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啞鈴交替前平舉我是在上斜凳上做這個動作,以增強阻力。這是一個極富挑戰性的動作,當然我也做站立前平舉。手持啞鈴於大腿前,一手慢慢前舉啞鈴到頭頂高的位置,控制性下放後,另一手便開始上舉。許多健美運動員將啞鈴放在大腿外側,這樣前舉時容易借力,不可取。為孤立練習三角肌前束,應把啞鈴放在大腿前面。這個動作做3組,每組10~15次。■啞鈴側平舉坐姿或站立均可。開始時啞鈴放在體前,然後慢慢向兩側舉起,到手臂平行於地面。這時三角肌中束要完全收緊。然後控制重量慢慢平放。這個動作易犯的錯誤是使用重量太大,以致在頂峰收縮時不能控制重量。這個動作做4組,每組10~15次。■俯身飛鳥同前平舉一樣,你也可在上斜凳上做。俯臥上斜凳上,手持啞鈴垂於體側,向外側舉啞鈴,並儘可能使之後展,然後控制下放還原。許多人做這個動作時太匆忙,要注意控制重量。如果你沒有使啞鈴達到足夠的高度,那就會減少對三角肌後束的刺激。這個動作做3組,每組10~15次。■直立划船也可以用啞鈴做這個動作。用槓鈴做能更好地控制動作。伸直臂持鈴於身前,握距為10釐米。然後保持槓鈴貼近身體,慢慢向上拉起至鼻子的高度,還原。做這個動作時,許多人沒有達到足夠的高度,也沒有下放到底。下放到底是為了更好地伸展肌肉。提鈴時注意控制節奏,保持軀幹直立,使主練肌受到最大限度的刺激,促其生長。這個動作做3組,每組10~15次。下面的訓練計劃供你參考。初級訓練:史密斯推舉或坐姿槓鈴推舉 4組 10-15次啞鈴側平 4組 10-15次高階訓練:史密斯推舉或坐姿槓鈴推舉 4組 10-15次前平舉 3組 10-15次側平舉 2組 25、15、10、8次俯身飛鳥 3組 10-15次直立划船 3組 10-15次直立上拉是發達三角肌群的主要練習方法之一。這個動作用槓鈴、啞鈴或拉力器練習均可。窄握直立上拉主要鍛鍊三角肌前束和肩側斜方肌。寬握直立上拉和拉力器直立上拉主要鍛鍊三角肌前束與中束。上拉動作比較容易掌握,關鍵是要用肩帶肌群力量,帶動雙臂向上提起,同時上體不得前後擺動。預備姿勢是兩腳開立同肩寬,雙臂下垂持鈴,手背向前。窄握時,兩手相距一掌左右;寬握時,兩手之間的距離比肩寬處出2-3掌。採用拉力器練習上拉,則是用兩腳踩住拉力器(或膠皮帶)的一端,兩手握住拉力器(帶)的另一端。在整個過程中,要始終利用肩部肌群的力量,先將兩上臂向上提起,兩手貼近身體將槓鈴拉至胸鎖骨以上位置(接近下頦),再慢慢循原路還原。拉引時,肘部應儘量高臺,不得借用上體前後擺動等助力
■啞鈴交替前平舉我是在上斜凳上做這個動作,以增強阻力。這是一個極富挑戰性的動作,當然我也做站立前平舉。手持啞鈴於大腿前,一手慢慢前舉啞鈴到頭頂高的位置,控制性下放後,另一手便開始上舉。許多健美運動員將啞鈴放在大腿外側,這樣前舉時容易借力,不可取。為孤立練習三角肌前束,應把啞鈴放在大腿前面。這個動作做3組,每組10~15次。■啞鈴側平舉坐姿或站立均可。開始時啞鈴放在體前,然後慢慢向兩側舉起,到手臂平行於地面。這時三角肌中束要完全收緊。然後控制重量慢慢平放。這個動作易犯的錯誤是使用重量太大,以致在頂峰收縮時不能控制重量。這個動作做4組,每組10~15次。■俯身飛鳥同前平舉一樣,你也可在上斜凳上做。俯臥上斜凳上,手持啞鈴垂於體側,向外側舉啞鈴,並儘可能使之後展,然後控制下放還原。許多人做這個動作時太匆忙,要注意控制重量。如果你沒有使啞鈴達到足夠的高度,那就會減少對三角肌後束的刺激。這個動作做3組,每組10~15次。■直立划船也可以用啞鈴做這個動作。用槓鈴做能更好地控制動作。伸直臂持鈴於身前,握距為10釐米。然後保持槓鈴貼近身體,慢慢向上拉起至鼻子的高度,還原。做這個動作時,許多人沒有達到足夠的高度,也沒有下放到底。下放到底是為了更好地伸展肌肉。提鈴時注意控制節奏,保持軀幹直立,使主練肌受到最大限度的刺激,促其生長。這個動作做3組,每組10~15次。下面的訓練計劃供你參考。初級訓練:史密斯推舉或坐姿槓鈴推舉 4組 10-15次啞鈴側平 4組 10-15次高階訓練:史密斯推舉或坐姿槓鈴推舉 4組 10-15次前平舉 3組 10-15次側平舉 2組 25、15、10、8次俯身飛鳥 3組 10-15次直立划船 3組 10-15次直立上拉是發達三角肌群的主要練習方法之一。這個動作用槓鈴、啞鈴或拉力器練習均可。窄握直立上拉主要鍛鍊三角肌前束和肩側斜方肌。寬握直立上拉和拉力器直立上拉主要鍛鍊三角肌前束與中束。上拉動作比較容易掌握,關鍵是要用肩帶肌群力量,帶動雙臂向上提起,同時上體不得前後擺動。預備姿勢是兩腳開立同肩寬,雙臂下垂持鈴,手背向前。窄握時,兩手相距一掌左右;寬握時,兩手之間的距離比肩寬處出2-3掌。採用拉力器練習上拉,則是用兩腳踩住拉力器(或膠皮帶)的一端,兩手握住拉力器(帶)的另一端。在整個過程中,要始終利用肩部肌群的力量,先將兩上臂向上提起,兩手貼近身體將槓鈴拉至胸鎖骨以上位置(接近下頦),再慢慢循原路還原。拉引時,肘部應儘量高臺,不得借用上體前後擺動等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