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
2 # 三晉清泉
這種情況是隆中對的設想,但此時大舉攻魏那是萬萬不行的,理由很簡單,時機就不對嘛,分析一下吧!
其實我是最喜歡探討這樣的問題的,雖然歷史本身是客觀規律的存在,但作為現代人的我們不應該只是簡單的去接受事實,偶爾對歷史來點設想,發散思維從而啟迪智慧豈不更有意思。
眾所周知關羽是在劉備奪得漢中並自封漢中王之後發動的襄樊戰役,並且威震華夏,名噪一時,狂妄的不得了。但是仔細想一想,這場戰役還是很值得推敲推敲的。
漢中之戰雖然是以蜀漢的勝利而告終,但也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劉備是舉整個益州之力拿下的漢中,到此時已是元氣大傷,益州疲敝嘛,畢竟是國小力微。而對於曹魏來說畢竟不是自己統治的核心區域,漢中屬於偏遠地帶,雖然失敗了但是家大業大不會傷及筋骨,國力可以迅速恢復,曹魏依然是最強的王者,兩者之間是截然相反的。
再來看看荊州,沒錯,經過關羽這幾年盡力盡力的治理,荊州確實是兵強馬壯,盛極一時。但也不是鐵板一塊,實乃暗流湧動,危機重重。荊州乃天下之腹,是一塊兒進攻的絕佳之地,但同時也是危險之源,北邊曹魏虎視眈眈,朝思暮想一心只要荊州,對於東吳就更不用說了,荊州就像一把利劍一樣懸在長江上游,狠狠地掐著東吳的脖子,就跟一塊兒肥肉一樣,但凡蜀漢有點實力,這塊肉他是想什麼時候吃就什麼時候吃,這種情況下吳蜀聯盟恐怕並不是那麼迫不及待了。劉備拿下漢中盛世浩天,最寢食難安的恐怕就是東吳了,這也是最大的危險。
所以這個時候蜀漢雖然是如日中天,但有點外強中乾,一片虛假繁榮而已,最應該做的就是休養生息,積蓄國力。
諸葛亮看得很清楚,也早有預料,隆中對當時說的就是“待天下有變”,說的就是北伐的時機問題。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劉備大舉伐魏實在是不明智的也不現實,根本就沒有那個實力。最終的結果只能是損兵折將,越打越弱,恐怕最後連自保都成問題了,那時候可就不只是益州疲敝的問題了,是要被滅國的。
再來看看襄樊這場戰役吧,關羽是在沒有得到劉備任何指示的情況下發動的。它的戰略目的是什麼,好像也沒有,也並非那麼的緊迫,似乎也就是壯壯聲勢。如果是在已經告知益州方面的情況下再行動,劉備不可能沒有任何行動,雖然北伐是不可能的,漢中大戰剛剛結束北邊暫時應該會消停一段時間,自然不用理會。但是劉備完全可以出川順流而下加強荊州的防禦,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即使是虛假繁榮,但憑藉劉備此時的聲威唬唬東吳做做樣子應該是足夠了。只怪關羽後期真是變得狂妄自大,目空一切,不僅自己身首異處,也斷送了蜀漢來之不易的大好形勢。
回覆列表
會取得蜀漢提前滅亡的效果。
關羽威震華夏的同時,劉備大舉攻魏,所取得的效果相於把襄樊之戰和夷陵之戰,戰敗後蜀漢所遭受的損失疊加在一起,並且這損失還是劉備在馬不停蹄的進行了六年戰爭之後遭受的。
題主的意思就是想乘關羽襄樊之戰威震華夏的時候,兩路出兵,攻打曹魏,一舉實現隆中對的戰略規劃。
劉備自從受劉璋邀請入川后,就一直忙的很。忙著打仗,先是搶劉璋的地盤,與劉璋打了三年,後由於孫權討要荊州,劉備不肯,孫權派兵奇襲荊南三郡,劉備馬不停蹄的從成都趕到南郡與孫權對峙,剛對峙上,那邊曹操打漢中張魯,劉備又馬不停蹄往益州趕,防止曹操偷窺益州。
劉備剛回到益州後,曹操退兵,不久,劉備在經過一年的休整後,在法正的建議下,開始對漢中用兵,漢中之戰打了近三年,劉備雖然奪取了漢中,但此時已經是精疲力盡,再也無力對外用兵。
諸葛亮在隆中對中說:益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在劉璋主政的幾十年中,益州確實沒有太大的動亂,積累了不少的糧食和財富,劉備拿下成都後 ,繼承了劉璋的政治遺產,結果劉備在漢中之戰全部用盡了。
古時候打仗可不比現在,那個時候生產力低下,物資不豐富,糧食及物資補給消耗極大,而生產和恢復時間則相當漫長,差不多要十個普通人,才能養活一個士兵,人口數量與士兵人數的比例差不多是十比一,另外由於人口稀少,運輸不便,打一場戰爭至少要動用雙倍的後勤人員。
劉備在與曹操打漢中之戰時,除了鎮守邊疆的軍隊外,能用得上的軍隊,劉備基本上都動用了,而後勤人員至少是士兵人數的雙倍,劉備在漢中之戰至少動用了5萬士兵和10萬後勤人員,這對一個總人口不到一百萬的地方政權來說,壓力是相當大的,整個國家的十分之一的人口在前線打仗和服務後勤。
漢中之戰結束後是219年5月,七月劉備稱漢中王,七月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八月就威震華夏,劉備在這個時候出兵大舉北伐曹魏,先不說劉備有這個實力嗎,就說劉備出兵哪有糧食、哪有人員、哪有物資補給去打仗?
如果劉備執意乘關羽威震華夏時期北伐,那麼關羽在襄樊前線作戰,孫權在背後偷襲荊州,關羽被殺,荊州丟失,劉備在荊州的勢力全部覆沒。這邊劉備北伐曹魏,在得到關羽全軍覆沒的訊息後,被曹魏擊潰,運氣好劉備能逃回益州,運氣不好,劉備丟了命也有可能,蜀漢政權就岌岌可危了。
對了,只要孫權不偷襲荊州,那麼劉備也不至於這麼慘,關羽不會死,荊州不會丟,說不準還能佔了襄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