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時期應該培養那些習慣呢? 一、生活衛生習慣 良好的習慣首先是在日常生活中養成的,生活習慣是最基本的習慣,她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影響最大。生活習慣包括飲食、起居、衛生等習慣。培養幼兒的良好生活習慣,要求做到:按時睡覺,按時起床,安靜入睡並有正確睡覺姿勢,飲食定時定量,不挑食、不偏食、不吃零食,飯前便後洗手,早晚刷牙,等等。 我班孩子在生活衛生習慣方面總的來說還是不錯的,能講衛生,自己洗手,起床後嗽口,但也還是存在很多的問題: 1、 遇到自己喜歡的,就吃的很多,自己不要吃的,放到別人碗裡,或者悄悄的扔到地上,桌子上。 2、個別幼兒吃飯速度很慢,本來自己可以吃完,如果老師不強調的話,就悄悄的把飯倒掉。 3、個別幼兒中午不睡覺,或者入睡速度比較慢,沒有良好的休息很難保證下午活動時有精神,到了上初中後這種差別就看出來了。 二、文明禮貌習慣 德國大詩人歌德曾說過:一個人的禮貌就是一面照出他肖像的鏡子。“禮貌看起來是一種外在行為,但實際上他反映了人的內心修養,體現了一個人的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識,文明禮貌是一個合格的社會成員的基本要求。文明禮貌習慣必須從小培養。家長要教育孩子,學習使用禮貌用語,如:您好,再見,請,謝謝,對不起,請原諒等,同時要注意培養孩子的文明舉止,見人要熱情地打招呼,大人問話要認真聽,有禮貌地回答,保持服裝整潔,站有站相,坐有坐姿,遵守公共場合秩序,不隨地大小便和吐痰,不損壞花草樹木,愛護公共財產,遵守交通規則。 三、勞動習慣(自理能力) 幼兒勞動不是為了創造物質和精神財富,而是培養孩子勞動的習慣。要根據幼兒身心發展水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主要要求是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吃飯,自己穿脫衣服,自己收拾玩具、圖書,另外幫助家長做些簡單的家務活。培養孩子愛惜糧食,不浪費等。 四、學習習慣 到了中班,我們更應該強調的是學習習慣的培養,耐心傾聽的習慣,這樣還是上小學了,他們上課能注意力集中,認真聽講,上課的效率就非常高,這就是為什麼有的孩子課外時間經常玩,而學習成績非常好,而有的孩子看似很努力認真,效果卻不佳,因為他們沒有認真傾聽的習慣,沒有好好把握上課的有效時間。好的學習習慣還包括認真思考的習慣,有的孩子比較聽話,從不給老師添麻煩,而在活動時表現不夠積極,不管什麼好象和他都沒什麼關係,思想上比較懶惰,沒有獨立思考的習慣,人云亦云,而有的孩子上課學習注意力不夠集中等等,表現為如下幾個方面。 1、逃避學習。不願上課,上課無成就感,無抱負和期望,無求知上進的願望。 2、焦慮過度。缺乏自尊心、自信心,學習不好不覺得丟面子。3、注意分散。學習動力缺乏會使注意渙散、興趣轉移,易受各種內外因素的干擾,因而對學習以外的事反而興致勃勃,不惜花時間,常常喧賓奪主、主次顛倒。 4、厭倦、冷漠的情緒。 5、缺乏適宜的學習方法。 6、學習無目標無計劃。 怎樣注重對這些習慣的培養呢? 一、立規矩: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立規矩。例如自己的玩具、小書架、抽屜都是自己主動整理的。從小養成了愛整潔、愛勞動和有條理的良好習慣,立下規矩然後一直堅持,引導孩子逐漸養成了有條理的好習慣。 二、方法對頭:好習慣的養成我們需要立規矩需要堅持也需要採用孩子喜聞樂見的形式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同時給予孩子鼓勵和讚賞來激發幼兒恆久實踐的意志。比如培養孩子玩好玩具收回原處的習慣,在開始訓練的時候,家長可以用遊戲的口吻對孩子說:“玩具要回家了,咱們幫他送回家吧,找一找他的家在哪裡呢!”用這種方法幫助玩具找家的遊戲方法比干巴巴地向孩子提出要求要好得多。當孩子把玩具收拾好了之後給予肯定和表揚。孩子受到稱讚之後,下次定會再重複這種良好的行為,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良好的習慣。 三、要給幼兒充分的時間和重複練習的機會。習慣是在不斷重複中逐漸養成的一種良好穩定性傾向。因此,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絕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事情。作為家長不能想起來就要求一下,不要求就聽之任之。當前對家長來說,最難的也就是嚴格要求,將愛和嚴格結合起來。不少家長也知道應該如何要求孩子,但做起來又往往以感情代替理智,這在家庭教育裡是常見的情況。例如說好了不買零食的,但是隻要孩子一哭鬧,家長就心軟了,常常遷就,退讓,直到敗下陣來,以至發展為有求必答應,養成了吃零食的壞習慣,也有家長在培養良好習慣方面取得成效的,這就是由於他們能理智地愛孩子,把愛和嚴格結合起來,始終如一,堅持不懈地要求,耐心地訓練的結果。所以,所有的常規一經提出之後,必須履行,並引導孩子努力地去遵照,循序漸進,這樣才能取得成功。 四、家園密切配合。培養幼兒良好的習慣特別需要教育者的一致。及時向老師瞭解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情況,反饋孩子在家表現好與不好的事情,老師再根據這些情況進行鼓勵和表揚指正,對孩子良好的習慣不斷的強化,並督促孩子改掉拖拉等不良習慣,這樣家庭與幼兒園彼此之間密切配合,就能取得好成績。
