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首席水軍大都督
-
2 # 老圃
勝不了。項羽大貴族出身,與民眾隔得太遠。他得到擁護完全是不自覺的,他為復興楚國反秦,民眾為暴政反秦,是一種契合。抗秦過程中以及亡秦後,他殘暴的一面暴露出來,不僅對秦也對天下百姓。沒有民意基礎,是不可能取得勝利的。勝負不光靠軍事實力,還要看民眾支援程度。
-
3 # 漩渦鳴人yy
這倒是打了一張對對胡。看起來這個事情很有道理,其實仔細去分析一下的話,項羽不會這麼做。
我們都知道楚漢爭霸期間,尤其是劉邦拿下了項羽的首都彭城以後,項羽的主要軍隊其實集結在齊國的附近,對付劉邦的軍隊是項羽其中的很小一部分的軍隊。
集結在齊國附近的楚國軍隊的大將,便是項羽手底下的部將龍且,所以有些人就會說了,如果這個時候項羽和龍狙的位置對調一下,遊向宇親自出手對付韓信,在解決掉韓信以後再率領軍隊回原對付當時的劉邦,那豈不是皆大歡喜?
可是問題便是項羽失敗的原因,真的是因為軍隊上面的部署不力嗎?
我就問一個問題,齊國當時的內亂真的跟項羽一點關係都沒有嗎?項羽能夠保證他和劉邦作戰的時候,齊國就一定不會產生內亂嗎?
齊國這塊兒土地是一塊膏腴之地,項羽不會放過他,在這種情況之下,韓信率領軍隊跟項羽在這個地方對製造成的最好結果無非就是項羽擊敗了韓信拿下了齊國。可是這個地方他已經不是屬於西楚霸王項羽的一塊兒土地,隨時都有可能反叛,楚國的軍隊一旦進入這片土地,就如同泥牛入海一般陷入到齊華人民的反抗的汪洋大海里面。
而且擊敗韓信本身是要付出代價的,這個代價極有可能是項羽沒有辦法承受的,劉邦交給韓信的軍隊本就不是主力軍隊,韓信能夠拿下北方四國,其實也算得上是一種驚喜,在這種情況之下,劉邦在對付正面的楚國少量不對,而且部隊的將領不是西楚霸王項羽,而是項羽的部將龍駒,那簡直不要太輕鬆。
不說其他的,光一個彭城之圍,就不是龍駒能夠幹得了的事情,而且劉邦和項羽對峙的地方全部是位於楚國境內,一旦戰火有任何的蔓延,損失的都是西楚霸王的精銳,也就是說劉邦完全可以越打越強,而西楚霸王項羽只可能越打越弱,所以項羽憋著一股勁兒都要把劉邦趕出去,為什麼就是因為你在這麼折騰,我這邊的人民老百姓還要不要過日子了?
所以這種想法很好,但不切實際,最終造成的結果可能會比歷史上面記錄的還要慘烈,有可能連烏江自刎這樣的戲碼都不可能出現。
-
4 # 割肉養家
項羽指揮各仗勝最漂亮的就是三萬,人多了他也發揮不出來,可能後勤等還會出問題!韓信用兵多少都能遊刃有餘;應該是三萬以下對三萬以下韓信會輸;3~10萬平的可能大;10萬以上項羽輸的機率大
-
5 # 紅金01
項羽輸的機會很大,不妨看我聊聊天。
如果項羽能夠這樣做,並且殺了韓信,當然贏的機會還是有的。
問題是,當時大局操控在劉邦手裡。劉邦不會把主力與主戰場交給韓信。
如果項羽非要對付韓信,他就要離開主戰場,韓信兵少,又不是主戰場,依韓信作風,他會避免正面作戰,項羽很難殺韓信。
劉邦主力大軍實力其實很強,他只怕項羽這種猛將突擊,正如曹操曾被馬超追得割須棄袍是一個道理。
但劉邦不怕其它將領,龍且必須要能頂住劉邦主力的進攻,因為主戰場無法避讓,龍且失敗的機率是很大的。
主戰場一旦失敗,項羽就失去根本了,將會兵敗如山倒。
回覆列表
凡事無絕對,派龍且防守東線,項羽親自援助齊國對抗韓信,總的來說勝率要比之前的計劃高一些。
第一,就東線而言。
項羽的軍事能力無疑要比龍且強上很多,龍且作為項羽手下第一大將,作為戰將而言無疑是很優秀的,但作為統帥還尚有欠缺。
而項羽的軍事統帥能力很優秀,和韓信有過兩次交鋒,都是以少敵多,一勝一負。所以如果項羽對陣韓信,勝率要比龍且高得多。
《史記·項羽本紀》:春,漢王部五諸侯兵,凡五十六萬人,東伐楚。項王聞之,即令諸將擊齊,而自以精兵三萬人,南從魯出胡陵。四月,漢皆已入彭城,收其貨寶、美人,日置酒高會。項王乃西從蕭,晨,擊漢軍,而東至彭城。日中,大破漢軍。漢軍皆走,相隨入觳泗水,殺漢卒十餘萬人。漢卒皆南走山,楚又追擊至靈壁東睢水上。漢軍卻,為楚所擠,多殺,漢卒十餘萬人皆入睢水,睢水為之不流。《淮陰侯列傳》:合齊、趙共擊楚。四月,至彭城,漢兵敗散而還。信復收兵與漢王會滎陽,復擊破楚京、索之間,以故楚兵卒不能西。《高祖本紀》:五年,高祖與諸侯兵共擊楚軍,與項羽決勝垓下。淮陰侯將三十萬自當之,孔將軍居左,費將軍居右,皇帝在後,絳侯、柴將軍在皇帝后。項羽之卒可十萬。淮陰先合,不利,卻。孔將軍、費將軍縱,楚兵不利,淮陰侯復乘之,大敗垓下。第二,就西線而言。
此時西線楚軍正處於優勢,只要龍且堅守不戰,戰敗的機率並不大,原因有:
1.楚軍佔據成皋天險,漢軍難以攻克。
2.齊國叛漢,劉邦被迫抽調漢軍主力以武力平定齊國,派灌嬰、曹參、傅寬、蔡寅、陳涓、冷耳、柴武、王周等漢將赴齊助韓信攻打齊國。此時西線的漢軍實力大大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