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兵哥129472092

    謝謝邀請。英國是一個島國,其海軍實力在當時是很強大的,以德國的海軍實力無法戰勝英國的皇家海軍,德國沒能力穿越英吉利海峽。在敦刻爾克英法聯軍大撤退時,英國海軍保留了一定的實力,這次戰役,希特勒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迂迴包抄完畢後,應及時撤底的把英法聯軍消滅掉。法國投降以後,其大部分海軍及其軍用物資也轉移至英國。所以,德國戰勝英國海軍難上加難。德國陸軍堪稱世界一流,其武器裝備及軍人素質,單兵作戰能力遠勝於蘇聯。於是,希特勒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一心進攻蘇聯。

  • 2 # 崇尚良知在初心

    這個本人不太清楚,不好解說:憑空預測吧,希特勒戰略決策失誤,大方向決定錯了!假如不撕毀《蘇徳友好條約》,集中全力進攻英國,估計當時就能佔領全英國,緩過勁兒、再進攻蘇聯才是正確的!但希特勒可能過高估計了自己的實力,全面鋪開,多線進攻、這是犯了兵家大忌!倒致最終慘敗!另外可能還有天意、多行不義必自斃!謝邀!請內行指正!

  • 3 # 金洲91437526

    主要是戰略佈局錯誤,德國海軍實力遠遜於英國,無法從海上進攻英國。在攻佔法國後,空軍實力大增,應該以空軍攻擊、控制英倫三島,徹底摧毀英國的機場和港口,而不必去佔領英國。至於攻擊蘇聯,戰爭初期應集中力量消滅對方的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進而摧毀機場、軍工設施和後方基地。讓蘇聯各加盟共和國獨立,扶持親徳政權,瓦解蘇聯的政權體系,減少敵對勢力。而不是兵分三路,戰略目標朝令夕改,使軍隊疲於奔命。特別是用北方集團軍群去圍攻列寧格勒,使大量的有生力量長期困頓于堅城之下,沒有任何收益,卻損耗了大量人力、物力資源。至於後來進攻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更是戰略取向的錯誤!戰略方針的錯誤,靠戰役、戰術上的區域性勝利是無法取得最終勝利的!

  • 4 # 林鹿蘋

    德軍前期在西歐戰場可謂順風順水。波蘭,比利時,荷蘭,法國一個個都被吞入腹中。但面對英國,德軍並非沒有全力進攻,只是一方面被大西洋阻隔。我們來看,戰時,英軍是佔領制海權的,但空軍不如德國,僅有對方的三分之一。沒有制海權,德國強大的陸軍和裝甲部隊便使不上力氣,德軍一開始透過大轟炸和空軍傘兵來使得英國屈服,但沒有奏效。(丘吉爾的演說力量)

    後來的潛艇封鎖一度十分管用,但美國的全球戰略,使不會讓德國全面控制歐洲的,他伸出了援手,英國得以喘息。希特勒對於美國的態度是能哄則哄,絕不能讓他參與戰爭中來。可這樣,英德雙方陷入了消耗戰,為了尋找出口,乃至戰爭資源和英國對抗,而哪裡有戰爭所必須的的鋼鐵和石油,原先的土耳其和羅馬尼亞儲量遠遠不夠,便眼光投向了蘇聯的歐洲部分,巴巴羅薩計劃也就誕生了。

  • 5 # 蛋糕香噴噴

    德國一直在全力進攻英國,只是有些問題無法克服,英國大撤退後按理說應該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打垮英國,但是很多人沒有看到實際的問題,就是英國能在很短的時間從戰區撤回30萬人,除了能在短時間動員足夠的運輸船,更要在短時間動員足夠的護航力量,就是英國海軍,英國海軍一直都是德國頭上一把刀,德國陸軍很早就向大本營提交登陸計劃,計劃裡要求有一塊足夠大的登陸地,這需要海軍來做,海軍要保證制空權和配合打擊敵方艦隊,這要空軍來做,空軍要全力保證制空權,兼顧其他就要分散力量,就要求減小登陸場寬度,問題就像就又回到陸軍手裡,可陸軍要保證登陸成功,就要一塊足夠大的地,一個死迴圈,所以德國在有把握以前就要求空軍全力打擊敵軍空中力量和戰爭潛力,但是被丘吉爾帶偏了,希特勒為了保證戰爭潛力,不得不去搶蘇聯的戰爭資源,也就是說打蘇聯不是一開始的計劃,至少不是在那個時候實施的計劃

  • 6 # 何義575

    希特勒是想統一歐洲,英國理論上不屬於歐洲大陸一員,自英國大撤退後,一德國海空軍根本沒有能力摧毀英國的海空軍,還有可能在戰爭中被摧毀,到時候德國的陸軍就有可能在英國的海空軍打擊下,徹底被消滅,所以只能在海峽一邊防守,等戰勝蘇聯之後奪得到足夠的資源,再來攻打或者成算更高,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莫斯科的寒冷阻擋了希特勒的野心,蘇聯民眾與世界民眾合作,徹底消滅了希特勒和他的第三帝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海外華人的分佈情況如何,哪個國家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