幼兒時期應該培養那些習慣呢? 一、生活衛生習慣 良好的習慣首先是在日常生活中養成的,生活習慣是最基本的習慣,她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影響最大。生活習慣包括飲食、起居、衛生等習慣。培養幼兒的良好生活習慣,要求做到:按時睡覺,按時起床,安靜入睡並有正確睡覺姿勢,飲食定時定量,不挑食、不偏食、不吃零食,飯前便後洗手,早晚刷牙,等等。 我班孩子在生活衛生習慣方面總的來說還是不錯的,能講衛生,自己洗手,起床後嗽口,但也還是存在很多的問題: 1、 遇到自己喜歡的,就吃的很多,自己不要吃的,放到別人碗裡,或者悄悄的扔到地上,桌子上。 2、個別幼兒吃飯速度很慢,本來自己可以吃完,如果老師不強調的話,就悄悄的把飯倒掉。 3、個別幼兒中午不睡覺,或者入睡速度比較慢,沒有良好的休息很難保證下午活動時有精神,到了上初中後這種差別就看出來了。 二、文明禮貌習慣 德國大詩人歌德曾說過:一個人的禮貌就是一面照出他肖像的鏡子。“禮貌看起來是一種外在行為,但實際上他反映了人的內心修養,體現了一個人的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識,文明禮貌是一個合格的社會成員的基本要求。文明禮貌習慣必須從小培養。家長要教育孩子,學習使用禮貌用語,如:您好,再見,請,謝謝,對不起,請原諒等,同時要注意培養孩子的文明舉止,見人要熱情地打招呼,大人問話要認真聽,有禮貌地回答,保持服裝整潔,站有站相,坐有坐姿,遵守公共場合秩序,不隨地大小便和吐痰,不損壞花草樹木,愛護公共財產,遵守交通規則。 三、勞動習慣(自理能力) 幼兒勞動不是為了創造物質和精神財富,而是培養孩子勞動的習慣。要根據幼兒身心發展水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主要要求是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吃飯,自己穿脫衣服,自己收拾玩具、圖書,另外幫助家長做些簡單的家務活。培養孩子愛惜糧食,不浪費等。 四、學習習慣 到了中班,我們更應該強調的是學習習慣的培養,耐心傾聽的習慣,這樣還是上小學了,他們上課能注意力集中,認真聽講,上課的效率就非常高,這就是為什麼有的孩子課外時間經常玩,而學習成績非常好,而有的孩子看似很努力認真,效果卻不佳,因為他們沒有認真傾聽的習慣,沒有好好把握上課的有效時間。好的學習習慣還包括認真思考的習慣,有的孩子比較聽話,從不給老師添麻煩,而在活動時表現不夠積極,不管什麼好象和他都沒什麼關係,思想上比較懶惰,沒有獨立思考的習慣,人云亦云,而有的孩子上課學習注意力不夠集中等等,表現為如下幾個方面。 1、逃避學習。不願上課,上課無成就感,無抱負和期望,無求知上進的願望。 2、焦慮過度。缺乏自尊心、自信心,學習不好不覺得丟面子。3、注意分散。學習動力缺乏會使注意渙散、興趣轉移,易受各種內外因素的干擾,因而對學習以外的事反而興致勃勃,不惜花時間,常常喧賓奪主、主次顛倒。 4、厭倦、冷漠的情緒。 5、缺乏適宜的學習方法。 6、學習無目標無計劃。 怎樣注重對這些習慣的培養呢? 一、立規矩: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立規矩。例如自己的玩具、小書架、抽屜都是自己主動整理的。從小養成了愛整潔、愛勞動和有條理的良好習慣,立下規矩然後一直堅持,引導孩子逐漸養成了有條理的好習慣。 二、方法對頭:好習慣的養成我們需要立規矩需要堅持也需要採用孩子喜聞樂見的形式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同時給予孩子鼓勵和讚賞來激發幼兒恆久實踐的意志。比如培養孩子玩好玩具收回原處的習慣,在開始訓練的時候,家長可以用遊戲的口吻對孩子說:“玩具要回家了,咱們幫他送回家吧,找一找他的家在哪裡呢!”用這種方法幫助玩具找家的遊戲方法比干巴巴地向孩子提出要求要好得多。當孩子把玩具收拾好了之後給予肯定和表揚。孩子受到稱讚之後,下次定會再重複這種良好的行為,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良好的習慣。 三、要給幼兒充分的時間和重複練習的機會。習慣是在不斷重複中逐漸養成的一種良好穩定性傾向。因此,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絕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事情。作為家長不能想起來就要求一下,不要求就聽之任之。當前對家長來說,最難的也就是嚴格要求,將愛和嚴格結合起來。不少家長也知道應該如何要求孩子,但做起來又往往以感情代替理智,這在家庭教育裡是常見的情況。例如說好了不買零食的,但是隻要孩子一哭鬧,家長就心軟了,常常遷就,退讓,直到敗下陣來,以至發展為有求必答應,養成了吃零食的壞習慣,也有家長在培養良好習慣方面取得成效的,這就是由於他們能理智地愛孩子,把愛和嚴格結合起來,始終如一,堅持不懈地要求,耐心地訓練的結果。所以,所有的常規一經提出之後,必須履行,並引導孩子努力地去遵照,循序漸進,這樣才能取得成功。 四、家園密切配合。培養幼兒良好的習慣特別需要教育者的一致。及時向老師瞭解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情況,反饋孩子在家表現好與不好的事情,老師再根據這些情況進行鼓勵和表揚指正,對孩子良好的習慣不斷的強化,並督促孩子改掉拖拉等不良習慣,這樣家庭與幼兒園彼此之間密切配合,就能取得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