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奇葩歷史大觀
-
2 # 小小的酸奶
鞠義是袁紹麾下最為出色的將領之一,袁紹能夠擊敗公孫瓚,鞠義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關於他是怎麼死的,小說與正史有著不同的說法。
我們一般是以正史為主,當然小說上的也可以看一看。
小說《三國演義》這部小說,是一部典型的擁劉貶曹的小說,因此對於蜀漢集團的文武進行了一番大肆的讚揚與抬高,對於曹魏和孫吳勢力的文武進行適當的貶低,甚至還將正史中的一些情節進行張冠李戴,或者無中生有,以此突出蜀漢集團的正義性。
《三國演義》中,鞠義死在第七回,公孫瓚與袁紹大軍在界橋大戰。此戰中,公孫瓚的王牌部隊“白馬義從”被鞠義巧妙地利用步兵與弓兵給擊潰,並折了大將嚴綱,這一戰中前半部分鞠義斬將奪旗,風頭無限。可以說勝利的天平完全傾向與袁紹一方。但是這個時候趙雲站了出來,先是斬殺鞠義,後是單騎突入袁紹大軍直指袁紹,逼迫袁紹先鋒大軍來救援,最後保得公孫瓚突出重圍。
完全可以說此戰中,趙雲力挽狂瀾,既救出了公孫瓚,又成功地止損。
當然這只是《三國演義》對於趙雲的抬高,給趙雲提供了一個完美的出場。而鞠義就是趙雲出場後第一個常山趙子龍的槍下之魂。
正史正史上並不是如此。鞠義這個人是死在了情商太低。《三國志》的記載並不是記作鞠義,而是曲義。在界橋之戰中,公孫瓚挾大勝青州黃巾之勢,進逼冀州,當時公孫瓚帶了有三萬左右的步兵,左右各有五千匹馬的騎兵,這個就是不是每匹馬都代表一個騎兵,那也至少有數千的騎兵,還有著白馬義從也有著數千。力量十分強悍。
但是袁紹可以說幾乎都是步兵,用鞠義率領的八百先登軍作為先鋒,而後有著數萬的步兵。我們都知道騎兵對陣步兵有著天然的優勢,因此公孫瓚對其十分輕視,結果遭受當頭一棒,騎兵被鞠義殺個大敗,鞠義斬殺公孫瓚麾下大將嚴綱。而後鞠義開始追擊公孫瓚,一直追至界橋之上,直到有少量白馬義從突襲袁紹,不得已鞠義才撤兵救援。
《三國志·袁紹傳》:紹令曲義以八百兵為先登,強弩千張夾承之,紹自以步兵數萬結陳於後······義追至界橋;瓚殿兵還戰橋上,義復破之,遂到瓚營,拔其牙門,營中餘觽皆復散走······完全可以這麼說,這個界橋之戰的勝利,就是鞠義一個人的功勞。
對於鞠義的死亡,《三國志》並沒有詳細提到,僅僅說“曲義後恃功而驕恣,紹乃殺之”。說鞠義因為界橋之戰的功勞,恃功而驕,逼得袁紹不得不殺了他。我們在此只能認為鞠義情商太低。但是對於鞠義這個人到底是不是真的“恃功而驕”就不得而知了。
其實也是有可能袁紹忌憚鞠義的功勞太大,自古以來功高震主之事一直都有。
回覆列表
袁紹手下的大將麴義是袁紹的第一猛將,如果他在的話,顏良文丑只能是他的小弟,他是三國演義中出場比較早的將領,當時袁紹和公孫瓚各領隊伍在磐河大戰,雙方對峙之下僵持很長時間,這個時候袁紹就派遣麴義的800先登死士,在自己的軍隊後方隨時接應,而公孫瓚則派遣的嚴綱為先鋒打頭陣。
一番交戰之下,麴義將嚴綱斬殺,趁機擊敗了公孫瓚。
麴義立下了汗馬功勞的話,後來在戰爭中居易的表現都是可圈可點,也正因為此句也是越來越驕傲自大了,終於心懷不軌。而袁紹也不是省油的燈,他利用計謀將麴義斬殺,他的部下和兵馬也被消滅了。
麴義在袁紹的麾下,本來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就連顏良文丑在他面前也要小心翼翼的儘管如此,他還是想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想要更多的權勢更高的地位,最終他的謀反之心被袁紹察覺到,於是被袁紹殺死,連同他的部下一起走上了黃泉路。
但麴義戰爭能力的確是不錯的,如果袁紹沒有殺死麴義,而是盡情的發揮他的作用,那麼三國的歷史可能會被改寫,但是三國中沒有哪個主公會容忍自己的手下對自己有不臣之心,即便他的能力再強武功再高也是如此。
三國曆史上從來不缺少武功高強的戰將。
麴義的錯誤就在於沒有認識到自己的位置,如果他能夠安分的臣服於袁紹。那麼它在幫助袁紹開疆擴土之後,自然能夠得到很高的位置。
一旦袁紹能夠稱霸三國,到那個時候機遇就是袁紹一等一的功臣,金錢美女不在話下,總比落得個不得好死的下場好多了,說白了他就是能不明白自己的位置,以為自己的武力強大就可以獲得高位,
他不明白袁紹也是因為自己的祖輩的積累才有現在的位置的,麴義面對財富地位,美女,各種慾望,他就妥協,甘心情願的成為慾望的奴隸。
沉醉於自己編織起來的幻象。
不不明白自己的斤兩,在野心之下最終成為飛蛾撲火。
在歷史上和麴義一樣的人物比比皆是,比如說許攸,他就敢直呼曹操的小名?雖然他們從小是一起玩大的夥伴,但是現在曹操是君自己是臣,不明白自己的位置,反而居功自傲惹下的禍端。
很多的人都是因為自己有了一點成績就開始驕傲自滿。歷史的教訓告訴人們,要明白自己的位置,人貴有自知之明,這是人最可貴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