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錢多多讀文史
-
2 # 歷史不舊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登泰山舉行封禪大典,並立泰山石碑以為紀念,這是第一個真正舉行封禪儀式的帝王。泰山地處黃河下游,而黃河下游有著燦爛的文華歷史,是古代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因此泰山在歷史文明中有不可代替的地位。泰山是東部最高山,也是Sunny第一時間升起的地方,對於崇尚高山、太陽、蒼天的古人是最神聖的地方,是皇帝和天或者神仙最近距離交流溝通之處。古代皇帝效仿先人封禪泰山,除了緬懷先人,更重要的是宣揚自己的豐功偉業,樹立自己的至尊地位,明確天子受天命而治理河山的理念。封禪泰山是古代帝王鞏固皇權統治、統一民眾思想、粉飾天下太平的政治行為,也是一種宣傳替天行權的手段。
公元前110年,迷信長生不老的漢武帝開始了浩大的封禪大典,先到梁父山行禪禮祭地,然後到泰山設壇封禮祭天。隨後漢武帝與少數大臣同登泰山之巔,舉行了第二次的封禮。滿山放置奇獸珍禽,以示祥瑞,漢武帝身穿黃色吉服,行跪拜禮。漢武帝為紀念這次封禪典禮,改年號為元封。
太子並沒有隨行中,反而帶上了一代戰神霍去病的兒子霍檀,以示漢朝皇帝對有功大臣的恩寵。
霍去病十七歲出徵,首戰就斬獲匈奴兩千多人,為漢朝立下汗馬功勞,被封冠軍侯。後來與衛青組成了讓匈奴聞風喪膽的衛家軍,一直打到貝加爾湖畔,把不可一世的匈奴趕出了國境。掃除匈奴後,封為驃騎將軍的霍去病因病去世,年僅24歲。漢武帝失去這位神將非常痛心,讓霍檀繼承了霍去病的爵位,繼續享受漢朝對功臣的獎賞和榮譽。
霍檀封禪泰山儀式時大概十歲,在封禪歸來後暴斃,諡號哀,以顯漢武帝對其的惋惜之情。《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記載,“居六歲,元封元年,嬗卒,諡哀侯。無子,絕,國除”。霍去病後代至此斷絕,漢武帝也收回了冠軍侯稱號。
可能有陰謀,也可能完全是意外。霍去病24歲在驅除匈奴後因病去世,褚少孫在《史記》卷二十 建元以來侯者年表第八中補記中明確說是病死,也是史上對霍去病死因的唯一記載。霍檀年僅十歲,對漢武帝也沒有任何威脅,也不可能讓這位大帝對功臣兒子趕盡殺絕,除非是宮中內鬥,旁人起了殺心,瞞著漢武帝做出了絕後之策。當然,當時的醫療條件,其實一場普通的傷寒就可奪走霍檀的性命,在路途中患病的可能性極大。
漢武帝祭天時帶了霍檀是為了顯示對大臣的恩寵,對霍去病這位大將的敬重和感激,從而把這份榮耀放在了霍檀身上,隨行漢武帝舉行祭天大典。霍檀之死我依然相信只是個意外,一代惟才是舉、雄才大略、擊潰匈奴、征服北韓、開拓西域,並開闢絲綢之路的政治家、戰略家不會眼光如此短淺,為難一個孩子,你認為呢?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一擺出來,頗有點陰謀論的味道。我們先來看一看漢武帝祭天時為什麼不帶太子,而帶霍嬗。
漢武帝為什麼不帶自己的兒子?漢武帝祭天,實際是封禪泰山。這種儀式很有政治意味,表明帝王受命於人,還有宣揚自己的不世之功的意味。這樣隆重的儀式,太子理所當然應該在場——受命於天,父子相承啊。
此時的太子,正是霍去病的表兄弟劉據,霍嬗的表叔。在這種重大場合,劉徹情願帶太子的親戚,卻不帶太子,令人深思:這說明漢武帝此時對於繼承人的人選有所動搖。在他心裡面,暫時還不想向天下人宣佈,劉據就是鐵板釘釘的接班人。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就是,皇帝初次去泰山封禪,朝廷無人坐鎮,留太子居中主持。
那為什麼又帶霍嬗去祭天?這表明了漢武帝對功臣的恩遇。
霍去病三徵匈奴,居功至偉 ,不幸英年早逝。漢武帝心中不無痛惜,《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載:
“子嬗代侯。嬗少,字子侯,上愛之,幸其壯而將之。”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劉徹很喜歡霍去病的這個兒子,讓他承襲其父爵位,想等他長大後來完成霍去病未竟的事業。
他祭天時帶上這個功臣的兒子,昭示了他對霍去病功績的肯定,同時也寄託了對其後人的期盼。希望在其長大成人後,能助自己驅除匈奴的一臂之力。
霍嬗的死有無陰謀?可惜的是,小霍嬗在祭天回來後,不久就病死了。這讓後人對此揣測不已。在我看來,這裡很難說涉及了陰謀。對於一個小孩子,大可不必費周章。他能有什麼威脅?不過十歲而已,若說怕他長大後功高震主,那也未免過慮了——是龍是蟲還不知道呢?況且這孩子母家不詳,沒看出有什麼危險來。如果真怕他聯合衛青做出什麼來,想要斬草除根的話,還不如在霍去病剛去世,霍嬗才四歲的情況下動手。
漢武帝對霍去病的感情是真的,對於霍嬗愛屋及烏也是真,霍嬗的死,應該屬於正常病亡,一個小孩子,長途跋涉後感染些小毛病也是可能的,殊知古代一場風寒就會要了性命。
霍嬗死後,漢武帝十分悲傷,特作《思奉車子侯歌》以託哀思:
“天路遠兮無期,不覺涕下兮沾裳”。一個帝王,尤其是自視甚高的漢武帝,不是心有感觸,何必作此惺惺之態。因此,我斷定霍嬗之死並無陰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