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積極的入世精神 中國文化一直是積極入世的,而不是消極出世的。以中國文化的代表——儒家文化為例,其主流都是經世致用、興邦治國、教民化俗的。儒家所言“內聖外王”、“修齊治平”,都是要求將內在的思想外化為積極的事情。道家看似虛玄,倡言“無為”,然而其真正的目的卻是為了“無不為”。法家文化一切以實效為依歸,具有更明顯的現實精神。 (2)強烈的道德色彩 中國古代的社會組織、經濟結構和政治宗教設施,無一不是與宗法血緣關係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其積極作用表現在: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諧人際關係的作用。 (3)頑強的再生能力 中國傳統文化最富於魅力並引起世人讚歎的,不僅在於它的古老,更在於它在內憂外患之中,一次又一次表現出來的頑強再生能力。 除了環境等因素,中國傳統文化本身所具有的生生不息的活力,貫穿於中國民族歷史活動中的那種¡°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頑強精神,以及中國古代樸素系統論所具有的涵蓋面廣、常變相參的思維機制,也是這種情況得以出現的重要原因。 (4)注重“中和”的思想方法——中庸之道 ¡°中和¡±思想突出強調了兩個側面:一是¡°中¡±,即把握事物的量的準確性;二是¡°和¡±,即不同因素、不同方面的合理組合、對立統一。 這種思想方法在古代中國社會曾經促使華人民在很大程度上實現自身協調、天人協調和人我協調,對於民族團結、社會穩定起到了積極作用。 2.中國傳統文化的缺點 (1)重道德而輕事功 在德智關係上,儒家認為,人格遠遠要比知識重要。在義利關係上,雖然也有“義以生利”的說法,但“何必曰利”的觀念卻是長期深植於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心靈之中。 這種文化取向,造成中國古代的知識分子空談心性而輕視實踐,尋覓“良知”而鄙視對客觀世界的探索,以致阻塞了探索知識、改造世界的雄心和銳氣。 (2)尚“義理”而鄙“藝器” 儒家有所謂¡°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之說,人們認為¡°為道之學¡±可以傳諸天下,而¡°形名度數之學¡±則不可登大雅之堂。 中國的科學研究長期得不到鼓勵,並只是掌握在一些¡°匠人¡±之手,因而總是感性的,缺乏理論和邏輯,往往不能形成科學公理。 (3)法經典而薄今世,尊“往聖”而抑個性 在文化學乃至科學方面,人們不是致力於總結經驗,推陳出新,而是對聖賢經傳注、疏、訓、考不絕。這雖然也能在前人的基礎上補綴若干新的知識,但總的看來絕難超越前人規定的範圍,使學術得不到突破性進展。 這種陳陳相因的思維定勢,必然妨礙自由爭鳴風尚的普及,也必然會泯滅人們的個性和創造精神。 (二)中國管理哲學的基本精神 1.儒家管理哲學 孔子倡言¡°學而優則仕¡±,後世儒家弟子都以此作為自己的人生志向。一名讀書人只有做出事業才是真正令人景仰的,即便不能如此,也要始終以此作為自己堅定的人生目標。 儒家管理哲學的基本精神是以¡°人¡±為中心,以人的修養為起點,並最終實現¡°治國平天下¡±的目的。 就現代企業管理而言,企業家若想透過儒家思想實現企業目標,就應該注重自身德性的培養,而企業的最終目標也應是安定和樂,生產和營銷等運作則只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手段。 也就是說,企業只是實現社會利益的工具,它不應超出社會之外,而應立足於人性之上。 2.道家管理哲學 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老子和莊子。老子以獨特的視角對當時的社會現實進行了積極的哲學反思,並提出了統治者所需要的權謀和治術。 道家管理哲學的基本精神是以¡°道¡±為中心,講¡°道法自然¡±和¡°無為而治¡±。 道家認為,人們應按自然和社會規律辦事,以¡°自然¡±為法,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自然界或其他人,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老子說:“道常無為。”因此管理者就要“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即透過“無為”的手段而最終實現“無不為”的政治目的,這才是老子“無為”思想的精髓。 老子主張的是一種順其自然的、授權的和寬鬆的管理方式。反之,如果管理者總是事必躬親,最終必然會使自己眼光日漸短淺,既無法定下心來觀察和分析事物,更無法使自己以超然的決策者身份,放手讓下屬去發揮。 3.法家管理哲學 法家管理哲學以¡°法¡±為中心,講¡°法、術、勢¡±相結合,在管理的制度、方法和權威方面均提出了獨特的見解。 法家主張¡°法治¡±,反對¡°人治¡±,特別強調管理制度的建設。韓非子認為,歷史上的賢君和暴君都是很少的,大多數君主都只是具有中等管理水平的人。 如果有一套完善的制度,實行法治,靠這些¡°中人¡±就能把國家管理好;但如果實行¡°人治¡±,則要等¡°千世¡±恐怕也難出現一位賢君。 為了使¡°法¡±的貫徹更加有效,管理者還要考慮到¡°勢¡±和¡°術¡±,運用組織及環境因素,以強化領導者的權威。 就現代企業管理而言,法家的精神就是不要把企業持續經營的基礎寄託在個別領導人的英明之上,而是建立在一套廉明公正的組織規範和平等客觀的標準之上,即惟有健全合理的制度,才能為企業帶來穩定性,並使企業持續成長。 最明顯的缺點就是 尋找救世主 木有自己的主 這是一隻以來中國文化的悲哀
