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讀歷史的大胖子
-
2 # 墨梅逸清寒
昏者多庸,庸者自昏,題目把這兩個字分開大概是因為北宋出了一個藝術型皇帝宋徽宗趙佶吧,什麼都行就是當皇帝不行,昏而不庸,南宋除了趙構精於書法傳世《洛神賦》等,宋孝宗開啟“乾淳之治”其他大都庸碌無為。
北宋最大的昏君莫過於宋徽宗和宋欽宗了。一個“靖康之難”就把他兩打入18層地獄了,縱然宋徽宗自創“瘦金體”“院體”,用宮廷之力推進書法繪畫的程序,堪比李煜的這些成績不能磨滅他的優柔寡斷和極度缺乏的政治敏感度。他痴迷道教,自稱教主道君皇帝,重用蔡京等主和派,在位期間宋江方臘等農民起義不斷。相信騙子郭京的神兵,被金軍打的七零八落進京城來,他立刻氣塞昏迷,醒了第一件事就是傳位給宋欽宗。
宋欽宗應該是歷史上最不願意繼承皇位的太子了,聽說皇后整理好行裝要和皇后一起逃走,被群臣勸下。不得不臨危受命以後先是重用主戰派李綱,後又聽信讒言殺了李綱,向金求和。最終造成了“靖康之難”的奇恥大辱。自己被金封為重昏侯,被勒令和81歲的遼天祚帝比賽馬球中摔下馬來,被馬亂踐而死。
趙構雖然有才但是重用秦檜殺害岳飛,只這一樣就夠昏庸無道了。宋光宗精神分裂,宋理宗頭顱當酒壺,宋度宗是7歲才說話弱智兒,5歲宋恭帝被元軍俘虜,宋端宗逃秀山落水而死,更不用說8歲被丞相揹著跳海而死的末代宋懷宗了。
國弱自然君弱,君弱國更弱。這兩宋十八帝應該是很埋怨祖宗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和趙光義燭影斧聲吧!
宋朝十八個皇帝,南北宋各九個,太祖趙匡胤和太宗趙光義後代各九個。說北宋昏君多真的有失偏頗,北宋能稱昏君的也就宋徽宗和他兒子宋欽宗。
唐宗宋祖,歷史對宋太祖早有評價,難得的有為之君。
宋太宗趙光義皇位雖得之不正,兩次北伐契丹,其中一次御駕親征,國家治理得也算強盛。
宋真宗在位時期,吏治清明,制度性治理腐敗,可以說中國歷史上治理腐敗最成功的皇帝。也是御駕親征至澶州,簽訂了“澶淵之盟”以少量金錢獲得和平,從整體利益上分析,宋朝獲利較大。允許西夏實質獨立,最後導致李元昊稱帝,有一定責任。宋真宗看著有點軟弱,但並非無能,從他對吏治的整頓,和談後的經濟措施。遼和西夏雖然得到“歲幣”,但是透過榷場交易,大把大把錢財迴流到宋朝,最後自己都不鑄錢,直接用宋朝錢幣。
宋仁宗更是仁孝治天下,手下名臣輩出,包拯、歐陽修、蘇軾、范仲淹、韓琦都是在仁宗朝受到重用。並由范仲淹、韓琦、富弼主持慶曆革新,改革宋朝長久以來的弊政,銳意進取。政治上改革吏治,經濟上厚農桑、均公田、輕徭役,法制上重命令、推恩信,軍事上修武備,由此贏得了幾次對西夏作戰的勝利。雖然慶曆革新沒有最後成功,宋仁宗在位時間最長,宋朝經濟、科學、文化在他手裡最為發達,有“仁宗盛治”的稱號。
宋英宗沒有太多存在感。家族遺傳性精神病的關係,宋朝幾位皇帝都有精神上的問題,北宋太宗系的英宗、哲宗有,南宋太祖系的光宗也有精神病。因為有病英宗登基以後就由太后垂簾聽政,英宗只是個擺設沒多少存在感。
宋神宗趙頊,歷史上廟號神宗還有明萬曆皇帝,“神宗”用在廟號裡,就是對這個皇帝不知道說他什麼好。相比明神宗歷史上勤政愛民,立志要富國強兵,任用王安石為相進行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王安石變法”,並乘西夏內亂髮動戰爭。只是變法雖然經濟上增加了收入,但是卻侵擾百姓,又損害了官僚地主的利益,導致反對者眾多,最後無法推行。五路伐西夏,因為糧草接濟不上無功而返。築永樂城牽制西夏,導致西夏全民皆兵圍攻,切斷水源,宋軍再敗。宋神宗在位時期銳意改革,積極進取,只是努力都失敗了,而嚴重的黨爭也由於變法引起,讓後人唏噓不已。
宋哲宗幼年繼位,高太皇太后臨朝稱制,對哲宗管教很嚴,導致哲宗逆反心理嚴重。高太皇太后死後,宋哲宗全面反攻,重新啟用王安石變法的新黨,把高太皇太后所用的大臣都發配邊疆。朝廷內外的黨爭在他手裡進一步激化,身體不好的哲宗脫離管教後,又縱情聲色,英年早逝了。
宋徽宗與宋欽宗,兩父子是亡國之君,屬於昏君範圍。
宋太祖趙匡胤建國以後就立下“與士大夫共天下,不可殺勸諫者”的遺囑,宋太祖收回了天下節度使的兵權,卻對文臣以重用。宋朝皇帝基本都照此執行,文人士大夫成了國家最重要的中堅力量,他們也真心實意輔助宋朝。宋朝的皇帝權力受到文臣的制約,皇帝的能力就看他用人之道,前面幾位皇帝都有名臣賢相輔佐,太祖、太宗時期的趙普,真宗時期的寇準,仁宗在位時間長賢相輩出。宋神宗時期繼承了仁宗朝人才濟濟的優勢,一場改革讓優勢變成了黨爭。宋哲宗用章惇、曾布使新舊黨爭更加嚴重,雖財力有所增加,但國勢衰微。宋徽宗用蔡京為相,“六賊”在朝,國家不可避免滑向深淵,靖康恥隨即來到。
南宋政權賢相不多,名臣因為戰爭狀態多出現在武將方面。南宋自高宗趙構始秦檜獨相二十多年,後面倒是多韓侂冑、史彌遠、賈似道這樣的權臣奸相當權,自然多是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