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史磚家

    曹奐之所以過繼給曹叡當兒子,完全是權臣司馬昭和郭太后操縱的結果。那麼曹奐到底是誰的兒子?他為何要過繼為堂兄為子?

    曹魏的國祚只有45年時間,卻出了三位傀儡皇帝,而前兩任的結局都很不堪。其中,曹芳被廢黜後幽禁於河內,雖然僥倖保全首領,但死後卻得了一個“厲”的惡諡,而曹髦被司馬昭公然弒殺後,則被追廢為庶人,開帝王被臣子公然弒殺的惡例。

    要說結局最好者,還是要屬末代皇帝曹奐,雖然是眼睜睜地看著江山易主,但亡國後享受的待遇卻極為優厚,可謂冠絕各朝,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也算是一種很不錯的“補償”了。

    曹奐字景明,本名曹璜,是魏武帝曹操的孫子,燕王曹宇之子,跟明帝曹叡是堂兄弟關係,即位前的封爵為常道鄉公。曹奐當公爺之時,曹魏軍政大權已經完全操諸於司馬家之手,再加上朝廷對宗室本就禁防甚嚴,現實的嚴酷性讓曹奐早早地看清了形勢,他所期望的不過是守著妻妾兒女,平平安安地過完一生,就像其父曹宇一樣。

    然而讓曹奐沒有想的事,他這位最不想“出頭”的公爺,最終還是被時局推向了風口浪尖。

    甘露五年(260年)五月,魏帝曹髦因不滿於權臣司馬昭的專橫,憤而舉兵討伐,結果被對方公然弒殺。事後,司馬昭一方面奏請郭太后追廢曹髦為庶人,一方面和公卿大臣商議新君人選,最終決定立曹璜為皇帝。同年六月初一,郭太后下詔讓曹璜改名為曹奐。翌日,曹奐在洛陽登基,並改元為景元。

    由於曹奐需要繼承明帝,按規定要降低輩分。也就是說,曹奐以明帝子嗣的身份繼位,而不是兄弟輩。相應的,曹奐稱呼其父曹宇,不再是父親,而是從祖父。這也是帝王繼承製度上的通則,雖然看上去很搞笑。

    曹奐在位5年時間,雖然名義上是皇帝,但手中卻連一丁點兒的實權都沒有,朝廷上下、各州郡刺守、中外軍隊中,莫不是司馬家的黨羽,留給他的不過是“空殼公司”而已。不過,相對於血氣方剛的前任,曹奐對局勢看得很清,也知道根本就沒有放手一搏的實力,需要他做的,無非是履行好“橡皮圖章”的本職,為司馬家篡魏背書。除此之外,再沒有需要他做得事情。

    此時的司馬昭早有篡位之心,雖然盡掌魏國軍政大權,並透過誅滅政敵和名士的方式,成功地鉗制住天下悠悠眾口,但自覺人望還不足以服眾,便想透過戰場上的勝利,來為自己稱帝“鋪路”。

    景元四年(263年),司馬昭以鍾會為主帥,率鄧艾、諸葛緒等人伐蜀。當年十月,因各路軍頻繁報捷,曹奐以司馬昭家鄉溫縣屬於春秋時晉國的緣故,封司馬昭為晉公,進拜相國,並加九錫,使其邁出篡位關鍵一步。同年底,曹魏滅蜀漢。

    蜀漢即滅,司馬昭權勢、威望更著,遂迫不及待地在篡位事業上“加碼”。景元五年(264年)三月,曹奐進封司馬昭為晉王。到了這一步,連傻子都清楚,司馬昭很快便將邁出“終極一步”,自己稱帝建國。

    可很多人沒想到的是,就在司馬昭萬事俱備,馬上要迫使曹奐“禪讓”之際,突患重病而死,終究沒能登上帝位。死得如此巧合,或許是他作惡多端,連上天都不願讓他得償所願吧?

    可司馬昭雖死,曹奐的處境卻並沒有改善,司馬家該做的事情照做不誤,只不過篡位之事最終要由司馬炎來完成而已。鹹熙二年(265年)十一月十二日,距離司馬昭死去才三個月時間,曹奐被迫“禪位”給司馬炎,自此終結曹魏45年的國祚。

    晉武帝司馬炎對待曹奐還算優待,不僅封他為陳留王,食邑萬戶,將宮室安設在鄴城,而且還准許他使用天子旌旗,備五時副車,行魏國正朔,郊祀天地、禮樂制度都仿效魏朝制度 ,上書不稱臣,受詔不拜。在歷代亡國之君中,享受的待遇最好。

    曹奐退位後,在封國又存活了37年時間,於晉惠帝太安元年(302年)去世,終年五十八歲。曹奐薨逝後,晉朝特令予以厚葬,併為他上諡號為“元”,後世遂稱其為魏元帝。曹奐死後,陳留王的爵位一直由其子嗣或宗親傳承,甚至晉室南遷、南朝建立後,依然得以保留,直到南齊立國後才被廢除。前後歷經兩朝、214年,也算是一個神奇紀錄了。

  • 2 # 爾朱大魔王

    因為曹奐是降一輩出嗣的,《通典》卷九十三:“(咸寧)四年,陳留國上,燕公(指曹宇)是王(指曹奐,即曹璜)之父,王出奉明帝(指曹叡)祀,(曹宇)今於王為從祖父。”曹奐為曹宇之子,如今降一輩奉曹睿之嗣,那麼曹宇就成了曹奐的從祖父。

