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吉月文

    原因很簡單,以英國的實力不能再維持這個巨大的殖民地帝國了。

    第一,二戰以後,各殖民地相繼掀起了民族解放運動,英國在二戰之中損耗了大量國力,在這個時候沒有能力進行彈壓。所以不得不允許殖民地先後獨立。以印度這個對英國最重要的殖民地為例。根據甘地的說法,他和英國政府在二戰爆發之後達成過一個協議,以支援英國政府的戰爭需求為條件,換取印度在二戰之後的獨立。不過,在戰爭結束之後,英國並沒有信守諾言。甘地因此發動了非暴力不合作運動。英國由於無力彈壓,因此推出了蒙巴頓計劃,將印度次大陸殖民地拆分成了兩個國家,也就是以伊斯蘭信仰為主的巴基斯坦和以印度教信仰為主的印度。前者就是現在的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後來,印度透過軍事和外交手段,使孟加拉國獨立以削弱巴基斯坦。

    第二,以英國移民為主的加拿大,澳洲,紐西蘭等國家,也不再沿用殖民地管理模式,逐步轉型成為普通國家。由於這些國家居民和英華人本質上同屬一個民族,所以沒有民族獨立的需求,不過也有強化對本地事務權利的訴求。英國因此讓這些國家逐步轉型。但是這些國家和英國依然有密切聯絡。他們的國家元首名義上還是英國女王。這些國家也是英國,後來組建的英聯邦的成員。英聯邦是一個鬆散的國際組織。英國是該組織的核心成員。其他成員都是英國曆史上的殖民地。英國政府給予這些國家居民,前往英國入境,旅遊留學和工作的便利。在移民的時候有一定的優先權。在經貿領域也有一些合作協議。

    以上是英屬殖民地轉型的兩種主要方式。本質上說,維持英國巨大的殖民地需要很大的軍事力量投入,而二次大戰之後,英國國力極度衰落,已經不足以支援。所以英國在當時只能允許殖民地獨立,或者轉型成為普通國家。不過英華人依然透過英聯邦組織這樣一個機構來延續自己和殖民地之間的特殊聯絡。

  • 2 # 大衛思想

    這個問題很大,只能往遠扯。自從英國和歐洲國家科學大論戰以來,英國與歐洲在交往方面,特別是在科學方面就更少了,真正的“光榮孤立”。而此刻的歐洲,特別是德國,在電、化學方面和國家統一都走在前列,已經領先英國了。

    好死不死的英國又來了一次“布林戰爭”,歷盡艱辛羸了戰爭,得到了黃金,確搞垮了國力,以今天的眼光看,完全得不償失!

    及至一戰爆發,若沒有海軍大臣邱吉爾率先控制波斯(今伊朗)的石油,軍艦改用燃油,英國的勝利將更加艱難。(詳見邱吉爾的《一戰回憶錄》)可以這麼認為:英國羸得了戰爭,卻輸掉了國力,對殖民地的控制也大不如前。

    到二戰爆發,隨著法國的投降,初期的英國只能獨抗德國。以至於成為美國的盟友後,美國用百十艘護衛艦(有的還是燒煤的),就可以共用查爾斯群島,其主島迪戈加西亞在印度洋的地理位置就不用提了吧!

    二戰勝利後,刮分完敵人後,就該刮分“朋友”了,加之戰後的獨立浪潮,如果不是邱吉爾拼命提前引發“冷戰”,大英帝國就更加不知道沉淪到何等地步了。

    所以說,英國的失利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唯此,才不可逆轉!

  • 3 # 使用者崢嶸歲月

    這問題應首先考慮英國是怎麼獲取的殖民地。隨著馬列主義理論的普及,世界人民的覺醒,國際交流、交易的增多及增強,靠堅船利炮奴役他國、不勞而獲霸佔黃金白銀及各種生活生產物資的強盜行經也越來越被壓迫、奴役的人民奮起抗爭。大多數經過浴血奮戰,最終趕走侵略者,獲得民族獨立解放和自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非人學園比較強勢的各路英雄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