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皖北隱士
-
2 # 二戰英雄連
拿破崙時代,俄國的首都是聖彼得堡,蘇聯時代才是莫斯科。庫圖佐夫只是放棄一座重要城市,而斯大林要守的是國家首都。
-
3 # 軍武最前哨
在蘇聯軍隊中,撤退比前進更需要勇氣——斯大林
從某些角度來看,希特勒意圖征服歐洲的策略和拿破崙簡直如出一轍:兩人都把英國和俄國看作是實現統一大業的最堅固阻礙、都幻想能夠在短時間內擊敗俄國、並且也都認為攻下莫斯科將成為壓垮俄國的最後一根稻草......
所以在1812年的侵俄戰爭中,拿破崙從一開始就制定了長驅直入劍指莫斯科的作戰計劃。由於俄軍備戰不足,致使法軍以摧枯拉朽之勢攻城略地,短短不到兩個月便兵臨斯摩稜斯克。
此時負責指揮的俄陸軍大臣米哈伊爾·巴克萊提出戰略後撤以儲存實力,但這一想法卻遭到了部分高階將領的反對。無奈之下,巴克萊只能率軍依託斯摩稜斯克進行防禦戰,但僅僅堅守兩天後便撤出戰鬥。
按照巴克萊的真實想法,戰略後撤完全是必要的。因為考慮到法軍在長途奔襲中很難獲得充足的後勤補給,必須依靠沿線掠奪。而且拿破崙還要分散部分兵力駐守一路奪下的城池,所以巴克萊希望利用俄國縱深優勢誘敵深入,用空間換時間積蓄力量,然後再進行戰略反攻......所以他在下令俄軍撤出前,就命人焚燒了斯摩稜斯克。
但此役過後,巴克萊備受質疑,亞歷山大一世迫於形勢壓力不得不撤銷他的指揮權,轉而啟用了老將庫圖佐夫。
庫圖佐夫仔細瞭解過戰場形勢後認為,巴克萊的判斷和構想其實是正確的:俄軍貿然前進根本無法對抗法軍,必須後撤並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所以說,庫圖佐夫當時的戰略思想實際上與巴克萊不謀而合,只不過他沒有將這種“未戰先撤”的想法說出來。畢竟巴克萊剛剛就因此被棄用。
於是,庫圖佐夫權衡之後決定先在莫斯科一百多公里外的博羅季諾村試探一下法軍的實力。儘管俄軍在戰前做了充分的準備,但他們的死守只堅持了一天;不過這一戰卻對法軍消耗極大(傷亡約5萬人、俄軍傷亡約4.5萬人),就連拿破崙事後也感嘆道:法軍用最大的勇氣換來了最小的勝利。
而同樣在博羅季諾村付出了慘重代價的俄軍必然無法繼續堅守身後的莫斯科,因此庫圖佐夫索性在莫斯科城短暫過渡後繼續撤退。當然,在撤出莫斯科之前他也下令燒燬了城裡的一切,目的就是繼續消耗追擊的法軍。
坦白而言,在庫圖佐夫指揮期間,讓他感到最難抉擇的就是主動放棄莫斯科。因為當時無論沙皇還是民眾都希望庫圖佐夫能夠帶領軍隊以無堅不摧的勇氣拒敵於莫斯科城外,這是他們所認為的俄國最後的尊嚴。
但庫圖佐夫身為一線指揮官,認為相比那些聽起來高尚的理由,他更應該注重軍隊的實際情況和士兵的存亡。如果在明知敵強我弱的情況下誓死守衛,最後得到的充其量只是一段聽起來悲壯的故事罷了,哪有後來的勝利!
反觀蘇德戰爭時期的莫斯科保衛戰,這一時期蘇軍所具備的戰爭條件要比1812年的時候好很多。首先,蘇軍在斯摩稜斯克戰役中瓦解了德軍的快速推進,此外,斯大林在遠東和中亞還有大量可抽調的兵力用來馳援莫斯科。
與此同時,希特勒在推進過程中又臨時派遣大部分兵力北上南下增援列寧格勒和基輔,這些決定不僅推遲了進攻莫斯科的時間,還給蘇聯人留出了構築防禦體系的時間。比如設在莫斯科城以西一百多公里處的莫扎伊斯克防線,就曾成為抵禦德國前進的重要橋頭堡。
當然,庫圖佐夫的棄守和斯大林的堅守或多或少也跟個人性格及所處地位有關。庫圖佐夫只是戰爭中的指揮官,他考慮問題更多是基於戰場形勢;而斯大林作為當時蘇聯的最高領袖,除了對勝利的渴望外,還要盡最大的努力維護自己統治的權威和穩定。(順帶說一句,庫圖佐夫時期俄國的首都是聖彼得堡)
回覆列表
謝謝邀請!1812年6月24日,拿破崙率領近60萬軍隊侵入俄國。他單刀直入,直取俄國心臟地區莫斯科,逼迫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投降。戰爭一開始,俄軍屢遭失敗,喪失國土,後法軍如入無人之境,但得不到任何補給。原來這是俄華人故意為之。後俄軍總司令庫圖佐夫頂住壓力,率軍繼續後撒。經博羅季諾會戰,消耗法軍有生力量後放棄莫斯科,並運走一切物資,其餘全燒掉。拿破崙率軍進入莫斯科城後,夜裡四處火起,法軍狼狽退出。庫圖佐夫的堅壁清野和焦土政策,使法軍無法立足。因無後勤補給,又因天氣變冷,飢餓,疾病,加上俄華人四處襲擾,法軍狼狽逃跑,幾乎全軍覆沒,僅存2萬人左右,可以說庫圖佐夫的戰略很成功。
而1941年7月,德軍中央集團軍群以龐大兵力攻打斯斯科。在德軍閃電般的攻擊下,蘇軍防線很快崩潰,德軍迅速向蘇軍防禦縱深推進。莫斯科形勢十分緊張,斯大林心急如焚,他從外地召回朱可夫大將。朱可夫動員全城軍民修築防禦工事,佈置新的防線。斯大林確信日本無意對蘇作戰後,從遠東調往莫斯科30多個精銳師。他以鋼鐵般的意志,在危如累卵的莫斯科舉行閱兵式,此舉極大地鼓舞了蘇聯人民的鬥志。而此時,天氣變壞,先是大雨,德軍裝甲部隊難以前行,後是寒冷,德軍無冬服,部隊出現凍傷,士氣開始低落。總之,斯大林憑藉著天時,地利,俄國軍民的意志,拼死抵抗,絕不後退,拖垮並打敗了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