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璞

    孝,從其本字字形看,是一個老人和一個孩子。這個字從字形看是孩子攙扶老人,這就是孝。《說文》解釋孝字為“孝,善事父母者”。

    世界各個國家都有照顧老人的傳統,但沒有一種文化,像中國傳統文化這樣,把孝提高到做人基本道德的高度,其原因何在?

    這是和中國的農耕文化有關。

    相對於狩獵,農耕對於農業技術的掌握和傳承要求更高。一個年輕人要學習狩獵,父親帶著他經過一個狩獵季節,可能年輕人就能掌握基本的狩獵技巧,剩下的就是個人練習。手藝高的去獵熊,手藝低的,去打兔子,總有一口飯吃。但農耕不一樣,農耕從整地播種開始,需要起碼三五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才能收穫,一個收穫季節也就掌握點皮毛,真正掌握農耕技術最少需要三五個收穫季節。況且有些因素,比如氣候,比如病蟲害等等,不是每年情況都一樣,這樣一來,農耕的經驗就很重要,老人的價值就在這裡體現。而尊重孝敬老人,當然就能獲得更多的經驗傳授和技術指導。因此,才有了從老到孝的觀念提升,中國傳統文化才如此看重孝道。

    也正因為如此,無論是道家,還是儒家,還是其它各家,都在各自的學說中推崇孝道,以此作為修身養德、教化民眾的思想基礎。

    而唯一不提倡甚至反對孝道的秦國,雖然一統天下,但短短時間就滅亡了。隨之興起的漢朝吸取了這個沉痛的教訓,提倡“以孝治天下”,漢朝歷代皇帝的諡號都有個“孝”字,我們熟知的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等等,實際諡號是孝文帝、孝景帝、孝武帝。

    此後歷朝歷代皇帝都會說自己“以孝治天下”,就是因為中華文明是基於農耕這個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階技師證有什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