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雲端美
-
2 # 凱恩斯
最關鍵的是果汁不好喝。也不知道是我的口味變了還是匯源的口味變了。至少我是知道匯源果汁一定不是原生果汁。市場上的果汁榨一杯要多少錢,一升裝的橙汁十多塊錢。匯源其實是做濃縮果汁的,濃縮後再稀釋就成了匯源果汁的在售商品。這也無可厚非,既然滿滿的都是因為記憶,那麼如果口味還是可以的,我們還是會繼續購買匯源果汁。
我還是搞不懂是我的口味變了還是匯源果汁變了。總之偶爾喝到,就是沒有那個味。說可口可樂不健康,但是小朋友依然在喝,糖水,夏天還在家做檸檬可樂冰。但是匯源似乎這麼多年都沒有在終端產品上發力。
有一種說法:匯源戰略性的錯誤是向產業的上游進發。這個好理解,朱新禮在下游嘗試了很多產品,發現消費者的喜好還是很難把握的。中國很多飲料企業,比如娃哈哈,逐漸逐漸的對於市場的把握逐步過時,越來越趕不上消費者愛好的變化。有時候他們也去做流行產品,但是飲料行業沒什麼壁壘,你有酸梅湯,我也做,你有冰紅茶,我也有。最終飲料行業,其實需要的是品牌,具體說就是“匯源”這兩個字。
而向上遊進發則輕鬆很多。你是to b,一些奶茶連鎖店,可以利用你的濃縮液來打造一款強勁的產品。你只要面對有限的客戶。說白了,匯源向上遊是求“安逸”。而更加可喜的是,當時可口可樂正好需要上游的供應商。可口可樂下游做得好,匯源上游濃縮液做得好,本是極好。
結果——反壟斷了。可口可樂收購失敗。
這幾年我們又開始反思這種反壟斷的必要性。飲料業不是什麼高壁壘技術行業,他就是一個規模化的產業。所以其實並沒有什麼“核心科技”。而可口可樂收購失敗也成為匯源惡性迴圈的轉折點。匯源開始依賴補貼,而在下游市場,匯源節節敗退,消費者數量越來越少。而上游巨大的產能,沒有辦法被消化。重資產本來是為上游加工準備的,如今重資產成為一個沉重的負擔。
接下來的事,基本順理成章,水到渠成。
-
3 # 知識廚子
我覺得還是自作孽,不可活
針對匯源果汁的創業過程卻是不容易92年從一個水果罐頭廠瀕臨倒閉,到開創濃縮果汁產品,並一舉出口到國外,確實需要魄力和產品的競爭力。也確實朱新禮為匯源付出了很多,但是他沒有堅持初衷,忘了本心。
匯源的輝煌
我覺得匯源輝煌應該從2000年左右,那時候過年還是碳酸飲料,更多的是百事可樂還是可口可樂的時候,到後來。因為碳酸飲料不健康,加上匯源果汁的廣告經常出現。後來過年開始只喝匯源果汁,我覺得應該在2007年之前,這樣的情況一致都比較穩定,因為那時候的買果汁的都很少,要麼就是新增劑,難得有這樣的濃縮果汁的,但是口感確實差了點,但是為了健康,確實也就堅持喝了。
轉折的匯源
我覺得轉折點應該就是可口可樂收購匯源的失敗,本來的朱新禮以為完全可以高價賣給可口可樂,不斷對對自己的資產進行注水。而且不考慮自己的經營發展,完全就是按照一錘子買賣的方式進行佈置和安排。據說很多渠道都裁撤,基本沒有銷售業務人員。這樣也就導致他們的業務基本停止,就等待被收購,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最後因為觸犯《反壟斷法》導致收購擱淺,這也是導致匯源失敗的轉折。這個時候再重新安排銷售,不是不可能,但是很多的傷害是不可逆的。縱使他有三頭六臂也難以迴天,所以這個事情也告訴我們,即使企業要賣,也要厚道的賣,不要想著弄些小手段 。最後就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最後總結:
我覺得從朱新禮打算出手匯源的時候,可能匯源就已經不是當初的匯源了。加上自身產品無論是口感還是銷售上,都沒有更加出色的表現。走到今天這不也只是時間問題。其實朱先禮應該是指導匯源的方式無法長久,才想著出售,沒想到出售失敗,只能苦苦支撐到如今,最後還是要還的。
-
4 # 醍醐商道
配料為純淨水和濃縮橙汁,包裝卻醒目地寫著“100%”、“橙汁”字樣;
家族式管理造成內控制度失效;
2014、2015年匯源果汁出現虧損,2016年靠補貼扭虧為盈,其實一直以來,政府補貼都是匯源果汁利潤的大頭;
再加之關聯交易徹底敗露。
回覆列表
當年可口可樂要收購匯源果汁,輿論說要保護民族飲料工業不被外國資本併購,如今成了巨大的諷刺,高鐵都坐不了了。匯源果汁以170多億的高價賣給美國可口可樂公司,合同都簽了,商務部卻來插一腳,阻止了這場對朱新禮來說最好的併購,比輿論更起作用。我們要重新認識老賴這個詞,它可能是無可奈何花落去。
A股上市公司還是有不少這樣的創業人,資金鍊斷裂,面臨失去上市公司的艱難之中。
中國A股十年徘徊,屬於舉世罕見,上市公司融資發展機會不多,影響了企業成長。
如今資產價格不能高高了就泡沫破裂甚囂塵上,甚至與金融危機扯到一起 ,股指不成長就像經濟零增長一樣,一系列的信用問題會擊垮不小的企業。
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無人不重視,真的都以為表壞了?
當需要兩個單位的資金才能拉動一個單位GDP ,投資邊際收益率可見一斑。
我反對凱恩斯主義,它會讓經濟土壤板結。中國經濟繁榮的原因是市場給予的蠻荒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