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掉眼淚的冠軍

    “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不是原文,原文是:“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句話出自魯迅的作品《故鄉》,在原文的最後一段出現。作者透過這句話,是想要表達“我”懷著深深的失望與痛苦的心情坐船離開故鄉,但“我”並不因此消沉、悲觀,而是寄希望於未來和下一代。而現在很多人把它改成“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想要表達的則是:不管什麼時候,哪怕前方沒有路,只要自己肯走,就會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來。也指群眾能夠開拓/破壞的力量,把沒有路的地方,都走出一條路來。拓展資料:《故鄉》是現代文學家魯迅於1921年創作的一篇短篇小說。小說以“我”回故鄉的活動為線索,按照“回故鄉”——“在故鄉”——“離故鄉”的情節安排,依據“我”的所見所聞所憶所感,著重描寫了閏土和楊二嫂的人物形象,從而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後農村破產、農民痛苦生活的現實。同時深刻指出了由於受封建社會傳統觀念的影響,勞苦大眾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縛,造成純真的人性的扭曲,造成人與人之間的冷漠、隔膜,表達了作者對現實的強烈不滿和改造舊社會、創造新生活的強烈願望。該小說入選初中語文,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級(上冊)。全文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1~5段)描寫了故鄉的蕭條景象和作者見到故鄉的複雜心情,並交代了“我”回故鄉的目的。第二部分(6~77段)寫“我”回故鄉的見聞與感受。第二部分又分四層,第一層次(從“第二日清晨”到“收不起錢來”)寫老屋的寂寥,更使“我”沉浸在深深的悲涼之中;還寫與母親商定搬家的事情。第二層次(從“你休息一兩天”到“我得去看看”)寫“我”回憶與少年閏土的友情。在這一層次中,作者首先介紹了當時“我”家與閏土家的情況:“我”家的家境不錯,“我”是一個少爺;閏土家境雖然不算好,但也還算過得去,“頸上套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說明閏土的家境還可以,也可以看出當時帝國主義的勢力還沒有來得及滲透到中國的農村。接著作者寫到自己與閏土相交的幾件事,並且和閏土建立了深厚的友情。第三層次(從“母親站起身”到“出去了”)寫作者見到了“圓規”楊二嫂。楊二嫂本來被稱作“豆腐西施”,但現在在作者的眼中,她已經成了一個自私、刻薄、尖酸、愛佔小便宜的小市民的代表。“我”從她的外貌、語言、動作等方面刻畫了這樣一個人物。第四層次(從“此後又有近處的本家和親戚來訪問我”到“已經一掃而空了”),寫“我”見到了中年閏土。第三部分(78~88段)寫“我”懷著深深的失望與痛苦的心情離開故鄉,但“我”並不因此消沉、悲觀,而是寄希望於未來和下一代。第三部分又分兩層,第一層次(從“我們的船向前走”到“竟也跑得這樣快”),寫“我”及家人乘船離開故鄉,其中插敘了楊二嫂的細節。第二層次(從“老屋離我愈遠了’’到全文結束),寫“我”坐在船上遠離故鄉時的感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天然卷的頭髮應該如何護理才能改善髮質乾枯、毛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