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相馬的詩文攝
-
2 # 京白1225
我基本認可。從宏觀上講,20年國家貨幣發行量(M2),據資料顯示翻了十多倍,貨幣貶值是大趨勢。從微觀上講,企業人工成本,20年翻了可不止十幾倍,房價20年翻個十幾倍算多嗎?看病、上學、等等等等,所以說,98年的一萬元相當於今天的16萬算是比較客觀。
-
3 # 互金圈
1998年1萬元相當現在多少錢,這個不會有準確的答案,因為對比的商品不同,得出的答案是有所差異的,例如1998年三等小麥價格最低保護價格約0.5毛/斤,2019年生產的小麥(三等)最低收購價為每50公斤112元,相當於1斤小麥1.12元,上漲2.24倍,按照小麥的購買力計算,1998年的1萬元相當於現在的2.24萬元,如果對比商品房銷售價格,1998年的1萬元相當於現在的14萬元;對比M2廣義貨幣量,1998年的1萬元相當於現在的17.5萬元;對比國民人均收入指標計算,1998年的1萬元相當於現在的11.85萬元。所以無法精確計算1萬元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
按照CPI計算(物價指數)CPI是綜合各種商品的價格,採取特定的演算法把各種商品價格進行綜合計算得出的指標,其中豬肉價格影響是最大的,所以最近CPI上漲的比較快,大部分原因是豬肉價格上漲導致的。中國從1978年開始釋出CPI指數,1978年CPI指數是100,下圖是從1998年到2018年曆年CPI增長率,眾所周知的原因,1998年和1999的兩年物價水平很低,CPI增長率為負數,2008年CPI增長率達到驚人的5.9%,創造改革開放以來年最高的增長率。1998年CPI指數為438.4(1978=100),2018年CPI指數650.8(1978=100),按照CPI指數計算,1998年的1萬元相當於現在的1.48萬元。
按照國民人均收入根據世界銀行公佈的資料,1998年中國國民人均收入800美元,2018年國民人均收入為9480美元,增長11.85倍,中國也從低收入國家變為中高等收入國家,按照國民人均收入指標計算,1998年的1萬元相當於現在的11.85萬元。
按照廣義貨幣M2計算M2表示廣義貨幣量,M2等於流通中的現金+企業活期存款+準貨幣(定期存款+居民儲蓄存款+其他存款),中國央行一般使用M2表示貨幣供應量,定期會公佈M2資料。貨幣量供應量和貨幣購買力雖然不是線性相關,但是絕對是正相關,M2過大貨幣肯定是貶值的,下圖是中國從1998年到2018年的歷年M2餘額,眾所周知的原因,2009-2011年貨幣供應量巨大,這三年是基建投資較多的三年。1998年M2餘額為10.44萬元元,2018年M2餘額為182.7萬億元,增長17.5倍,按照M2指標計算,1998年的1萬元相當於現在的17.5萬元。
按照房價計算1998年,中央釋出《關於進一步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設的通知》,宣佈全面終止福利分房,同時住房分配貨幣化正式啟動,全面開啟住宅商品化的時代。這不僅意味著中國住房體制的改革,更是華人居住生活方式的分水嶺。這一年,中國城鎮人口有41608萬人,總人口為124761萬人,中國的城市化率只有33.3%,到2018年中國的城鎮化率為59.58%,雖然較發達國家還有距離,但是20年間城鎮化率增長20%多,全世界只有中國做得到,誠然過去20年的房地產經濟是有很大弊端的,但是確實帶來了城鎮化率的大幅提升,人們的住房品質得到極大提升,這個是不容置疑的成績。下圖是全國1998年到2018年曆年住宅商品房銷售均價,其中2009年的房價增長最快,同比上漲24.69%,2009年M2貨幣餘額增長也是最快,同比增長28.42%;側面也能說明,貨幣寬鬆對房價是一大利好。
1998年全國住宅商品房平均銷售價格為1854元/平方米,2018年全國住宅商品房平均銷售價格為8544元/平方米,增長4.6倍,使用3倍槓桿,收益約14倍,按照過去住宅商品房銷售均價,1998年的1萬元相當於現在的14萬元。
綜上所述,經濟的發展必須帶來貨幣的貶值,適當的貨幣貶值說明經濟處於上升通道,經濟處於上升通道,居民的收入會跟著增加,我們要理性認識貨幣的貶值,貨幣貶值只要不是過度貶值可以認為是健康的,從以上對比的資料可以看出,按照CPI計算(物價指數)計算,1998年的1萬元相當於現在的1.48萬元;按照國民人均收入指標計算,1998年的1萬元相當於現在的11.85萬元;按照M2指標計算,1998年的1萬元相當於現在的17.5萬元;按照過去住宅商品房銷售均價,1998年的1萬元相當於現在的14萬元,後三個指標相差不大,可信度比較高,所以題目說的1998年的1萬元相當於現在的16萬元完全有可能。
回覆列表
我認不認可,改變不了“1998年的一萬快錢”是1998年的、不會變成“現在的16萬”這個鐵定事實。就象1998年,我34歲,而2019年,我55歲了。所謂“相當於”,不過是一種遊戲的比對、甚至是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