  • 3 # 那一年的河川

    合適,因為這種過繼符合當時中國的禮法制度。

    當時中國的制度是家族制,一個大家族分裂成各個分支,但是這些分支中,時常會出現生不出兒子導致絕嗣的情況。這種情況下,為了避免這一個家族分支就此消亡,經常會出現同族過繼的情況,希望藉此延續家族的傳承。

    曹睿當時是帝王,雖然有自己的兒子繼承家業,但不巧的是,兒子被司馬懿廢黜了,但是總要有人繼承曹睿的家業,於是就發生了將曹奐過繼給他的情況。在中國古代,這種過繼的本身一旦完成,過繼之人就和原有家庭斷絕了一切血緣關係,也就不再具有其原有的身份,被賦予了一個新的身份,所以曹奐不再是其堂弟,也就符合禮法。

  • 4 # 歷史這樣說

    魏元帝曹奐是三國時期曹魏最後一位皇帝,魏明帝曹叡是曹魏第二任皇帝,他們中間還隔著齊王曹芳、高貴鄉公曹髦兩位皇帝,曹奐以曹叡嗣子的名義繼承皇位,悅史君認為,與曹魏末年的複雜局面有很大關係。

    曹魏景初三年,蜀漢延熙二年,東吳赤烏二年(239年),魏明帝曹叡病逝於洛陽,年僅8歲皇太子曹芳即位,尊魏明帝的皇后郭氏為皇太后,由邵陵侯、大將軍曹爽和舞陽侯、太尉司馬懿共同輔政,改第二年年號為正始。

    不久,曹爽聽從親信丁謐的計謀,尊司馬懿為太傅,削去司馬懿的軍權,改任他的二弟曹羲為中領軍,曹訓為武衛將軍,曹彥為散騎常侍,曹爽兄弟完全掌握京師禁軍。

    曹魏正始八年,蜀漢延熙十年,東吳赤烏十年(247年),曹爽聽從了何晏等人的計謀,把郭太后遷到永寧宮軟禁,一時曹爽兄弟“專擅朝政,兄弟並掌禁兵,多樹親黨,屢改制度”,被架空的司馬懿稱病迴避曹爽,暗中卻在準備。

    曹魏正始十年,蜀漢延熙十二年,東吳赤烏十二年(249年)正月,曹爽兄弟跟從曹芳離開洛陽,去祭掃魏明帝的高平陵。

    司馬懿乘機上奏郭太后,請廢曹爽兄弟,並率兵屯司馬門,控制京城,曹爽屈服後被司馬懿夷滅三族,史稱高平陵事件。

    曹魏嘉平六年,蜀漢延熙十七年,東吳五鳳元年(254年),司馬懿的長子大將軍司馬師等人上奏郭太后,廢曹芳為齊王,改立魏文帝曹丕的長孫、東海定王曹霖之子、高貴鄉公曹髦為帝。

    曹魏甘露五年,蜀漢景耀三年,東吳永安三年(260年)五月,不滿高都公、大將軍司馬昭專權的曹髦,拔劍登輦率領殿中宿衛和奴僕們,出宮討伐司馬昭,宜陽鄉侯、中護軍賈充率軍與曹髦戰於南面宮闕之下,賈充教唆騎督成倅之弟太子舍人成濟刺殺曹髦,把他弒殺於車下。

    曹髦死後,司馬昭威逼郭太后廢曹髦為庶人,立燕王曹宇之子常道鄉公曹奐為帝,改元景元。

    司馬昭“使中護軍司馬炎迎燕王宇之子常道鄉公璜(指曹奐)於鄴,以為明帝嗣。”

    這裡的“明帝”就是魏明帝曹叡,也就是讓曹奐作為曹叡的嗣子繼承皇位。

    可曹奐是燕王曹宇的兒子,魏武帝曹操的孫子;曹叡是魏文帝曹丕的兒子,也是魏武帝曹操的孫子。

    換句話說,曹奐就是曹叡的堂弟,怎麼能夠做曹叡的嗣子呢?這不是差了輩分嗎?

    可是,這個在現代人看來匪夷所思的關係,當時卻是符合禮法的,悅史君有以下幾個觀點:

    第一,“王奉魏氏,所承者重,不得服其私親”

    曹奐本是曹魏宗親子弟,沒有資格繼承皇位,在高貴鄉公曹髦被弒殺的特殊情況下,他才得以入承大統,這是符合曹魏王朝需要,自然不能以私人感情來論,降輩成為曹叡的嗣子,也就很正常了。

    第二,“應服周,不以親疏尊卑為降。”

    西晉有司認為,曹奐入嗣曹叡的特殊情況,是服從王朝的需要。

    第三,“四年,陳留國上,燕公是王之父,王出奉明帝祀,今於王為從祖父。”

    西晉咸寧四年,東吳天紀二年(278年),曹奐的父親燕公曹宇去世,曹宇本是曹奐的父親,但曹奐入繼大統是以魏明帝后嗣的名義,所以曹奐要認父親曹宇為“從祖父,因為曹宇本是魏明帝曹叡的父輩,現在自然就應該是明帝嗣子曹奐的祖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ICC杯:皇馬3-7慘敗給同城對手馬競,齊達內走下神壇,他會被下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