悲劇事件的發生。
很快,崇禎2年,清軍第一次入關,孫承宗出山,整理北京防務,安撫祖大壽。雖然崇禎恢復了孫承宗的職位,但是,高第,早就拆毀工事城堡,造成整條戰線空需,無所依靠。長期欠餉,後勤混亂,士氣低落。
孫承宗只能再次修建大淩河等城池,整頓部隊的時候,後金進攻,遼東巡撫邱禾嘉多次改變出師的日期導致援軍失敗,最終戰役失敗。孫承宗最後一次下臺。
回覆列表
孫承宗是明臣,毀大明的是東林黨的那些腐儒們,他們以不與民爭利為名反對徵稅,國家沒錢怎麼救災養軍,腐儒誤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