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痴騎朽翁
-
2 # 使用者3294749784759
現在省力,省事多了,先用電鋸,(有坐式,手提式等。)先把柴火鋸成自已需要的長度,再用大砍柴刀或斧頭破開。原始方法一般按照木紋砍或斧頭破較省力,好破一些!
-
3 # 佛爺結福
有體力,不費力,無體力,更吃力,任何物體都有相生相剋,手無縛雞之力之人,你叫他劈柴,那肯定費力,對有力氣之人,他在出力方面得心應手,都在他掌控之內,所以並不費力。
要想省力,每一種物體在需要破解或移動時,都要物體需要的力度才能將他控制,所以並不承在省力之說,生活中卻實有一些巧妙的辦法能排上用場,但並不是每一起,每一件都能派上用場,生活中能遇千奇百怪的事,每一件都不可能用最巧的辦法解決,能省則省,省不了的我們還得用實力來處理一些問題。
-
4 # 農夫看天下
題主你好!
劈柴這事本人幹過,以前農村沒有通天然氣,燒煤又燒不起,絕大部分的農村都是使用燒木頭的大灶。本人也不例外,也是經常上山伐薪供應家用。那時候大家入冬的時侯全都上山砍柴,山上的柴夥也是呈現僧多粥少的狀況。
山上的樹木生長著不夠使用,有時候不得不伐取一些體積較大的圓木。那麼要想把這些大個子木頭順利伸入灶爐內焚燒,就必須把它劈成小柈子。
別小看劈柴,若沒有按照一定的訣竅和規律去做,那麼往往就是事倍功半,不但整個人累得氣喘吁吁,體力過度消耗不說,但是做事的效率卻是微乎其微。仗著有幾分力氣蠻幹肯定是不行的。
舉一個例子來說吧,古時候有一個體健如牛的彪形大漢,這位大漢自恃力大無窮,常常無緣無故地去欺負一些弱小之人。一天,這個大漢攔住了一個文弱秀才的去路,當場要求那位手無縛雞之力的秀才要從他的胯下爬過去。
那位秀才想了想對他說道:
“你的力氣還沒有我的十分之一大呢,憑什麼叫我爬過去?”
那位大漢頓時大怒起來,要求比試比試。秀才搖頭晃腦輕蔑地指著路旁青石板上的一隻正在爬行的螞蟻說道:
“你有本事把這隻螞蟻打死了給我看看?假如你打一拳打不死它的話,而我能夠一下打死它的話,你就乖乖的拜我為師,如何?”
那壯漢四肢發達頭腦簡單,心想哪裡會打不死一隻螞蟻呢?於是就順口答應了。
只見那壯漢高高地舉起他那巨腿惡狠狠地向石板上的螞蟻踏去,石板發出“轟隆隆”的一聲巨響,瞬間斷為兩截。那壯漢自以為螞蟻必死無疑,自負地昂頭向天哈哈大笑。可是那隻螞蟻絲毫沒有受到傷害,還在石板上自由地爬行。
秀才叫壯漢看看螞蟻,那壯漢睜大了牛眼看到螞蟻還在那裡自由地閒庭信步,頓時目瞪口呆,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只見那書生上前伸出一個小指頭輕輕地往螞蟻身上一按,那螞蟻再也不動了。大凡一些蠻漢雖然力大無窮,但往往死要面子,於是那位大漢沒有食言,真個拜了書生為師。
大家似乎也會覺得奇怪了,為什麼石板都斷了而螞蟻卻沒死呢?因為石板上滿滿的都是坑坑窪窪的小窟窿,走在窟窿裡的螞蟻自然絲毫沒有受到傷害了。
這事告訴我們做事情光靠蠻力是不行的,要用腦子去思考才能事半功倍。同樣道理,劈柴光靠蠻力也是不行的,有些材質堅硬的樹幹根本就不是靠力氣能夠劈得開的。• 那麼怎麼樣才能既順利又省力地劈開木柴呢?
• 這就要象醫生看病一樣需要因材施策,辯證進行。
我們南方人劈柴往往都是把柴夥豎躺在地上,為了省力,木頭也鋸得比較長。因為鋸木頭也要力氣和工時。然後在木頭的一端埑上一根橫木,然後從這根木頭的鋸口處下斧,直到些微開裂之後,再往前順著裂痕依次劈進,直到整個開裂。
至於一些材質比較柔軟的木頭可以採取黑虎掏心,直擊重點的辦法。就是舉起斧頭直接向木頭的枝條斫斷疤,舉起斧頭又狠又準下死力劈下。一般都會很聽話地一分為二,既結約了時間,又防止木材被劈得支離破碎。
老農說“杉木擊寸,松木劈節”,意思是說杉木材質柔軟,但條分個性突出,只要往它的沒有枝條疤的地方下劈,往往都會很規矩地一分為二。但是不要往它的枝條疤下斧,因為杉木的枝條疤比較堅硬,當心你的斧頭裂嘴了。
然而松木的樹幹好像棉被一樣,下斧根本不著力氣,儘管你使出吃奶的力氣下劈,斧頭總是深陷其中,而松木沒有開裂的意思。這種情況就只有找到它的枝條疤下斧,多下斧幾次,直到枝條疤開裂,那麼整條樹幹就會全部開裂。
至於一些材質堅硬的雜木,也可以使用劈柴針,可以是木質的,也可以是鐵製品。下斧之後,在斧口處敲入,然後再次下斧,再次下針,如此循序漸進直到木頭開裂。這個辦法看似緩慢,其實很快很有效。
假如實在無法劈開就只有把木頭再次截短,極短的木頭再怎麼堅硬也是很容易劈開的。
回覆列表
知道一句古俗話嗎?
此俗話是,劈柴劈小頭,問路向老頭,按照俗話說的去做就行了,不但省力,而且收效顯著。
什麼是小頭,就是從柴禾的上部開始劈,儘量不要從下往上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