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奇門維度
-
2 # 子夏故壇
“震”和“振”皆從“辰”。要區別這兩個字的不同含義,我們就從“辰”談起。
“辰”為十二地支之一,古人用來表時。一年共十二個月分四個季節,每個季節三個月,分別稱為孟、仲、季月,每個月又有兩個節氣,共二十四個節氣,分別為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辰代表一年當中的季春之月,節氣為清明、穀雨,辰正即為穀雨日。
一天共十二個時辰二十四小時,每個時辰兩個小時。這十二個時辰分別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或日昃)、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其中夜半在0時左右各一個小時,雞鳴在2時左右,平旦在4時左右,日出在6時左右,食時在8時左右,以此類推,人定在22時左右。辰亦代表食時,時間在8時左右,即7~9時之間,辰正即為8時整。
季春之月,萬物皆已出達,幾無內者,生氣正盛。《禮記·月令》雲:“是月(季春之月)也,生氣方盛,陽氣發洩,句者畢出,萌者盡達,不可以內。”辰正為穀雨日,穀雨者,百穀草木得雨而生也。雨為百穀草木之食,辰時正是百穀草木需雨養壯之時,得雨則壯,壯則精力旺盛,陽氣發洩,能量釋放,天下萬物有所大動也。《易·說卦傳》曰:“震,動也。”“震”字從雨從辰,其本義就是季春之月,穀雨節氣,百穀草木得雨而時發,蓬勃而動之狀,引申而凡指能量的自然釋放。
中國古人一日兩餐,分別在上午食時和下午晡時。辰代表上午食時,時間在7~9時,辰正即為上午8時整,是古人吃早飯的時候。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又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人吃飽了飯,就有力氣,就有精神,就有奮發進取的衝動,就可以擼起袖子加油幹。“振”字從手從辰,其本義就是上午食時吃飽了飯,渾身是力,正摩拳擦掌,準備擼起袖子加油幹,引申而泛指鼓足了幹勁的興奮狀態。
“震”和“振”在通常狀態下通用,但是“振”從“手”,側重於描述人或動物,因為人或動物有四肢,有思維,會調動情緒,故有鼓足幹勁的興奮狀態;而“震”從“雨”,側重於描述植物或其它無生命、沒知覺的物體或現象,如地震。地震就不能寫作地振,振作就不能寫作震作。另外,震多為被動,而振多為主動。震者,動也;振者,奮也。另外,“震”還是八卦之一,符號為“☳”。作為八卦之一,“震”還代表很多現象和意義。所以在《周易》中,“震”和“振”有嚴格區分,是不能通用的。所以震和振還是有所區別地使用比較規範。
-
3 # 創新數
最明白的解釋:
中國字,自母系氏族社會出現簡單的語言後,為了記錄事物,隨手摺根樹枝、草棍,在土地、沙堆畫些魚鳥谷獸的筆圖。如,魚:二羊:.
逐漸的,用簡筆劃圖。後來統一寫成字。這時,就把圖叫“畫圖”,把一筆一筆寫字叫“筆劃”。這就說明:先有“畫”字,後有“劃”字。
那時,人們住山洞或茅屋,經常在裡面攏堆火,取暖,燒食。有時不慎,失火了。人們就說是“禍災”,所以,“禍”字與“火”字近音,讀做“huò”.上面有蓋,下面有火,就是“災”。
像“樹”和“豎”兩個字,是先造出“樹”字,然後,把像樹一樣直立於地的細長物體叫“豎”。
像“敵”和“抵”兩個字,是名詞和動詞。是戰爭年代有了“敵人”,先造出“敵”字,有了敵人,就得“抵抗”,所以又造出了“抵”字。所以,有時,“敵”也是“抵”的意思。如:所向無敵。
像“振”和“震”,我們一看偏旁部首,就明白了。
“振”字,是“扌”,只有動物才能“振臂”。
所以和動作有關:①搖動,揮動。振翅。振奮。震耳發聵。振作。②奮起。振作精神。
我們的漢字,最大的優點就是“見其字,知其意。”是世界上拼音文字無法比擬的。
所以,要傳承中華文化:
學會漢字,寫好漢文。
知道漢史,做好漢人。
-
4 # 南極冰火
從字形上就可以看出,震,是下雨時出現的,打雷,人們亳無心理準備,“咔嚓嚓”“轟隆隆”,一陣陣雷聲過後 ,心有餘悸,有嚇破膽的感覺。家中的寵物狗嚇得鑽在桌子地下不敢吱聲了。地震,可以,滄海桑田,翻江倒海。
振,從手,既然與人有關係,就不那麼嚇人了,比較柔和,有規律,有頻率,如機械振動,手機振動,振奮人心。
二者的區別是,震,指讓人膽戰心驚的動。振,能感受到,不會讓人害怕的動。
-
5 # 候菊蓮
雖然兩字都讀四聲,但意思截然不同,振:搖動,揮動。如振臂高乎。
②奮起,興起。如精神一振。
震:迅速或劇烈約顫動,如震天動地。②驚恐或情緒過分激動,如震驚,震怒。
例句如下:
我們要做好預防地震的準備,更要做好地質研究,這也是為振興中華出力。
-
6 # 差不多略懂先生
震為形聲字,比如震驚、震懾。有動作表達之後進行情感上的反饋。
振為形聲字,振興、振奮。大多數為抽象或者形容意義。
兩者都是形聲字,但區別震可以單用,振不能;震比振的程度劇烈
回覆列表
“振”――“手+辰”,“震”――“雨+辰”;振字側重體現人的行為躍動狀態,震字側重點表達的是自然外物的雷動狀態。
二個字中都有“辰――龍”元素,以此表達動的幅度很大,如龍騰般。
在用法上也是如此,振多用在表達人的大幅度行動狀態上,震則多用在自然與外物的大幅度動態上,或是人對外界大震動的心理極度反應。如振興中華、振奮、振作、振臂高呼、一蹶不振等是表達人的行為狀態;雷鳴震天、震區、震動、震感、震驚、震顎等。
二字都是形聲字,振字多表人的積極向上行為,震字除表自然與外界大震動外,也多表達人的心理被外界狀態刺激的行為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