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耕讀傳家gdcj
-
2 # 筆記裡的歷史
首先可以明確,白起之死,與兔死狗烹毫無關係。雖然長平之戰坑殺趙國40萬人,但秦軍在邯鄲城下遭受重創,其他五國也正虎視眈眈。兔子未死,談何烹狗呢?在這樣的情形之下,一代殺神卻於此時被賜死,令人不禁想起千年之後的風波亭,不由喟嘆。那麼,究竟出於什麼樣的考量,讓秦昭襄王在這樣一個當口,賜死白起呢?
我們分別看下在白起之死事件的三位當事人。
首先是秦昭襄王,這位秦王17歲即位,卻在58歲時方得親政。
其次是範睢。此公得以上位,是因為助秦昭襄王驅逐了以魏冉為首的四貴,使昭襄王得以親政。
最後是白起,一代戰神,戰功赫赫。但白起得以成為戰神,除了自身的稟賦之外,宣太后及魏冉的支援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所以白起實際上是被視為太后一派的人。
從上面可以看出,昭襄王和範睢屬於一派,而白起並非屬於這一派的。
離間長平之戰後,白起本擬乘勝滅趙。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十月,秦再次平定了上黨,後軍分二路:一路由王齕率領,進攻皮牢(今河北武安);一路由司馬梗攻佔太原。而白起自將圍攻邯鄲。趙國南韓大為恐慌,派出蘇代到秦國離間白起。對於範睢來說,雖說文武殊途,但白起在秦國的地位,仍然對範睢產生巨大的影響。畢竟戰國之時,戰功為首。所以範睢輕易便中了蘇代的離間(也或許蘇代只是給了他一個藉口而已),以秦兵疲憊,急待休養為由,請求允許韓、趙割地求和。秦昭襄王應允。韓割垣雍,趙割六城以求和,正月皆休兵。白起聞知此事,從此與范雎結下仇怨。
抗命秦昭襄王四十九年正月,昭襄王派王陵功邯鄲失利。此時白起病癒,昭襄王想讓白起帶兵再次攻打邯鄲,但白起認為“邯鄲實非易攻,且諸侯若援救,發兵一日即到。諸侯怨秦已久,今秦雖破趙軍於長平,但傷亡者過半,國內空虛。我軍遠隔河山爭別人的國都,若趙國從內應戰,諸侯在外策應,必定能破秦軍。因此不可發兵攻趙。”
在白起看來,攻打邯鄲的最佳時機已經失去,在失利的情況下,再次出兵邯鄲,並未必勝把握,因此拒絕帶兵。
之後,秦昭襄王改派王齕替王陵為大將,八、九月圍攻邯鄲,久攻不下。楚國派春申君同魏公子信陵君率兵數十萬攻秦軍,秦軍傷亡慘重。白起聽到後說:“當初秦王不聽我的計謀,結果如何?”秦昭襄王聽後大怒,強令白起出兵,白起自稱病重,經范雎請求,仍稱病不起。
賜死三月後,秦軍戰敗訊息不斷從邯鄲傳來,昭王更遷怒於白起,命他即刻動身不得逗留。白起只得帶病上路,行至杜郵(今陝西省咸陽市任家咀村),秦昭襄王與范雎商議,以為白起遲遲不肯奉命,“其意怏怏不服,有餘言”,派使者賜劍命其自刎。
我們從上面白起被賜死的過程來看,其實主要是兩個關鍵點:
1、冒犯了秦昭襄王的自尊
2、範睢的挑撥
這裡需要明確的一點是白起為什麼堅決拒絕帶兵攻打邯鄲。
上面的引用裡說了原因,白起認為攻打邯鄲的最佳時機已過,所以不願意帶兵。但其實應該還有個不便說出的理由,那就是白起坑殺趙軍40萬,白起如果成為帶兵統帥,只會讓趙國更加同仇敵愾,反而增大了攻打阻力。
而從昭襄王的角度來說,在長平大勝的背景下,未能乘勝追擊,攻下邯鄲,加之已經58歲,可以建功立業的時機所剩無幾,自然焦灼。而白起的固執,讓他大失顏面。尤其是聽到白起的嘲諷之言,更是勃然大怒。
而範睢在這個時刻,仍然不忘了挑撥。從根子上來說,範睢和白起戰略上存在較大的分歧,彼此關係不睦。加上範睢是因為剪除了魏冉才得以上位,而魏冉對白起有知遇之恩。芥蒂早已埋下了。昭襄王對白起極為不滿的時刻,對於範睢來說無疑是機不可失,於是繼續挑撥,從而導致白起最終被賜死。
總的來說,白起的失誤在於作為宣太后一派的老臣,在昭襄王親政後,未能積極與昭襄王及範睢保持良好的關係,從而導致悲劇的發生。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白起最終也沒有參與這場必敗的戰役,縱其一生,保持了不敗的戰績,這也是另一種完美了。
回覆列表
戰神白起,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名將,他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非常精彩而又輝煌的一筆。為何最終走向窮途末路?其實有諸多原因。
長平之戰白起俘虜40多萬趙兵,並且全部活埋。戰後秦王派王陵功趙邯鄲,結果戰敗。
秦王欲以白起為將功打邯鄲,白起對秦王說:“今秦雖破趙軍於長平,但傷亡殘重,國內空虛,若我軍長途奔襲趙國都城,若趙國拼死抵抗,諸侯在外策應,必定能破秦軍,因此不可發兵功趙。”秦王又派範睢去請,遭拒絕,稱病不起。於是秦昭王又改派將領,圍攻邯鄲,久功不下,結果秦軍節節敗退,傷亡殘重,,秦昭王大怒,強令白起出兵,仍稱病不起,秦王大怒,最終賜死,白起伏劍自刎。
白起自刎時說“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坑之,是足以死,”於是自殺。
功高蓋主而且不聽調遣是他死亡的另一個原因,“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皆如此也。