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壽( 1898-1971年),原名天授,後更名天壽,字大頤,號阿壽,別號壽者、 雷婆頭峰壽者、懶道人等,浙江寧海人。他的畫遠師徐渭、八大山人及石濤等,近受吳昌碩影響,自成一格,尤其擅長寫意花鳥和山水畫的創作。他的畫布局 奇險,筆墨濃重,色彩單純、氣勢雄渾。
傳世作品有《初升圖》、《凝檢視》、《石 榴圖》、《育雛圖》、《松石圖》等。他的繪畫理論著作《中國繪畫史》,影響也非常大。潘天壽在60年代初率先實行人物、山水、花鳥的分科教學,並將書法課納入國畫基礎課表中,聘請了以傳統功力著稱的國畫家、書法家到校任教,培養了很多傳統功力好,重視筆墨表現的國畫家,這些“新生代”畫家因與浙江美術學院的傳承關係和風格上的相似性,被成為“新浙派”。
潘天壽是繼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之後又一位推進中國畫發展的傑出藝術大師。潘天壽先生主張中國畫要達到詩、書、畫、印的完美結合,即“四全”。他的繪畫作品體現了這一中國傳統繪畫獨有的美學原則。潘天壽的繪畫作品以大筆粗線為主,屬於“大寫意”。他的作品用筆果斷而強焊、精練而有分寸,雄健剛直、老辣生澀。
他汲取古人的筆墨精華,又溶人自身強烈個性, 在氣勢和力量方面創造性地發展了筆墨傳統。《小龍湫下一角》是潘天壽山水畫與花鳥畫相結合的經典。小龍湫是雁蕩山著名風景點之一,環境幽雅,有如仙境。這裡靜中有動,龍湫飛瀑聲、淙淙流水聲, 和各種不知名的小蟲的叫聲,間或有風入松林之聲。
潘天壽畫小龍漱時,只畫了小 龍漱下的一個角落,而以一角來表現全景,創造出一個極為清新別緻、幽深靜穆的畫面,表現出“空山無人,流水花放”的詩一般的意境。畫家在構圖與寫意方面有著非常突出的表現能力。《初升圖》是畫家的一幅大寫意力作,畫中場面較大,描繪有松、石、梅、月。
畫面上挺立的梅花與橫亙的蒼 松共耐歲寒,一種清高剛正之氣,溢於紙上。畫面上方,一輪明月,用淡墨烘染, 月色清幽,夜涼如水。如詩般的意境,讓人心動神馳。潘天壽的題款多用漢隸和行書。有時用長篇款、多處款,或正楷,或大草,或漢隸,或古篆,隨便成致,或使畫面陡增氣機,或使佈局緊湊,或補充空虛,使畫面平衡 等。
《育雛圖》一畫,母雞和三隻小雞隻佔下部五分之一的幅面,長跋從上直下,增 長了全幅的氣機。《記寫少年故鄉山村所見》則是把題跋寫在巨石上靠石的輪廓處,充實了石的虛處,但不致太實,增加了畫面的穩定感。《雨後千山鐵鑄成》也是畫家精心構圖之作。畫面上部,墨色凝重,自有千鈞之勢。
下邊近景只寥寥幾筆點出雜樹,勾出一葉扁舟,中間留下大片空白,似有上重下輕,分疆兩段的缺點。畫家卻出人意料地從畫中部攔腰插入用堅挺的古篆寫成的詩句和灑落的行書跋語,巧妙地把畫面上下景物連線起來,可以說是非常有想象力的。畫家詩、書、畫、印“四全”在畫上的融合,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無懈可擊的地步,是中國繪畫藝術的瑰寶級人物。
潘天壽( 1898-1971年),原名天授,後更名天壽,字大頤,號阿壽,別號壽者、 雷婆頭峰壽者、懶道人等,浙江寧海人。他的畫遠師徐渭、八大山人及石濤等,近受吳昌碩影響,自成一格,尤其擅長寫意花鳥和山水畫的創作。他的畫布局 奇險,筆墨濃重,色彩單純、氣勢雄渾。
傳世作品有《初升圖》、《凝檢視》、《石 榴圖》、《育雛圖》、《松石圖》等。他的繪畫理論著作《中國繪畫史》,影響也非常大。潘天壽在60年代初率先實行人物、山水、花鳥的分科教學,並將書法課納入國畫基礎課表中,聘請了以傳統功力著稱的國畫家、書法家到校任教,培養了很多傳統功力好,重視筆墨表現的國畫家,這些“新生代”畫家因與浙江美術學院的傳承關係和風格上的相似性,被成為“新浙派”。
潘天壽是繼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之後又一位推進中國畫發展的傑出藝術大師。潘天壽先生主張中國畫要達到詩、書、畫、印的完美結合,即“四全”。他的繪畫作品體現了這一中國傳統繪畫獨有的美學原則。潘天壽的繪畫作品以大筆粗線為主,屬於“大寫意”。他的作品用筆果斷而強焊、精練而有分寸,雄健剛直、老辣生澀。
他汲取古人的筆墨精華,又溶人自身強烈個性, 在氣勢和力量方面創造性地發展了筆墨傳統。《小龍湫下一角》是潘天壽山水畫與花鳥畫相結合的經典。小龍湫是雁蕩山著名風景點之一,環境幽雅,有如仙境。這裡靜中有動,龍湫飛瀑聲、淙淙流水聲, 和各種不知名的小蟲的叫聲,間或有風入松林之聲。
潘天壽畫小龍漱時,只畫了小 龍漱下的一個角落,而以一角來表現全景,創造出一個極為清新別緻、幽深靜穆的畫面,表現出“空山無人,流水花放”的詩一般的意境。畫家在構圖與寫意方面有著非常突出的表現能力。《初升圖》是畫家的一幅大寫意力作,畫中場面較大,描繪有松、石、梅、月。
畫面上挺立的梅花與橫亙的蒼 松共耐歲寒,一種清高剛正之氣,溢於紙上。畫面上方,一輪明月,用淡墨烘染, 月色清幽,夜涼如水。如詩般的意境,讓人心動神馳。潘天壽的題款多用漢隸和行書。有時用長篇款、多處款,或正楷,或大草,或漢隸,或古篆,隨便成致,或使畫面陡增氣機,或使佈局緊湊,或補充空虛,使畫面平衡 等。
《育雛圖》一畫,母雞和三隻小雞隻佔下部五分之一的幅面,長跋從上直下,增 長了全幅的氣機。《記寫少年故鄉山村所見》則是把題跋寫在巨石上靠石的輪廓處,充實了石的虛處,但不致太實,增加了畫面的穩定感。《雨後千山鐵鑄成》也是畫家精心構圖之作。畫面上部,墨色凝重,自有千鈞之勢。
下邊近景只寥寥幾筆點出雜樹,勾出一葉扁舟,中間留下大片空白,似有上重下輕,分疆兩段的缺點。畫家卻出人意料地從畫中部攔腰插入用堅挺的古篆寫成的詩句和灑落的行書跋語,巧妙地把畫面上下景物連線起來,可以說是非常有想象力的。畫家詩、書、畫、印“四全”在畫上的融合,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無懈可擊的地步,是中國繪畫藝術的瑰寶級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