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提多

    幼小失孤,寄人籬下的林黛玉過的是一種繁華中的蒼涼生活。她沒有真正貼心依靠的人,也沒有什麼屬於自己的財產,絕頂聰明和滿腹的才華害了她,成就了她多思多慮,多愁善感的個性。同時孱弱的身體加劇了對她生命的幻滅感,縹緲無望的愛情煎熬著她易傷的心,在色慾與物慾橫流的賈府她是個弱者,是個無關緊要的寄食者,她的心裡無法承受這樣的事實,只有用清高孤傲來防衛自己,表現得日益尖刻與小心眼,她,是一朵帶刺的玫瑰。刺是她唯一的堅強,掩蓋在這脆弱的堅強下面的,是她那深深的自卑情結。

    她焉能不自卑呢?她唯一能夠憑以驕人自傲的美貌和才學,在寶姐來了以後,就有了勢均力敵的對手。與薛寶釵初次見面的那一瞬間,她最後的自信,她愛情的堡壘就開始搖搖欲墜了。。。。。。

    黛玉的自卑感使她總是疑心重重,對寶玉的愛沒有信心。以至於不斷地折磨他的感情為樂。看他傷心、哭了、病了、表白了,她才放心了、笑了、憐惜了、後悔了。

    池莉在小說【來來往往】中提到“男女事情是千萬揉搓不得的。”而寶玉就是在林黛玉的這一小性子下,被弄得揉腸百轉,不能自持,看客們也無不心思萌動,一至叫囂要找個黛玉做情人,才不枉負此生。與她相比,面相莊嚴的薛寶釵就有點可親可敬不夠可愛了。

    黛玉的尖銳與【金鎖記】中的曹七巧有共同的根源,都是因為愛的缺乏,對外界的不信任,沒信心和骨子裡的反抗精神。雖然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難掩內心深處的悲涼。

    黛玉常常提到死這個字眼,彷彿跟喝杯咖啡一樣容易。死是對於生活的最後反抗。現在小資們對於死亡的迷戀,不知與黛玉有沒有關係,但不能不說,死亡確是她的生命中最精彩的一筆。在悽豔奪人的高潮,一個美麗的生命戛然而止。

    就像櫻花因為它的易落而美麗一樣,從此,她永遠停留在了她如花般的歲月,在讀者心目中成了永恆。如果曹雪芹不讓她死,讓她滿臉皺紋地老去,和寶玉拄著柺杖坐在牆角昏昏欲睡曬太陽。或者嫁給別人,成了黃皮寡瘦,咽淚裝歡的怨婦,那估計,沒有多少人會像現在這樣愛她的。

    在書中她對於進了大觀園的劉姥姥的尖刻嘲諷,一直是我困惑不解的事。當然,對於她這樣封建社會中的貴族小姐,不能希望她對普通老百姓有我們現在的共產主義覺悟。但是這樣的一位小姐出風頭罵農婦也未免有點可厭。主要原因我以為,劉姥姥進賈府是為了乞得物質上的幫助。黛玉在賈府,也是一個乞食者,劉姥姥的出現與作為刺傷了她敏感的神經,她的嘲罵,似乎是想徹底劃分開她與她的不同之處,本質上是對乞食這一行為的厭惡和無奈。

    再看她葬花時的吟唱: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豔能及時,一朝漂泊難尋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擴建土境內的軍事設施,所謂的關閉豈不成了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