(1)積極的入世精神 中國文化一直是積極入世的,而不是消極出世的。以中國文化的代表——儒家文化為例,其主流都是經世致用、興邦治國、教民化俗的。儒家所言“內聖外王”、“修齊治平”,都是要求將內在的思想外化為積極的事情。道家看似虛玄,倡言“無為”,然而其真正的目的卻是為了“無不為”。法家文化一切以實效為依歸,具有更明顯的現實精神。 (2)強烈的道德色彩 中國古代的社會組織、經濟結構和政治宗教設施,無一不是與宗法血緣關係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其積極作用表現在: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諧人際關係的作用。 (3)頑強的再生能力 中國傳統文化最富於魅力並引起世人讚歎的,不僅在於它的古老,更在於它在內憂外患之中,一次又一次表現出來的頑強再生能力。 除了環境等因素,中國傳統文化本身所具有的生生不息的活力,貫穿於中國民族歷史活動中的那種¡°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頑強精神,以及中國古代樸素系統論所具有的涵蓋面廣、常變相參的思維機制,也是這種情況得以出現的重要原因。 (4)注重“中和”的思想方法——中庸之道 ¡°中和¡±思想突出強調了兩個側面:一是¡°中¡±,即把握事物的量的準確性;二是¡°和¡±,即不同因素、不同方面的合理組合、對立統一。 這種思想方法在古代中國社會曾經促使華人民在很大程度上實現自身協調、天人協調和人我協調,對於民族團結、社會穩定起到了積極作用。 2.中國傳統文化的缺點 (1)重道德而輕事功 在德智關係上,儒家認為,人格遠遠要比知識重要。在義利關係上,雖然也有“義以生利”的說法,但“何必曰利”的觀念卻是長期深植於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心靈之中。 這種文化取向,造成中國古代的知識分子空談心性而輕視實踐,尋覓“良知”而鄙視對客觀世界的探索,以致阻塞了探索知識、改造世界的雄心和銳氣。 (2)尚“義理”而鄙“藝器” 儒家有所謂¡°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之說,人們認為¡°為道之學¡±可以傳諸天下,而¡°形名度數之學¡±則不可登大雅之堂。 中國的科學研究長期得不到鼓勵,並只是掌握在一些¡°匠人¡±之手,因而總是感性的,缺乏理論和邏輯,往往不能形成科學公理。 (3)法經典而薄今世,尊“往聖”而抑個性 在文化學乃至科學方面,人們不是致力於總結經驗,推陳出新,而是對聖賢經傳注、疏、訓、考不絕。這雖然也能在前人的基礎上補綴若干新的知識,但總的看來絕難超越前人規定的範圍,使學術得不到突破性進展。 這種陳陳相因的思維定勢,必然妨礙自由爭鳴風尚的普及,也必然會泯滅人們的個性和創造精神。 (二)中國管理哲學的基本精神 1.儒家管理哲學 孔子倡言¡°學而優則仕¡±,後世儒家弟子都以此作為自己的人生志向。一名讀書人只有做出事業才是真正令人景仰的,即便不能如此,也要始終以此作為自己堅定的人生目標。 儒家管理哲學的基本精神是以¡°人¡±為中心,以人的修養為起點,並最終實現¡°治國平天下¡±的目的。 就現代企業管理而言,企業家若想透過儒家思想實現企業目標,就應該注重自身德性的培養,而企業的最終目標也應是安定和樂,生產和營銷等運作則只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手段。 也就是說,企業只是實現社會利益的工具,它不應超出社會之外,而應立足於人性之上。 2.道家管理哲學 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老子和莊子。老子以獨特的視角對當時的社會現實進行了積極的哲學反思,並提出了統治者所需要的權謀和治術。 道家管理哲學的基本精神是以¡°道¡±為中心,講¡°道法自然¡±和¡°無為而治¡±。 道家認為,人們應按自然和社會規律辦事,以¡°自然¡±為法,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自然界或其他人,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老子說:“道常無為。”因此管理者就要“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即透過“無為”的手段而最終實現“無不為”的政治目的,這才是老子“無為”思想的精髓。 老子主張的是一種順其自然的、授權的和寬鬆的管理方式。反之,如果管理者總是事必躬親,最終必然會使自己眼光日漸短淺,既無法定下心來觀察和分析事物,更無法使自己以超然的決策者身份,放手讓下屬去發揮。 3.法家管理哲學 法家管理哲學以¡°法¡±為中心,講¡°法、術、勢¡±相結合,在管理的制度、方法和權威方面均提出了獨特的見解。 法家主張¡°法治¡±,反對¡°人治¡±,特別強調管理制度的建設。韓非子認為,歷史上的賢君和暴君都是很少的,大多數君主都只是具有中等管理水平的人。 如果有一套完善的制度,實行法治,靠這些¡°中人¡±就能把國家管理好;但如果實行¡°人治¡±,則要等¡°千世¡±恐怕也難出現一位賢君。 為了使¡°法¡±的貫徹更加有效,管理者還要考慮到¡°勢¡±和¡°術¡±,運用組織及環境因素,以強化領導者的權威。 就現代企業管理而言,法家的精神就是不要把企業持續經營的基礎寄託在個別領導人的英明之上,而是建立在一套廉明公正的組織規範和平等客觀的標準之上,即惟有健全合理的制度,才能為企業帶來穩定性,並使企業持續成長。 最明顯的缺點就是 尋找救世主 木有自己的主 這是一隻以來中國文化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