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020740644804

    我的答案是:睡前喝牛奶不會加重腎結石,反而有利草酸鈣類的腎結石(80%的腎結石患者屬於草酸鈣類腎結石)

    腎結石絕大多數由草酸鈣組成,過量攝入動物蛋白會顯著增加尿中鈣、草酸含量。晚間正是結石成分排洩高峰期,如果睡前喝牛奶,牛奶中鈣含量高,而喝奶後馬上處於睡眠狀態,尿液濃縮,鈣透過腎臟較多,易形成結石。很多患者都覺得晚上再也不敢喝牛奶了?腎結石的發生與體內代謝異常、尿路感染、藥物影響等多種因素有關,將結石原因完全歸結於飲食習慣有些片面。攝入鈣≠變結石牛奶中含鈣,並不意味著吃了鈣就會變結石。

    研究結果顯示,含鈣類結石佔所有腎結石的80%左右,這就會造成人們自然而然地認為:既然結石多是含鈣類結石,那麼控制鈣的攝入就能降低結石形成的風險。其實,含鈣類結石的成石因素非常複雜,從腸道吸收鈣離子的角度出發,即使我們進食了過量的鈣也不代表會有等量的鈣離子被吸收。當我們身體發現過量的鈣離子被吸收而導致血鈣升高時,就會透過腸道1-25二羥基維生素D3的負反饋而減少鈣的吸收,當然這時可能會出現一過性的高鈣尿。草酸離子是結石形成更重要因素但是我們應該瞭解的是相較於鈣離子,草酸離子是結石形成更為重要的因素。我們平時吃的蔬菜、水果都會含有豐富的草酸,包括維生素C也是草酸的前體。吃了後腸道內即存在較多的草酸根,只有可溶性草酸鹽可以被腸道吸收,並最終透過腎臟排出即形成草酸尿。當草酸在尿液中濃度過高時,非常容易和尿液中的鈣離子絡合形成草酸鈣結晶,也就是草酸鈣結石的早期形態。在這裡有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就是腸道內的可溶性草酸含量。作為陰離子的草酸和鈉、鉀、鎂等陽離子絡合後形成的是可溶性草酸鹽,這類的草酸鹽都可以被吸收,而腸道內的鈣離子和草酸絡合後形成不溶性草酸鈣,因無法被吸收而最終透過腸道排出體外。喝牛奶可“一箭雙鵰”鼓勵結石患者多喝牛奶,因為從牛奶中被吸收的鈣相對還是穩定的,而未被吸收的鈣可以與腸道里的草酸離子相結合,將形成穩定的、不容易被吸收和分解的草酸鈣,經腸道排洩,那麼草酸就不容易血液被吸收,就不會在腎臟形成高草酸尿。此時鈣離子的好處就體現出來,既沒有被人體大量吸收進入尿液形成高鈣尿,又及時在腸道中與草酸離子結合,從而有效降低了尿液中的草酸含量。因此,對於喝牛奶這件事,普通人包括大部分結石病人沒有必要做過多的限制,即使像尿酸性結石病人,只要適當的攝入也是可以的。相反,對草酸鈣類的結石病人,甚至可以鼓勵病人多喝牛奶。但有一類結石病人較為特殊,胱氨酸結石(5%的人群)的患者由於基因原因,導致體內蛋白質轉化出現問題,這類患者需要嚴格限制牛奶的攝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喝紅酒用什麼樣的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